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位妈妈聊天时,这位妈妈很担心孩子不能和其他孩子良好的互动,害怕孩子会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方面发展不好,还会接触到很多的负性情绪,孩子虽然非常渴望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但总是在幼儿园或者游乐场与小朋友们发生冲突。 这位妈妈举了一个例子,一次在游戏区是自己的宝宝先玩积木,玩的特别开心。过了一段时间又有其他孩子进入游戏区,有的孩子也想玩积木,但是宝宝反对别的小朋友参与,“我的积木,我先拿到的!”和其他孩子发生了争执。妈妈觉得宝宝应该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积木,但不可以发生争执,同时也不希望别的孩子打扰到宝宝,妈妈自己的内心感到了极度的矛盾。 听完这位妈妈的话,我为这位妈妈对孩子的细心观察感到很钦佩,能够设身处地的去体验孩子在遇到挫折时的消极情绪,并不是每位妈妈都能做到的。但同时又觉得,妈妈可能忽略了一点,不管是在绘画乐园的游戏区,还是游乐场和幼儿园,所有的玩具都是共享的,所有的玩具和游戏设施不会属于某个孩子,而是属于来到这的所有孩子。 我们在设有滑梯的快餐厅也常常看得到,有的小朋友因为别的孩子和自己一起玩滑梯而哭闹不止,要爸爸妈妈赶走别的小朋友。这两种情况都是孩子在伙伴关系中缺少共享意识的表现。共享意识对孩子的伙伴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孩子拥有分享意识呢? 让孩子知道“我的”和“我们的”。 现在家庭里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孩子,伙伴关系少,自我中心意识强。在学龄期前,主要的表述是“我……”,还没有出现很多的社会性行为或者利他行为,爸爸妈妈们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能责怪孩子“自私”。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分享”,如果我们强制孩子做出分享行为,就像让不会说话的宝贝说一段绕口令般强人所难,我们要做的是要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或者其他活动场所,这些东西都是你和很多小朋友的,和在自己的家是不一样的。 学会共同处理问题。 如果某项东西只有一个而其他孩子也要玩,我们要怎样处理这样的问题呢?这时共享意识可不是让我们的孩子压抑自己的需求来满足别人的需求。可以让孩子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商量,是要一起玩,还是按照顺序来玩呢?要让孩子想出“我们都能玩的开心的方法”,给孩子从“我们”这样的角度去思索的机会。 共享意识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在脱离父母进入团体生活时,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并得到很多新的情感支持,减少分离焦虑的产生,在集体中更好的学会表达自己。希望每个孩子都获得良好的伙伴关系,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