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88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交流] 求助,帮忙找个帖子。开始的内容我复制了一点,后面的还没有看,怎么都找不到了!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29 09:1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同事告诉我的这一番话,是有她的实践做佐证的。
    她的孩子当时上小学。她每周用一个晚上,召集朋友们的孩子一起读经典,就是陈琴提倡的“素读”法。坚持了好几年,直到她的女儿上初中。这件事,我的另一位同事接着做。一直到现在,长大了的孩子还会给她发短信,感谢她当年带着他们读经典。
    我相信,经典的种子一旦种下,收获的将是智慧的果实。
    经典,是最厚实的积累。
    我们家的国学开始得晚,因为我真的太懒了。孩子断断续续读过《弟子规》、《笠翁对韵》《大学》。二年级开始,给他讲过几篇散文,诗经的几首诗,背诵了《陋室铭》和《桃花源记》。当时给他讲《桃花源记》,我是拿松居直的绘本《桃花源记》一起给他读的,所以他对这篇文章理解很快,并且记忆很深。
    在跟孩子讲古代文学时,我们是跟中国历史一起讲的。个人认为,语文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对字词的理解,也就是不仅仅是“训诂”,文学,总是与历史、艺术纠缠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专家提出“大文学观”)。专注于字词的解释和考究,修辞和运用,而忽略了文学与历史、艺术的融合,忽略了文学完整的生命历程,那真是因小失大。而且,从孩子的兴趣来讲,单纯地从语文学科的知识去教,也未免太枯燥了。反观一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育,孩子对语文失去兴趣,也许与过度重视训诂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5-4-29 09:45:54 | 只看该作者
这些我家都没读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4-29 13:31:42 | 只看该作者
我看过的帖子是说没结果的,我家的也没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2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0:56 , Processed in 0.07294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