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ennysun30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方法交流贴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08:43:21 | 只看该作者
【分享】这么厉害的语文老师,提分太容易了,我怎么没碰到呢?
其实,在我多年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任何学科和知识,总会有一些考试技巧或者提分技巧都是立竿见影的,只是我们有没有发现而已。
下面这篇文章,就是一个非常牛的语文老师总结的作文提分技巧,很容易,很简单。

语文提分很困难,作文拉分最常见,仔细分析高分卷,原来里面有诀窍。
小时候写作文总是想着凑够字数,当时要是碰到能这么总结的老师就好了。
下面请看牛人老师总结的写作技巧:


一、写外貌不用“有”‍
作文如何写外貌?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名子:“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写上段文字的同学经蒋老师指导后修改如下:“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 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
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
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 了?

二、写说不单写“说”
让孩子比较以下三句话。
张三说:“……”
张三无可奈何地说:“……”
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的地写“某某说”。

三、写想不出现“想”
遇到描写心理活动时,这样的句子已经被孩子们写滥:“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
如某学生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
按照蒋老师“写想不用想”的技巧,去掉:“我心想”三个字如何?“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更简洁精练?别忘了提醒孩子要给心理描写加上适当感叹词。


四、不用成语
作文为什么写不长?都是成语惹的祸!蒋老师此言一出震惊四座。
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其实不然,在“就是不用成语”写作技巧中,蒋老师指出:当作文 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
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 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
比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五、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孩子,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看过无数学生习作,蒋老师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请家长提醒孩子,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
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六、环境里面有“真”“情”
到了五六年级孩子都要学习环境描写。如有的孩子会写:“早上天气还挺好的,放学回家时,却哗哗下起雨来。雨珠在下,泪珠在滴,老天也好像在为我哭泣。”
孩子能用环境衬托自己的心情首先要表扬。但是很多孩子只要一写环境,肯定就是小花微笑,小草点头、小鸟歌唱、小雨哭泣,成了套路,难道世界上只有小草、 小鸟、小花吗?为什么不能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呢?云、雾、桌子,哪怕是电线杆都可以写,这个技巧是提醒孩子不仅要让人活在环境里,还要让人活在真实的环境里。


七、要动连着动
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但现在的孩子生活都很平淡,你不能强求他们写出一波三折的内容,那就让他们学会一波三折地使用动词,就这是要动连着动——学会连续使用动词,某学生写一场乒乓球球赛:“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句话把文章就给写完了)
学会动词技巧后将修改成:“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个动词转瞬变成六七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

八、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
还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用三百字来描写1秒钟内发生的事。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
怎么变成三百字?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
还可以加上细节 来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家长可以找一些1秒钟的素材让孩子进行写作练习,学会了这个技巧还怕考试写不出四五 百字吗?

九、一段话里至少出现6个标点
很多孩子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
针对这个现象,可以让孩子进行“一段话至少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比如,。?!……:“”
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经过几次训练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惊人变化:意味深长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去了,心理活动结合 进去了,还会用反问句了,这些句子加进去后,文章当然生动起来。
一位作家就曾用这种方法对自己作文写不好的孩子进行训练,收效明显,进步很快。


十、字数三四五
这个技巧说白了就是学习写短句。学了一段时间写作的孩子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不好就变成病句。
事实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写短句见长的,像沈从文、汪曾 祺。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孩子们会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会舒服很多。
如某学生的原文:“高高的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经指导后改成:“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是不是很有节奏感?

