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3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素质教育] 需要提前教会宝宝“还手”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27 10:24: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又遇到一位绘画心理乐园新报名的孩子的爸爸,教宝宝“还手”:在幼儿园有小朋友打了你,一定要再打回去。其实在生活中有这样想法的父母不在少数,还没等到孩子受欺负,就教会了孩子受虐。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手里本来拿着一个好看的纸飞机,却被别的孩子换成了不好看的飞机,从而替孩子感到委屈;也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一个人在游戏区玩的不亦乐乎,但是突然来了很多其他孩子,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到其他孩子的打扰。这些不想让孩子受到“伤害”的家长,我很理解他们作为父母想要捍卫自己的孩子,但他们的做法真的是在保护孩子吗?

    我们教会孩子打人,孩子会把攻击行为作为一种不被认同时的表达,经常攻击小朋友,从而造成伙伴关系恶劣,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差的孩子,会把很多不是问题的事情看做问题。家长如果经常替孩子感到委屈,这样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到孩子,孩子会认为自己应该事事占尽优势,如果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孩子将会有多少负性情绪的体验!如果总怕自己的孩子在与人相处时受委屈,这样的孩子如何培养集体意识,入学后又如何适应集体生活!这些做法不是在保护孩子,而是在伤害孩子。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呢?

    一、不要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孩子



    有时我们会不自觉地站在大人的立场上来解释孩子的行为,用大人的思维和感受方式来揣测孩子的想法。实际上孩子们的互动有他们自己的方式,我们所谓的“好”或者“不好”,对孩子之间的交往本身就是一种限制。我们需要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我们所谓的“懦弱”,或许是孩子为了更好的和其他孩子互动的方式;亦或是受到了伤害不能对小朋友表达而产生的应激反应。实际上,家长如果不插手,孩子自己会去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从而拥有人际交往能力。

    我们要从多方面来确定孩子的感受,通过询问孩子的感受“你想和他一起玩对么?你喜欢和他交换飞机吗?”,再通过孩子和小朋友再次互动的表现,来判断孩子是否受到了创伤,根据孩子真实的情况来进行引导。

    二、鼓励孩子多表达自己的想法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儿童绘画乐园,我们都要鼓励孩子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要什么,我不要什么,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这种表达不但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而且还决定着孩子与他人互动的模式。不喜欢表达自己的孩子,在与其他的孩子互动时会更被动,不容易被其他小朋友理解,只能接受他人的想法,情绪会出现抑制。

    在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相处时,我们不能给孩子贴上懦弱的标签,也不能让孩子学会暴力的应对方式;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内在需求,根据孩子的内在需求加以引导,才能让孩子真正学会维系稳定的同伴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5-4-1 14:39:28 | 只看该作者
有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的替他决定,这样倒还害了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9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2:56 , Processed in 0.141542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