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14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影] 中国版《十二怒汉》——《十二公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5 16:24: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注了一阵子,每次放的时间都不凑巧,看不成。。。
好可惜啊!


罗马国际电影节 “马可·奥列留”奖获奖作品,改编自名片《12怒汉》,是话剧《喜剧的忧伤》导演,人艺青年导演徐昂的电影处女作,将电影与戏剧融合,由何冰,韩童生等人民艺术剧院和国家话剧院老中青三代优秀的演员鼎力出演,12个人,一场过瘾的飙戏竞技,一个充满实验意味的虚拟法庭上,“中式陪审团”横空出世,12个毫无联系、代表着社会各阶层的普通人聚在一起,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探讨案情。

5月3日15:00《十二公民》将在百老汇电影中心进行点映与主创见面会活动,当场放映结束后,影片制片人王鲁娜,主演何冰,编剧韩景龙将到场与大家从创作,制作,表演等全方位聊一聊这部独特的电影作品。
映后交流结束后,还将举行电影书《十二公民》推介分享会。

《十二公民》
导演:徐昂 编剧:李玉娇 / 韩景龙 / 徐昂
主演: 何冰 / 韩童生 / 钱波 / 赵春羊 / 米铁增 等

暑期一所政法大学内,未通过英美法课程期末考试的学生迎来补考。他们组成模拟西方法庭,分别担任法官、律师、检察官等角色,审理的正是一桩社会上饱受争议的“20岁富二代弑父”案。12位学生家长组成了陪审团。这些人来自社会不同阶层,有医生、房地产商、保安、教授、保险推销员等。他们在听取学生法庭审理后,将对本案做出最终“判决”。
  这12名陪审员互不相识,但按照规则,他们必须达成一致,才能结束审判。第一轮投票,就有11人认定“富二代”有罪,所有人证物证都指向这一结果的情形下,这位年轻的嫌疑犯离舆论上的死亡只有一步之遥。所有的线索都被逐一讨论,随着审判的进行,疑点出现,每个人背后的故事也浮出水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5-5-16 18:58:54 | 只看该作者
【观影】《十二公民》:意义重大的陪审演练
温文尔翔 于 2015/5/15 17:11:23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影视评论

公民指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其实该片完全可以叫《十二陪审员》,但是中国的陪审员制度似乎还有待完善,该片也只能设置一个虚拟的法庭,通过十二位陪审员对富二代弑父案件审理结果作出投票表决,结果只有获得全部人的认可方能完成任务,影片的戏剧冲突就在于十二个人中认为“有罪”和“无罪”的分歧,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人性探讨。对待犯罪嫌疑生命个体,是草率对之,还是理性质疑,这其实不仅仅是法官们和辩护律师的问题,更是考验陪审员们的责任和义务。

     影片题材比较严肃,决定一个人的生死攸关。没有任何商业影片元素,没有小鲜肉,也没有拼颜值,有的只是是中国戏剧史最高票房杰作《喜剧的忧伤》导演徐昂执导,何冰、韩童生领衔12位北京人艺及国家话剧院的国宝级演员联袂出演。加之该片涉及的是专业性比较强的法律问题,弄不好可能会让人感觉有些枯燥沉闷。

    该片改编于戏剧史及影史经典《十二怒汉》,首次尝试将西方陪审团制度搬上国内大荧幕。影片融合了悬疑、推理和喜剧等类型片的元素,11:1的投票结果引发戏剧的冲突,大家都围绕着第八号陪审员陆刚的“无罪”进行口诛笔伐或拳脚相加。影片没有在伦理道德与法律之间进行较量,而是通过对案件一个个疑点辩驳,过程的争吵引爆一个个小高潮,大家都在不断质疑中理性改变自己的肤浅认识,最终达成共识,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

    该片表现的陪审员众生相,也充分说明从事任何一个职业,大家都得扪心自问,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是放弃万分之一的可能性草菅人命,还是排除任何一个疑点实事求是,真正还原事实真相。这其实不仅仅是职业操守问题,更是对民众素质的检验。该片陪审员中因为有陆刚这个检察官的存在,才会抽丝剥茧的不断将案情疑点推进,将“有罪”变为“无罪”,试想如果没有陆刚这个角色,案件结果是不是还会逆转?冤假错案是否还会残酷上演?