其实以上总结只是速成方法,要想真正写出好文章只有笨方法:多读书,多练笔。
以上谈的是应试技巧,为了高分而高分的。
如果是想孩子真正掌握写作文的技巧,下笔如有神,那么长期的积累,知识量的积累,大量的阅读是离不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3:56:30 | 只看该作者
137学习法可以运用到任何学习上,但更主要是的是运用到国学经典诵读上,在经典学习上,我们有系统的规划和配套教材。
“1” 每天诵读遍数
137学习法中的1代表的是每天学习的遍数,137学习法要求每天至少读一遍,每遍约十分钟,不超过十分钟。
“3” 每天学习内容
137学习法中的3代表的是每天要学习的经典数量。137学习法要求每天至少同时读三样不同经典,最多读7样,如同时读《易经》、《论语》、《弟子规》。
“7” 代表学习周期
137学习法中的7代表的是学习的周期,每个周期为7天,一周之后再安排新内容和复习内容。遵循《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的自然法则。遵循大脑记忆遗忘曲线,7天一个周期可以很好的巩固学习内容,不易遗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4:20:37 | 只看该作者
很多没有上过学的老农民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不少有知识、高学历的城里人却把孩子管出诸多毛病,甚至培养出问题孩子,为什么?老农民没知识但有智慧,城里人有知识但没智慧。(知识不等于智慧。)
    智慧的老农民三句话就培养出了好孩子:
    第一句话:“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了。”不包办,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拥有了责任心。
    第二句话:“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情。”讲德行,告诉孩子做人的标准。
    第三句话:“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来还有口饭吃。”无私的爱,无尽的爱!
    看看一些城里人怎么把孩子教育出问题的:
    第一句话:“宝贝,你 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情爸爸妈妈来办!”剥夺了孩子负责任的权利,培养出了没有责任心的孩子。
    第二句话:“宝贝,出去不能吃亏,别人打你一定要还手!”基本的做人准则都没有教对,可能培养出“缺德”的孩子。
    第三句话:“我告诉你,你要是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别来找我!”有条件的爱,根本不是真爱。
    只要拥有智慧,每一位家长都能把孩子培养成才,而智慧与知识和学历并不相关!
[发帖际遇]: 热情的 jennysun306 经常请喝酒,得到了新儿教酒神奖励 1 威望,太爽了!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4:23:24 | 只看该作者
千里马的诵读计划也是七天一周期,
新概念1,每周两课,每天每课跟读四遍,尽量裸听,个别生词讲解一下。
古诗诵读,每周十首,每天每首跟读两遍。
声律启蒙,每次两章节,两周一换,每天跟读两遍。
我们基本上都是采用跟读,尽可能少用眼。
[发帖际遇]: jennysun306 发帖时遇到新儿教神秘人物关注,获得 5 威望,恭喜啦!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4:51:52 | 只看该作者
转自1122爸爸

语文预习,我们在小学三年级后就有进行,初一的预习基本沿用:
假期预习
1)朗诵:我们会朗诵全部课文,无论长短,包括每课的导引及课后阅读材料。
2)抄词:每课后面的字词抄写三遍,并注拼音。
3)背默古诗文:所有的古诗文,包括课后阅读材料中的文章、诗词,均要求背诵,并在熟背的基础上,默写。
随堂预习
1)读教师参考书,了解文章写作背景,作者背景。这样便于文章整体理解。
2)朗读同步阅读文章(人教版)。进行同一题材阅读积累,提升文体类别的感知,这种文章每学期会有一百多篇。
=========
基本就是这样。当然,还有随堂复习,章节复写等,这时会有一些阅读理解练习。这样做,孩子上课时会很有底气,做作业时会很得心应手。一学期下来,会很主动与自信
[发帖际遇]: jennysun306 被宝箱砸中,开宝箱花了 2 金币,想知道开出什么好东东?回帖试试。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5-6-18 15:13:3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智力+方法+勤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0:57:57 | 只看该作者
转载:数学的系统学习法

