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报道:2月8日,三亚火车站内,一对来自江苏徐州的父子因为乘坐火车还是飞机回家的问题发生争吵,随后20岁的儿子挥拳打向50余岁的父亲。没过多久,火车站执勤民警赶来制止施暴者,看着儿子就要被带到派出所,被打后的父亲不停地向民警求情。看着这揪心的一幕,在场的民警和围观者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看完这则报道,心里五味杂陈。即为那位被打的父亲抱屈,也为这个儿子难过。我为什么要为这个孩子难过呢?因为此事发生后,这个孩子大逆不道的行为,会遭到世人的唾弃,过去讲打爹骂娘要遭天打五雷轰,死后被打进十八层地狱。一个20岁的年轻人怎能承受这种不孝的罪名,在亲戚朋友面前如何抬得起头?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在社会和媒体对这个不孝儿大加批评的同时,我们还该反思点什么呢?一个孩子的行为与他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密切相关,在儿子打爹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呢?子不孝,父之过,这个父亲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教育出这样的儿子呢?被打的父亲在派出所为儿子求情时也说,家里就一个孩子,自己家人对孩子太溺爱。
20岁的儿子在大庭广众之下打自己50多岁的父亲,如此激烈的暴力行为仅仅用“溺爱”就能概括得了吗?我不了解该家庭养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但我想从孩子成长的一般规律分析一下:
一、孩子出现暴力行为的心理原因:安全感缺失、严重的自卑感。
导致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父母早期分离,没有建立稳固的依恋关系
2、父母养育方式简单粗暴,亲子关系不和谐 3、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或家人经常争吵打闹,孩子在暴力环境下成长
4、否定的家庭教育方式,孩子在比较中长大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1、家风传承。家风是代代相传的,上行下效,如果自己对父母至亲至孝,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长大之后对他自己的父母也一定会孝顺有加。 2、父母的沟通模式直接影响孩子的处事方式。如果父母经常为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孩子遇到事情,就会用武力解决问题。
3、对孩子过度溺爱,家里没有行为规则,孩子无法无天。
三、针对孩子的暴力行为,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改进:
1、给孩子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摇篮。如果你爱你的孩子,就好好地爱你的配偶,爱你的家人。
2、尊重孩子个性发展,建立顺畅地亲子沟通渠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尊重和理解,是和谐亲子关系建立的最基本原则。 3、从小建立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尊老爱幼,是家庭中最基本的规则,让孩子从小懂得分享。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家庭规则中父母要做好榜样。
孩子有问题,很多时候是家长的问题,孩子有病家长吃药,孩子的病才能从根本上治好。希望更多的父母能从上述案例中反思自己的家教方式,让儿子打爹的悲剧不再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