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
2015年3月17日止,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宣布愿意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至此,已有4个欧洲国家确认了加入亚投行的意愿。
美国白宫则表示他们对于银行的标准和安全很担心,并且一直努力游说盟友不要加入亚投行,坚称他们从外边会有更大的影响。
各国对亚投行的态度多以本国的经济利益为主的,但某国企图控制他国的做法让我不由的想起孩子之间伙伴关系的建立。伙伴关系的建立往往是孩子与他人建立联结的基础,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良好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孩子适应集体生活,还可以从家庭外部获得社会支持。
但是在儿童绘画心理乐园里,很多家长在和我沟通时,都会或多或少的提到孩子伙伴关系不良这个问题,总是在互动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尤其以控制型互动表现为主。
一、控制型伙伴关系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
很多孩子在人际互动中经常表现出控制性和主导性:在和其他孩子玩耍时喜欢掌握全局,对别的孩子进行言语、游戏方法和行为的限制。例如,在游戏中控制型的孩子大多有这样的表达:“你不能这样……要这样……”或者“应该这样做,不能那样做”。不能接受其他小朋友的不同意见和不同做法,自我中心意识强烈。控制型孩子会因此无法和其他孩子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自己也会从这样控制型的互动中获得很多负性情绪。
有控制型的孩子是意识不到自己的控制性的,而控制的原因大多是爸爸妈妈在家里对其有求必应,或爸爸妈妈与孩子的互动也倾向于控制和被控制,这种控制的表达方式被孩子所模仿,并且应用到与他人的互动上。因此孩子在和他人的互动上就带有控制性。
二、控制型孩子的引导方式
首先,改变自身的引导方式。
如果爸爸妈妈发现自己总是对孩子使用命令式或者要求式的语言。那么我们就需要先转变对待孩子的引导方式,在和孩子互动时要多以倾听为主,懂得孩子的内心需求,不能总是否定孩子,让孩子的需求无路可走。
其次,接纳孩子的消极情绪。
孩子在游戏中控制他人时,往往会遭到其他小朋友的抗拒,甚至和小朋友发生冲突。这些在互动中的摩擦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一定的负担。我们在面临这样的情况时,不能急于指责孩子或者让孩子迅速的表现出乐群性。要明白孩子有控制性的表现是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我们要帮助孩子把“他”和“他的想法”两者进行区分,“乐乐不想按我们的方式玩这架飞机,并不是不喜欢你,每个人有自己玩的方法,我们按照我们的方法玩,乐乐按照他自己的方法玩,这样可以吗?”
第三,让孩子多参加团体活动。
有些爸爸妈妈看到孩子在游戏互动中,总是和其他孩子产生矛盾,孩子自己似乎也不快乐。于是就减少了带孩子去参加集体活动的次数,这样的做法从表面上看可以减少孩子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的次数,还可以减少孩子负性情绪的积压,但这种做法可能会让孩子失去调整自己互动方式的机会。我们要让孩子建立集体意识,适应集体生活,学会在集体中如何自然成熟的表达自己,这不仅是良好伙伴关系建立的基础,还对以后的工作生活都有重大意义。
控制型孩子本身的问题不大,但是,家长如果不好好应对就会变成大问题,所以,我们要关注控制型孩子,接纳控制型孩子,引导他们的转变。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集体生活中获得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