  多少人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凭着自己的直觉,苦苦挣扎,可是依然不能得到数学学习中最根本的精髓。我中学的时候,数学的成绩是非常的优秀,但是我并不懂得怎么学好数学,我完全是凭着自己的聪明,凭着对数学的感觉。一句话,往往一个人在很顺利的时候不太愿意去总结自己的过去。后来我高考数学失利,130分(总分150),于是促使我反省,直到我亲自帮别人辅导以及自己的进一步体悟,我终于发现了数学学习或者整个理科学习的根本思路。虽然不同人适合不同的学习方法,但是我必须在这篇文章一语中的、一针见血,指出那个很多人不在乎的,但却是理科学习中最根本、最一般、最永恒的原理——系统学习法。另外请你记住:继续使用错误的方法,必然得到错误的结果。
  在介绍具体怎么学习数学之前,我先提出判断你数学是否优秀的两个必要条件:其一,你经常为一道难题思考很久吗?其二,你经常回看你做过的题目吗?
  如果你只能满足第一个条件,那你的数学成绩是良好的,但却不稳定的;如果你只能满足第二个条件,那你的数学成绩是稳定的,但却不拔尖的;如果你两个条件都不能满足,那你的数学成绩必是糟糕的,即使最近一次考试碰巧得了满分。
  何为系统学习法:所谓系统学习法,俗语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就是扎扎实实。系统学习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做题;第二步,整理;第三步,回看!
  不断的循环,一步不能缺。
  第一步,做题。
  1, 做题的我常用的三个记号。
  用“钩”表示会做但想很久题;用“三角”表示完全不会做题;用“五角星”表示经典题。最后红笔订正错误题。这里的工作就是为第二步,第三步做好铺垫。
  2, 多做不会做的题,少做会做的题。
  有人问我正因为不会做,那还怎么做,这种思维恰恰错误。越是不会做,越应该去做。你为一道题想了很久,试过各种方法,在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你真正学习与体会的过程。另外,只有经过你认真、艰难思考的题才能让你记忆犹新 。
  3, 一般两本习题集,普通难度与提拔难度。
  至少做完一本普通难度的习题集,可以是老师指定的,但请你必须全部做完。多少人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里做做,那里做做,你自己回忆回忆效果到底在哪里?请自己做学习的主人,自己为自己的学习做好细致的规划,而不是完全任凭他人控制你。
  4, 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你是否每次都认真仔细读题呢?你是否每次都有详尽的做题过程呢?你是否每次打草稿的时候都是认认真真的,有一个大的空白草稿纸呢?你是否做完之后有意识的再检验检验呢?
  更高级的想法:你是否提醒自己此题会有巧解呢?你是否提醒自己此题要分类讨论呢?你是否经常几何与代数一起使用呢?你是否提醒自己题目中会有陷阱吗?你是否经常提醒自己有什么还没考虑周全的吗?
  第二步,整理。
  1, 认真订正每一道错题。
  整理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认真订正好做错的题。重要性就不多说了。
  2, 养成整理的习惯。
  这一点至关重要。多少人,包括我,以前总认为试卷就在那边,又不会丢,为什么要把它们整理起来,多此一举。给各位一个观点:整理的目的不是为了怕丢,而是为了方便第三步的回看。从现在起,把每天的试卷,按照时间顺序认真的、完整的整理到一个夹子里。
  第三步,回看。
  第一步,第二步的工作就是为了第三步的进行,而第三步才是重中之重。你现在回忆回忆,你上个星期学了哪些内容?还记得哪些题目?你知道这个星期学的知识跟上周的内容什么关联吗?可能你真的没有印象了,那么说明你的第三步做的不好。
  1, 定时回看做过的题。
  你至少做到每个星期回看一次,一个月的时候再把之前的都回看一次。每次回看你就会清楚的知道本周学了什么,上周学了什么,甚至自己都能预测下周学什么。尤其化学这么学科尤其要定期回看,不然你会感觉学下来不知道学了什么。如果你感觉不知道学了什么,说明你学到的知识是零碎的,是不成网络的,那就必须刻意去总结每天学到什么,要让自己具体给说出来。
  2, 对不同的题采用不同的做法。
  第一种,做错的题。
  首先你得看好答案,理解答案,对答案的每个过程分析,直到你能对每一步都分析出所以然。其次,思考自己错误的类型,是计算错误还是逻辑错误。最后,你要试着去想,如果自己重新去做,会不会按照答案的思路去做,你可以试着想一想。如果你觉得看答案的感觉很生硬,而不是自然而然,那说明你还没吃透。
  第二种,会做但想很久题。
  你必须寻找到让你想很久很久的原因,到底是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清楚。
