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在和豆丁妈妈进行绘画心理课后沟通的时候,豆丁妈妈显然非常焦虑,一直和我讲豆丁在家里练习钢琴的事情:“每次练琴都是磨磨蹭蹭的;每次老师来教琴总是要花很多时间来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每次让他练琴,他一会儿渴了,一会要吃水果……就是不专心,我和豆丁也说过要是不喜欢,咱们就不学了,豆丁却说要继续学,真是急得我想揍他的心都有了。”
很多家长一定都体会过豆丁妈妈内心燃气的火焰,孩子做事磨蹭不专心,行动力差。这些都会影响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甚至还会对学习兴趣和学校适应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幼小衔接和小升初的衔接上,能不着急上火吗。那么,我们需要怎样对孩子拖沓和不专心的坏习惯进行引导呢?
一、是否遇到了学习难题
孩子如果对学习任务总是表现出磨蹭和不专心,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孩子在学习这门科目时,是否出现了解决不了的困难。如果出现了孩子自己不能解决的困难,那我们就需要引导孩子解决困难,同时也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如果对一门科目没有兴趣甚至有厌烦心理,可想而知他在学习的时候一定会拖沓,不专心甚至尽量避免接触这门课程,那么我们想要让孩子掌握好这门科目的知识或者技能显然是不可能的。
孩子正处在活泼好动的阶段,他们对外界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想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就需要避免平铺直叙的语言或用是非观念来压制孩子学习。我们要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变成一场有趣的奇妙的探险。从看似枯燥的知识中帮助孩子发现其中的乐趣。
三、了解孩子的状态,选择合适的方法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状态和能力的发展都是不一样的,那怕是同年龄段的孩子心理状态和能力的发展也有所差异。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发展状态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例如,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注意力能维持20分钟,我们就不能强迫孩子去高强度的学习一小时或更多的时间。
四、家长要“温和”对待
爸爸妈妈对待孩子拖沓、不专心往往都是“深恶痛绝”,很容易变得焦虑。家长的这种焦虑情绪都会被孩子感知,而后引发更多的问题。在对待孩子拖沓,不专心这件事情上,发脾气对引导孩子改掉坏习惯没有帮助,甚至会让孩子故意的去隐藏真实的自己,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
例如:豆丁妈妈说:“每次弹琴都要拖拖拉拉的,你不用再学了,明天就打电话给老师,告诉老师我们不学了!”豆丁说:“别打电话,我还要学……”。豆丁的表达是在表明自己对钢琴有兴趣吗?还是因为妈妈发了脾气,豆丁为了免于被苛责而赶紧平息妈妈的怒火?在对待孩子拖沓不专心的学习时,爸爸妈妈们要调整自己的情绪,以温和态度来引导孩子,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鼓励,循序渐进的让孩子改掉坏习惯。
孩子的拖沓和磨蹭往往是在表达抗拒,爸爸妈妈们不能一味的催促和训斥,让我们一同努力引导孩子健康愉快的成长,改掉学习中的不良习惯,让孩子有能力去拥抱他自己想要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