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4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巫谈养育:“有效”≠有益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2-11 13:48: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越是好的养育手段,对家长挑战越大。——艾尔菲·科恩

2014年11月底,“小巫艺术养育课程”讲师班结束后,我为讲师班学员叶月幽督导了她的一堂课,她这次是给“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课程做讲师,正式内容讲完后的问答环节里,有学员提出孩子不好好吃饭的问题。这个时候,坐在教室后边的一位年长学员举手发言,这篇文章里,称这位学员为“大叔”吧。

大叔举手是要分享他亲身经历的一个案例:有一天,他去一个朋友家,这个朋友有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儿,一向不好好吃早饭,早饭的时候特别磨蹭,他妈妈急得不行,因为要赶着上班,长久以来什么招数都使尽了,孩子却执拗地跟妈妈较劲,这一天,妈妈气急败坏,决定拿藤条抽孩子。

就在僵持不下的时刻,大叔来了。他说:“妈妈一边去,让我来。”

只见他在地上捡了一只小蚂蚁,放在桌子上,“呼”一口气给吹飞了;他又捡了一只小蚂蚁,让孩子也来吹,孩子也是“呼”一口气给吹飞了。

大叔又在地上捡了一只小石头子,放在桌子上,“呼”一口子给吹掉了;他让孩子过来吹,孩子力气小,小石头子动了一下,没掉。

大叔又捡了一块大石头放在桌子上,也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方法,把这大石头也吹掉了;让孩子来吹,孩子肯定吹不动了。

大叔对孩子说:“你想吹动这块大石头吗?”

孩子点点头:“想。”

大叔说:“那你就要好好吃饭哦,吃饱饭才有力气啊!”孩子赶紧去吃饭,据说从此以后,只要提到这件事,孩子在早餐桌上就不再为难他妈妈了。

现场有学员赞许地说:“育儿无定法,一件事情有多种解决方法,这也是其中的一种,我们没必要拘泥于一种方法。”

也有学员发出质疑:“我怎么觉得您这是诱骗孩子呢?”

大叔很冤枉:“可是我解决了孩子的吃饭问题呀。”本来大叔分享这个案例的意图是说,这种办法很牛的,轻而易举搞定孩子!我知道,这个案例要是发到网上,那是很励志、很鸡汤的,会得到热烈转发。相信读者们都看到过类似的“如何轻松搞定孩子”的妙方。

这时我举手了——“叶老师,我想说说我的看法。”

在这个案例中,大叔的确用巧妙的方式“搞定”了孩子,让孩子呈现出成年人想要的样子,但遗憾的是,孩子的需求被忽略了。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吃饭?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这个孩子长久以来在吃早饭的时候跟妈妈闹别扭,让妈妈走投无路,甚至要动用武力,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一定是有未被满足的需求。但是被“搞定”后,他的需求就无关紧要了,我们可以不去管它了,因为我们的需求被满足了,我们的目标达到了,孩子的需求就可以直接忽略掉了。

大叔的做法绝非一无是处,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让孩子免受皮肉之苦,解救了母子二人,让孩子吃上了早饭,让妈妈按时上了班。偶然施用一下这种小伎俩,解决燃眉之急,未尝不可。但这个案例中,早饭之争属于长期的问题,不能用这样的方法糊弄过去。妈妈下班后,在“无问题区”,应该跟孩子谈一谈,倾听孩子的心声,剥开孩子长期在早餐桌上跟妈妈较劲的洋葱皮,找到洋葱核。

长期被忽略的内在需求不会自动消失,而是积攒到一定程度,会以不同的形式爆发出来,为此而付出惨痛代价的,是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13:49:22 | 只看该作者

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想说明一件事,就是养育中的一个流行观念,即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讲求“有效”。而“有效”者,就是怎么让成年人省事儿就怎么来;“有效”= 轻松搞定,“有效”= 想办法让孩子顺从成年人。


这种以成年人意志为中心的养育理念,衍生出了各种“招数”,甚至有些阴招、损招、毒招,都因为“有效”而得到热捧。


比如前一阵子热传了这样一碗鸡汤:孩子在客厅里玩儿篮球,打破了古董花瓶,不敢给妈妈讲,编了个小谎,妈妈则用三块巧克力作为“奖赏”,巧妙地击溃孩子。【注1】


这个案例把很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却看得我毛骨悚然。不知道热捧的读者有没有把自己放进孩子的鞋子里感受一下?有没有觉得我妈简直堪比如来佛,我怎么折腾,都跳不出她的手掌(魔爪),即便我使出浑身解数,也不过是在她手指头底下撒了一泡尿,被她面带慈祥地揶揄、赞许、致歉,弄得我无地自容、羞愧难当、从此之后再也不敢在她老人家面前耍花招了(但也绝不敢告诉她真心话了) !