  第三种,经典题。
  这类题一般是做法非常巧妙的题,你最好把整个题目都牢记在心。
  第四种,完全不会做题。
  你必须把这类题当成重点对象,你要回到书本去分析到底是哪个部分的内容没有掌握。
  总之,不管看哪道题,你要问自己,你得到什么。
  3,带着你的大脑去看题。
  如果你以前也回看过题,那恭喜你,你已经做得不错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回看的时候到底要思考些什么。
  首先,你要意识到回看数学题跟读课文不一样,你必须带着脑筋去思考。其次,你要去思考如果我做我该怎么想,我有什么办法瞬间找到最好的路径。
  还可以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这道题考察什么?这道题计算难度在哪里?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还有可能跟其他的题目结合吗?与之前的哪道题蛮像的?
  最后,我再强烈提醒各位一个重要的观点:我们很多人总以为做作业是在学习,其实看题才是真正学习的时候。(如果只能让我说一句,那就这句吧)
  4,看题本身就包含了一边动手,一边动脑。
  请你记住,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你必须时刻带着笔和纸,无论上课还是看题。当你看题的时候,请你务必亲自把过程写出来,切忌想当然。当你真正写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不仅仅在构思你的逻辑,同时在锻炼你的计算,你平时的训练会降低你考试的紧张。
  5, 记忆在数学学习中的运用。
  如果你觉得数学不需要记忆的话,那你错了;如果你觉得数学只需要记忆一些公式的时候,那你也错了。数学学到最后,是不需要记忆公式的,你应该把每一个公式,通过不断地练习,最后融入到你的血液,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地步。如果数学公式你还要伤脑去记,一方面说明你太不努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你对公式的理解太差劲。
  下面单独分析如何掌握数学中的公式:
  其一,充分理解每个数学公式的背景。你至少知道这个公式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的,是在书本的哪个部分。
  其二,充分熟悉每个数学公式的内容。你得知道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如果已知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具体的符号一个不能漏,包括一些补充。
  其三,充分数学每个数学公式的演变。很多时候,公式不是孤立的,一个公式与另一个公式有关联,而且有一个公式又可以推出很多衍生的公式出来,这些衍生的,请你也要记住。
  其四,充分了解每个数学公式的条件。并不是每个题目都可以直接用这个公式的,每个公式都有它特定的条件,请你务必掌握。
  其五,充分熟悉每个数学公式的推导。书本上的推导过程,请你必须充分理解,虽然不能直接作为考试题,但是帮助你理解公式,帮助你把知识形成网络至关重要。
  以上五点,就是我对各位掌握数学公式的要求。或许你觉得困难,但请你不断地往这方面努力吧!
  下面继续上文的内容,那么数学中应该记忆一些什么呢?我给各位一个观点:记忆的目的,就是让一些经常出现但又复杂的知识点,你刻意把它们记忆下来,以后在考试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
  记忆问题是我在下象棋受到的启发。小时候我象棋还不错,可是等我长大了,发现很多人的水平都跟我差不多了。为什么我的智力会下降了呢?后来我明白,不是的,所谓的象棋高手就是他们都有一个很好的开盘,也就是说他们基本已经把前几步各种变化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而我依然凭着直觉在下。因此,记忆可以帮助你减少逻辑思考的压力,给你的逻辑思考提高了平台。
  所以,如果你觉得哪些题目,或者哪些结论非常的经典,你完全可以把它们记忆下来,你记得越多,你思考就越容易。最后告诉大家一个重要的观点:每个人的逻辑思维是天生的,后天也无法在提高,但是记忆可以帮助或者减轻你逻辑思维的难度。(如果不能理解,就算了)
  好了,不说了。我这整套思路是绝对可以让一个零基础的人,很快就可以优秀甚至满分的。因为我多年体会的经验,已经把数学的学习抽象出来,寻找其本质,抓住最根本点。请你养成不断反省的习惯。写这篇文章本身也代表我不断总结与反省的意识,而总结与反省恰恰就是学习数学最根本的因素。数学的作用不仅仅是让你有多高的分数,更重要的是锻炼你严谨的思维,而严谨的思维却是终身受用的。