    作为非专业人士看该片,还是需要一定的好奇心和耐心,当然该片恰恰在一场貌似简单的投票过程中引发一个个戏剧高潮出现,陪审员们来自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出租车司机、房地产商、数学教授、河南小保安、北京土著、小商贩、保险推销员等,他们的目的就是尽量一致通过对“有罪”的投票决定,从而可以帮助政法系学生取得合格的成绩,大家可以双赢,但这不是普通的定论,而是关乎一个人的生死。隐没真实身份的检察官陆刚质疑是导火索,也是悬疑的引子,更是推理的方向,而陪审员各种令人喷饭的争吵却是制造了一个个笑点。

  《十二公民》虽然展示的是西方评审团制度,但是影片中的十二位虚拟陪审员的思维方式、争辩的内容都是很接地气的。尽管影片一些戏剧冲突设计显得有些生硬和过猛,但整体上效果还是令人欣慰,表现形式独特,剧情设置可圈可点。演员们的表演还是比较显著,韩童生的耍横和何冰的隐忍智慧的表现更是令人叫绝。

    该片于2014年10月26日夺得第九届罗马国际电影节 “马可·奥列留”奖,成为该电影节首部摘取最高大奖的中国电影。改编的成功无疑是电影节对影片的肯定和赞赏。而该片也是近来各种圈票房国产烂片中形式与质地较为丰满和突出的作品。该片寓意着对真理正义的追求,对冷暖人情的鞭笞和颂扬,喜点泪点齐飞的良心之作,一次正能量的深邃展现,令人深思。

    该片还有另外一个意义,提醒那些草菅人命,疑罪从有的荒谬定论,司法工作者们还是认真学习电影中陆刚的谨慎执法,别拿他人的自由和性命开玩笑。冤假错案那只是文革期间的一大闹剧,并不能时时上演,尊重每个生命活着的权力,才能真正的公平公正。

    最近有网友统计了全国冤假错案排行榜,第一名: 河北、河南并列,各20件;第二名:云南 9件;第三名:湖北 8件;第四名:广西、黑龙江7件;第五名:陕西、江西6件;第六名:湖南、辽宁、广东、安徽、甘肃各5件;第七名:吉林、四川、福建、浙江、山西各4件;第八名:贵州、海南3件;第九名:重庆、内蒙、四川各2件;第十名:山东、甘肃、广州、北京、新疆各1件。

    冤假错案的产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影片只是触及冰山一角,司法的腐败以及司法人员素质的高低不一等因素严重影响案件判断的公正清明,当然还有一些政策性的出台,干扰了司法人员理性判断。内蒙古呼格吉勒图18岁的时候因强奸杀人案被判死刑,十八年后才得以沉冤昭雪,当时判案过程并没有采集DNA样本,审结仅用62天,如此轻率的剥夺一个年轻人的生命,这是多么的荒唐。有的人被冤枉关押了十多年,有的人直接就被处死,这些人的生命价值有谁认真计算过?

    该片的意义不在于宣扬陪审制度的优越性,也不在于探讨陪审制度该如何实施,而在于告诉人们需要敬畏生命,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承担更多社会监督。如今国家开始关注和规范冤假错案的发生,但重要的还是标本兼治。国家公检法部门也应该在法律的框架下合理运用自己的权力,还原案件真相,真正的做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点评

打算明天去看:)  发表于 2015-5-16 21: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5-18 12:39:1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推荐!黑板, 咋没读书会了?

