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成为一只流泪的蜗牛!
娃妈推选
【魔方父母大学】别让孩子成为一只流泪的蜗牛!
台湾作家张文亮曾经写过一篇名字叫做《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的文章。文章的内容是说上帝交给主人公一个任务: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主人公要配合蜗牛的脚步,所以走得很慢,主人公就生闷气了,后来当他不再管蜗牛,让蜗牛自己走,然后自己跟在蜗牛后面慢慢前行的时候,才发现世界鸟语花香,而那些风景恰恰是以前自己拼命赶路错过了的。然后恍然大悟:原来上帝的意思是,叫蜗牛带他散步。
![]()
其实,教育孩子也和牵着蜗牛散步一样。在《爸爸去哪儿》第二季里面,曹格曾经说过:都说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其实,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这是一个相互学习关爱对方的过程。是的,在家庭教育中,以父母为主,或者以孩子为主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对的。
社会在进步,科技也日新月异,在这个时间就是金钱的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效率了,而随着人们的教育意识提高和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育儿观念影响下,很多父母对孩子进行早教的时候,都急于求成,没有起到期待的教育效果。
很多家长都害怕自己的小孩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其实,他们忘记了: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而作为家长,只需要,陪着自己家如同蜗牛般慢行的宝宝前行即可。
孩子的成长需要过程,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在完成一件任务的时候,就是他一个学习的过程,正是他采用的最为自然的、自主的学习方式。但在现实生活中,在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原因使得父母,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给予孩子慢慢来,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跟在孩子的后面,拼命催促孩子前行,只追求速度,不看过程,让自己和孩子都错失了很多人生的美丽风景,让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变成了相互折磨的时间,你觉得孩子让你操心,孩子觉得你们让他烦心。
每一种生物的成长都需要遵循其自然规律,尤其面对人,这种复杂的生物。他既有成长的共性问题的存在,也有其个性问题。无论作为父母,还是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方式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特点进行相应改变,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才易于接受,同时也会及时学到应该掌握的东西。
首先就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有一个较合理、较现实的期望值。如果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向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这样孩子没有能力达到标准,会产生自卑,丧失自信。
其次,不可“揠苗助长”,允许孩子点点积累,循序而进。
最后,让孩子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如果强迫他们做一些他们不愿意的事情,会适得其反。
虽然所有的育儿经验都告诉家长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们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
![]()
如此一来,你的孩子,就变成了一只流泪的蜗牛,被你拖着赶路。家长们,你们看到蜗牛的眼泪了吗?孩子是我们在这世上看过的最可爱的人,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家长又何妨步步相逼,何不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家长们,别让你家孩子成为一只流泪的蜗牛。
娃妈读后感:我们做父母的,不要让孩子追着我们跑,我们如果慢下来陪着孩子一起走,那么我们会发现原来自己孩子的身上有那么多发光点!
多变娃的真实小例子,多变娃回到家经常向我告娃爸的状,说妈妈,每次爸爸从幼儿园接我回家,他都走在前面,我在后面要小跑才能追上他,回到家我都是一身的热汗!有了多变娃的提醒,我在避开多变娃的情况下,找娃爸单独的说,幼儿园放学的时候你走在儿子的后面,让儿子走在前面感觉一下。娃爸很配合,同意了我的说法。第一天就有的回应,娃爸说原来儿子这么有爱心呀,我说你是怎么发现的,娃爸开始娓娓道来: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儿子在路边的一棵大树下看到一群蚂蚁,经过我的允许,他蹲在了树下观察。突然出现一个小孩想要踩死它们,儿子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他,最终那个小孩同意不去踩蚂蚁。你说儿子是不是救了这一群蚂蚁的命。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娃爸不是跟在多变娃的后面而是走在孩子的前面,他能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这个优点吗?答案是不可能,我是想通过这个真是的故事告诉各位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不要拔苗助长。随着孩子的脚步走,你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同样也不要去比较不同的孩子,因为不同的孩子身上的特性是不一样的,一棵大树上落下的两片叶子都没有相同的可能性,更何况是孩子呢?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自己的孩子!
喜欢的话分享到朋友圈。欢迎关注:jiaoyumo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