本文摘自: 爸妈网(www.ebama.net) 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www.ebama.net/blog-11939-363763.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6:15:44 | 只看该作者
转自1122BB的语文学习经验

多多识字
孩子识字读文要随时随地进行,但集中式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标准是什么,课本,识字一(人教版)。
1. 集中训练:每个学期我都会对孩子应识字词进行两次集中训练,一次是在假期,一次是在期中考试结束。
2. 温故知新:一年级到现在所学识字一全面识读,直至全部掌握。孩子读的最多的是课文,课文中的字词最熟悉,家长不必舍近求远,依托课
                   文最方便。
3. 适当超前:每学期开学前我会让孩子预习课文,然后识读识字一。由于孩子相对识字较多,我会再超前让孩子阅读更高年级的课本,同时识
                   读识字一,这样对孩子的阅读会很有帮助。
当然这种识字只是能读,是开始是基础,而解疑、书写、运用还要另加训练。

字词释义
解字:很烦很难,但这是基础,对于孩子了解汉语结构大有益处。常用汉字数千却能驾驭万般变化,非其它语言可比,多下些功夫是应该的。
词语:有出处,有生有亡,重在理解运用。孩子们对词语的掌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初期孩子对词语总是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懂或曲解。这些学校老师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而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查词典也是不现实的。家长如果能够有计划的帮助孩子对字对词加以释义,对孩子字词的尽早理解会大有帮助,进而减少别字的出现。

遣词造句
运用是增进理解的最好方法,就字词而言造句是加深理解的有效方法。但不知为何,现在的学校课堂并未给与足够重视。孩子每天几个词,几句话,不费事不耗时,却事半功倍,只要坚持定有收获。

口头交流
孩子应多同别人进行口头交流。口语是语言的原始形式,是梳理思维后的快速表达。我的孩子们同大多数孩子一样从小喜欢讲故事编故事,经常倾听她们的故事会是孩子妈妈和我这些年来必做的事。而这类故事会孩子们轮番上阵讲个把小时是常事。说故事不仅仅是单向的表达,而应是双向甚至多方的交流,不仅是孩子的事,也是大人的事,这需要家长特别鼓励与引导的,多倾听参与孩子的故事对孩子培养想象,梳理思绪、语言组织、遣词表达大有益处。

多多动笔
孩子们自小就喜欢画画,而且一定要有故事情节,而今则越来越愿意编故事写故事,侦探、爱情、环保、悬疑---杂七杂八,不知道她们脑子里为何有这么多幻想。我的想法是:学校作文由老师负责,家里的写话就由她们自由发挥,尽量不去干涉,权当作休闲,美其名曰----自由写作。
我已向她们约稿,每月出一集家庭故事会。孩子天生的灵气往往会在后天的环境中不知不觉中被限制,被约束,直至消亡,我们成年人应该为此试着做点什么。
[发帖际遇]: jennysun306 经常泡在新儿教,得到新儿教奖励 3 金币 ,真开心。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08:37:50 | 只看该作者
从Teddy楼里转来的