点评

必须的, 老大!  发表于 2015-5-19 08:42
暑假再来一次?  发表于 2015-5-18 20:11
[发帖际遇]: 一个袋子砸在了 小雨皮皮 头上,小雨皮皮 赚了 2 金币 ,真开心。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15:07:56 | 只看该作者
在三联的微信公号上看到这篇,觉得挺有意思的:

《十二公民》:就想拍12个中国人坐一块儿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

原创 2015-05-18 李斐然 三联生活周刊
“我没想拍法律戏。”导演徐昂说,“我就想拍12个中国人坐一块儿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


《十二公民》剧照

导演徐昂说他想翻拍老电影《十二怒汉》(12 Angry Men)的时候,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从部门领导到哥们儿“发小”——都劝他放弃。一个法学院的朋友还画了张中外法庭建制差异对比图,跟他解释:《十二怒汉》好看就好看在拍的是西方陪审团制度,咱们又没有陪审团,你拍什么?

“我没想拍法律戏。”徐昂说,“我就想拍12个中国人坐一块儿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

他相中的剧本,是58年前美国编剧瑞吉诺·罗斯(Reginald Rose)根据亲身经历的一次庭审写下的故事。故事很简单——12个身份背景各不相同的陌生人被法庭召集在一起,成为陪审团,关在狭小房间里,讨论分析现有证据。他们必须达成统一意见,判断被指控的一个贫民窟长大的问题少年是否真的谋杀了自己的父亲。


2014年10月20日,《十二公民》主创人员亮相第9届罗马电影节。左起:编剧韩景龙、演员何冰、制片人王鲁娜、导演徐昂
“这部剧最有趣的不在于‘十二个人’,而在于‘十二种愤怒’。我们面对不关乎自己的‘他人性命’,为什么会愤怒?我们在严格推理案件,调动的应该是‘理性’,为什么会感性?愤怒本该是最不可能发生的状况,但它却出现了,而且还是12个人集体愤怒。”徐昂说,“在这里,愤怒是一种最浅显的表象,它赋予导演一个书写寓言的权利,可以透过这种愤怒的呈现,探讨更本质的东西。”

不止一个导演对这个故事动过心。1957年,美国演员亨利·方达(Henry Fonda)在电视上看到后,自己掏钱拍成了电影,还亲自出演男主角——8号陪审员,讨论“合理质疑”和“程序正义”。俄罗斯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Nikita Mikhalkov)把它带到炮火笼罩的高加索山区,让12个俄罗斯人为一个车臣少年是否无辜吵成一团。一位黎巴嫩纪录片导演则让故事在当地最大的监狱里上演,请即将被执行死刑的犯人扮演剧中角色。到了日本,法律正义已不是表达重点,导演三谷幸喜让整部电影成为日本民族性的展示,在他的影片中,陪审员拉帮结派“开小会”,其中一个挥着拳头跺着脚,铿锵地喊着如绕口令一般的口号:“用道理对付一群讲道理的人是不会成功的”,“就算她真的有罪,我也要投她无罪!”

2014年,这个名单上增加了中国版。这部被改名为《十二公民》的电影在2014年第九届罗马国际电影节获评“当代电影”单元最佳影片,并拿下电影节最高奖——“马可·奥雷利奥”(Marc Aurelio)大奖。

这是身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导演的徐昂第一次拍电影,但将外国作品本土化对他来说却并不陌生。他上一次的实验是将三谷幸喜的作品《笑的大学》改编成话剧《喜剧的忧伤》,由陈道明和何冰演出。这部只有两个演员的戏在2011年上演后颇受欢迎,成为人艺建院60多年来票房最好的作品。


演员何冰在电影《十二公民》中

这次《十二公民》是在一个废弃体育馆里拍完,来自北京人艺和国家话剧院的12名演员围在一张长桌前,临时拼凑成为中国的“十二怒汉”。他们要审判的嫌疑人是一个被收养的“富二代”,他被怀疑杀死了穷困的生父。故事背景也从真实的法庭变成了法学院里关于西方庭审课程的一场考试。10个不同背景的学生家长,外加拉来充数的学校保安和小卖店老板,勉强凑齐了12个陪审员的配置。他们不能像其他版本里面的12个角色那样决定嫌疑人的“生死”,他们权力有限,只能决定学生考试成绩及不及格。