可能会有读者疑惑:这个妈妈的做法不是和陶行知先生的一段佳话异曲同工吗?【注2】


我要说的是:

1、校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妈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可同日而语,校长是可以决定学生去留的绝对权威,家庭不是机构,妈妈不能开除孩子。

2、学校本身是有奖惩机制的机构,案例中的孩子即便挨罚,也符合规定;陶先生没有滥施权威,而是用更加尊重爱护的方式来与学生沟通——首先了解情况,而后奖励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3、陶先生当时处理的重点不是孩子撒谎,他不是为了套孩子的实话、让孩子低头认错而耍花招,更没有让孩子感到羞耻,而是一派真诚,让孩子感到温暖。

4、而三块巧克力的案例,则是强势妈妈居高临下地抒发她自己,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整场谈话(而不是对话)都是妈妈在说、孩子在听(发抖)。两个案例没有可比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13:49:4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我是这个妈妈,我不会这样manipulate(愚弄和操纵)孩子。首先,我不会质问孩子“是不是你打破了花瓶?”这种质问简直就是逼着孩子赶紧编谎!否则说了实话承认了,没准儿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哟,花瓶好像被打破了。”没有指责意味,也不是明知故问,因为孩子曾经力图修补花瓶,让妈妈看不出来破绽。


如果孩子很紧张,依然说是野猫打破的,我要慎重考虑一下是否揭穿他。贵重的花瓶被打碎,我固然心疼,但更重要的是,孩子为什么不敢给我讲实话?这里有两种可能性:一、讲实话会付出痛苦代价,比如遭受呵斥和惩罚,不如编个谎混过去,尽管明明知道撒谎是错的,但惩罚带来的痛苦程度远高于撒谎的内疚;二、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段(9岁左右),会偶尔用“撒谎”来体验自己与妈妈是不同的人,妈妈不一定能看穿自己的一切。


从这个角度看,孩子说谎是有原因的。无论是他还是野猫打碎了花瓶,这件事情都给他带来了恐慌,他肯定吓坏了。妈妈首先要做的,是自己先放松下来,不要因为孩子编了一次谎而如临大敌,上纲上线到品德问题,随即绞尽脑汁想办法从孩子嘴里“掏”(套)实话,还逼着孩子认罪。妈妈放松,孩子自然也会放松,愿意主动给妈妈讲实话。尤其是,如果妈妈能够体谅他——“看来你也心疼这个花瓶,花了很大功夫试图把它粘好。”


同时,妈妈可以跟孩子一起想办法,如何补救花瓶、如何防止今后同类的事情发生,比如,不要在客厅里打篮球。总之,给孩子营造一种家庭氛围,即说实话不会带来恶果,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高于用惩罚(恐惧)来警戒。


前边博文说过,健康的养育要求父母首先做真诚的人。真诚是正向的能量,赋予孩子向善、向上的动力;而羞耻、愧疚和惧怕都属于负面能量,积攒多了,会导向愤怒、自责和抑郁。


养育中,“有效”≠ 有益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13:50:01 | 只看该作者

你也许会问:难道我们什么“花招”都不能使吗?


那当然不是的啦!养育需要创意、需要幽默感、需要放松和信任。在很多日常生活小事方面,与其一本正经地说教,不如艺术性地启动孩子的积极性。音乐、歌谣、游戏、故事、手工、美术,等等,都强于耍嘴皮子,前提是——亲子关系融洽,不是长期的矛盾和冲突;父母发心真诚,不是在诱骗孩子达到隐藏的目的。


比如,最简单的一个例子,为了吸引孩子多吃青菜,与其吧啦吧啦告诉孩子青菜多么有营养,不如尝试把菜摆成小笑脸、小动物、小动画,等等。即便孩子没有吃饭障碍,这种创意也是乐趣。话说我的两个孩子小时候,很爱吃摊松饼(pancakes),每每要求老妈把饼摊成动物模样,很考验老妈的腕子功夫有木有!


十几年来,我听到无数的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不好好xx(吃饭、睡觉、练琴、听讲、上学、写作业、交朋友 …),我该怎么办?请给我支个招。”


我的第一个反应往往是:“我不认识您的孩子,不了解您的家庭动力结构,不知道ta为什么‘不好好xx’。搞不清楚背景原因,怎么敢给您支招呢?”


第二个反应则是一串的问题:“什么叫做‘不好好xx’呢?这是个标签,而不是具体行为,请描述具体场景下的具体行为。再请具体定义您心目中的理想状态是什么?在您看来,孩子为什么‘不好好xx’呢?有什么障碍是我们可以帮助ta清除的吗?”


这样的反应很不讨喜,遭到一些家长诟病:“你不是专家吗?我来向你讨要方法,你问我一堆问题,我要是知道答案了,要你来干吗!”


也有一些家长在听到我的提问后,发现自己对这件事情并没有想明白,就回家继续思考去了。


所以呀,当您带着问题来找我时,我不敢贸然回答您,而是需要先弄清楚一件事:在养育中,您追求的是什么?是轻而易举地“搞定”孩子,让ta立马呈现出你想要的后果,还是理解并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


如果是前者,网上流传了很多“妙方”,您自己一搜就能搜出一箩筐。


如果是后者,则要求我们投入时间和精力,了解儿童发展的规律和进程,当出现问题时,清空自己,倾听孩子,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再跟孩子一起并肩协作,找到既满足ta也满足我们的解决方案。


而且,无论是习惯、规则,还是言行、品德,我们都需要表里如一地为孩子做楷模。因为,越是好的养育手段,对家长的挑战越大,给家长提的要求也越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13:51:16 | 只看该作者
[发帖际遇]: 谷雨 发帖时遇到新儿教神秘人物开宝箱,分到了 3 金币,太幸运了。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07:58:20 | 只看该作者
追求有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6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33 , Processed in 0.110362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