对教辅书选择的思考(转自 双城记)
在写中文前,先回顾英语教辅的选择。我们在英语学习中,基本遵循了Phonics, vocabulary, fluency, reading comprehensive这四个步骤,在最初的单词认识和词语学习中通过朗读和回答提问完成。随后,我们在习题选择中,有目标的选择了Spelling,vocabulary, reading,Grammar, writing。我曾经担心她的写作,后来发现在完成了前面的练习后,写作变得不那么难。

语文方面
(1)字词基础学习:老师的建议是在帮助孩子做家默的时候,能够举一反三,比如她举例是教孩子写村庄,可以建议家长教孩子写树桩。两个zhuang的区别。很幸运,找到了语文100分系列安卓软件,能够完成基础词的训练。阅读100分里面有朗读功能,可以在预习课文时候先朗读,在后面的练单词阶段结合快快查,让孩子学习近义词和反义词。
(2)结构方面:多方比较,还是觉得公文语文好。这个符合老师的要求,让孩子在阅读和写作的时候,牢记文章的组织结构,以及要表达的意思。虽然市面上有很多阅读训练,但是我发现基本属于刷题型。如果孩子在某次考试中有类似题目就是捞到了,但是,这些教辅书没有系统性的教好语文结构整体构建,公文语文则是相对有系统的。此外,家长会上,老师说的很实在,语文课每个故事和散文孩子自己能懂,老师上课的目的就是教会故事里面包含的语法学习和作家对字词选择的原因。公文语文在这方面的训练不错。
(3)好词好句方面:孩子上学期有过主动抄写的经验,这个要鼓励。老师在课堂上也会让孩子抄写和分享。在做公文语文时候,可以用不同的色笔画出来,未必要抄写。本来我买了抄写本想让她抄写,还是觉得从必须变成自己真正喜欢一段文字再纪录下来。不强求。
(4)文学欣赏,暂时只能用小视屏替代了,主要是高思语文和乐乐学堂里面的课程。

数学方面:
说起来很难为情,自己的数学学的稀里糊涂。印象中就是老师给例子,写写解题步骤,自己死记下了套题型。以至于过去两年数学学习也逼着孩子这样。最近看了一个PPT,其实是过去两年找到的,只是这次看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数学,最基本的就是包括了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像我这样,在过去靠背题学习数学的大人,在给孩子找教辅书前,建议看看DK教孩子数学和可汗学院的数学,每次时间不长,孩子听了未必理解,但是大人可以了解数学体系性结构,这样将来也容易发现孩子的弱项在哪里,并加以选择性加强和改进。
(1)计算能力(2)代数(3)几何。以及基于这三个方面的应用题。同时要开始英语数学的学习。
(1)计算能力---确实公文数学是最好的;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2)代数。可汗学院的介绍和DK里面的结构不错。这两个都不是向教科书里面那样,将知识断层到年级中,而是集中在一起写清楚了。但代数很容易让人感觉就是公式的罗列,对孩子要理解未必清晰,这时候就需要应用题来帮助了。普通数学教科书教授的越来越简单,基本冲刺教辅做几套就可以了。奥数是很好的补充,帮助孩子深度思考,教辅的选择就是我曾写过的,这里再补充一下。孩子学习奥数家长一定要混奥数网和家长帮,当然把孩子放机构或者孩子天赋极高的可以忽略。这两个类似爸妈网对英语学习的帮助一样,可以帮那些想让孩子在家学的家长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率。不用把孩子和自己都逼得太累。
混完这两个,我的选择就是视频加+牛爸奥数书+学而思的数学思维训练+奥数网上资料。
(3)几何---正在考虑是不是买本几何原本自己先看起来,呵呵。
(4)英语数学,要挑至少高国内数学1到2年级的书来练习,目的是了解英语描述方法,备战联盟大赛。

最后补充一句,教辅书选择,更多的是为了让她了解知识体系,让她自己知道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而不是盲目大量机械式的刷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5-10-18 14:51:56 | 只看该作者
恩,预习和复习真正掌握好了,孩子自学就可以掌握知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1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2:22 , Processed in 0.126667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