模拟“陪审团”展开了一场漫长而跑题的讨论:靠收房租为生的北京大叔懒洋洋地唠叨着租房人太多事儿,头上抹着发蜡的地产老板不满意地拍着桌子嫌人“仇富”。韩童生扮演的出租车司机着急回去拉活儿交份子钱,张罗着大家赶紧投票走人:“你说学西方法不是有病吗?西法西法,能往咱东方人身上用吗?学了半天不及格,还影响将来咱孩子在中国找工作,这有逻辑吗?”只有何冰演的8号陪审员在小声强调“面对证据”、“好好说话”,但当其他人频繁跑题,他的愤怒终于也爆发了,他开始怂恿其他人抵制沟通:“您甭跟他说话,他什么都听不见。”

编剧韩景龙说,这一幕杂乱的讨论场景是他从现实中搬上舞台的。他过去住在北京郊区,早上坐车从通州去国贸,“就好像坐在小剧场的角落里看戏”,农民工、小白领、北京人、外地人,不同身份背景的角色轮番登场,总是为一点小摩擦吵得不可开交。但韩景龙说,如果真的竖起耳朵听,会发现没有一个人在真的谈论问题本身,每个人都忙着嚷嚷自己的事,宣泄着心里的愤怒。


电影《十二怒汉》中的经典场景

不管《十二怒汉》如何改编,大部分版本都保留了一个法哲学的诘问——法律的终点究竟是为惩罚有罪的人,还是保护无辜的人?从这个基础开始,不同国家的导演将各自的故事推向了不同终点:美国版让人记住了“合理质疑”、“存疑不诉”和“程序正义”,日本版为本国民族性照了镜子,黎巴嫩导演让死刑犯得到心理治疗,而俄罗斯导演则把法律讨论推到了道德的边界:“法律至高无上,但如果仁慈高于法律呢?”

相比融入大量本国特色的俄罗斯版本,中国版本的故事有点像一列始终没有出站的列车,汽笛嗡响,列车却还在原地。《十二公民》最后呈现出来的故事跟1957年的美国版本情节相似、对白相似,有些地方连矛盾爆发点都一样。有人问徐昂:日本版本加入了女性角色,俄罗斯版加了个结果大反转,你为什么不往里面加点别的东西?“可是我觉得,在陪审团的讨论中摄入12个人的愤怒,是我第一位想要表达的内容,而新角色的加入、剧情的反转都可能会弱化我想要表达的主题。对我而言,这并不是一部法律题材的电影,我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反映中国社会的现状。”徐昂和他的团队只对剧情做了唯一的改变,就是把电影中被审判的孩子角色设置为“富二代”,这样在讨论中就不得不涉及财富的偏见。“除此之外,其他情节上的反转在我看来更像是故意抖机灵,容易模糊焦点。”徐昂说。


2007年俄版《十二怒汉》剧照

至于为什么没有像俄罗斯版本那样,为每个人赋予一个人生故事,更深入地诠释每一种偏见产生的背景?徐昂认为影片时长的限制是一个原因。你很难期望观众耐心地看完一场完全基于理性思维的漫长讨论,没有动作戏,也没有感情戏。”他曾经跟编剧商量过无数改编方式,比如来个律师跟检察官吵一架,让结局出现大反转,但最后他们全放弃了。徐昂说,这部电影最有趣之处在于,它虽是一部法律题材电影,连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都宣称自己投身法律是受到它的影响,但你不必非得把它拍出教育意味。恰恰相反,这部电影的结论并非是歌颂法律公正而在于揭示偏见。

原剧编剧瑞吉诺·罗斯已于2002年去世,他的儿子在2012年接受一个关于他父亲的采访时说:“我希望今天的人依然能从这个故事当中学会如何包容和宽恕,学会与人类的偏见本性抗争,而不是与之沉沦。”

原文网址: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m7zve1559eLrT5veKr5



[发帖际遇]: 谷雨 文章写得好,得到了新儿教神秘人物奖励 4 金币,太好了!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9-29 22:48:20 | 只看该作者
[发帖际遇]: 黑夜里的眼睛 发帖时遇到新儿教神秘人物开宝箱,分到了 4 金币,太幸运了。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3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3:10 , Processed in 0.119381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