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的物品摆在你的面前,你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是欣喜若狂还是不知所措?我们在逛街买衣服时,是更喜欢导购孜孜不倦的推销,还是大卖场式的“任我挑选,别来打扰我”?试着将自己置于此类场景下,体会自己如何决断,就会有所感悟。目的明确人,知道自己的喜好,通常会很烦别人的干扰;当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时,总想要听听他人的意见。
来到我们绘画心理乐园的孩子也会有类似的情形出现,有的孩子对自己每堂课的目标非常明确,比如妞妞每次都要用色彩调一份“水蜜桃”饮料;有的孩子来了之后会不知所措,发呆冥想,会用无数个不知道来面对可能的选择。面对不同的情况,绘画心理老师会提供不同的应对,让孩子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发挥,情绪得到最好的整合。
绘画心理咨询师提供以下几点原则,供“选择困难”的孩子的家长阅读参考:
一、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
环境的自由更多的是一种物质种类选择的自由,以画画举例,孩子想要画画时,如果只有水彩笔可以使用,但实际他可能很讨厌水彩笔,因为水彩笔重叠时的笔触他觉得非常难看。也许此时他更喜欢水粉颜料的流畅和蜡笔的光滑。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物质种类选择,将决定权交给孩子,成就感、责任感、独立性也就随之培养起来。
二、自由是一种心理感受
自由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当自己想要做某件事的时候,可以毫无顾忌的去完成它,没有人在我们面前替我们进行选择,哪怕是帮助我们选择了最想要的东西;当自己的思绪没有理清时,有人可以跟自己一起分析利弊,提供我们想要的支持,但并非代替选择。打个比方,当一个设计师想到了一个自认为绝佳的方案,他的领导却在此时传给他了一个类似方案的PPT,美其名曰供他参考,设计师的积极性顿时消失殆尽,自由也受到了阻碍。
三、让孩子得到一种满足
在4.8日发表的文章《反思:你是否阻挡了孩子的快乐》中,我们提到过嘟嘟热衷于玩荡秋千,但会被家长粗暴的制止。自由带来的后续体验是一种满足感,请让孩子在自己选择的游戏或者其他事物中得到一种满足感,建立自信心,相信孩子自由选择的能力。
四、鼓励孩子自由探索
有的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报学习班,以弥补自身曾经的缺憾;或是按照被社会的认可程度,为孩子选择所谓的“一技之长”。不否认孩子在这过程中会有所收获,但基于家长意愿的选择,多少会阻碍孩子的发展。有的家长会说:“我家孩子没啥自主性,我觉得钢琴有气质,我孩子手指长,特适合。”心理学界一直强调当事人的亲身体验,不知道选什么是因为体验太少,家长提供多种选择,鼓励孩子尝试,才是更好促使孩子自由选择的方法。
给孩子提供自由的物理、心理环境,塑造独立、健康的人格。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在可承受、可预料的范围内,不会再有“选择困难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