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伊莎贝拉·费利奥沙 翻译:黄君艳
伊莎贝拉·费利奥沙,世界著名的情感教育专家,法国情商管理学院创始人,两个孩子的母亲。20多年来,她的书和她的理论陪伴无数成人和孩子走向他们的自由和成熟之路。
正是恐惧、痛苦和被抑制的愤怒,而不是身体上的缺陷,导致一个人无法呈现真实的自我,无法与他人维持正常的关系,因为恐惧或痛苦控制了他。这与大脑机能是否健全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我们不伤害孩子,而让孩子满怀信心,就可以达到帮助孩子的目的。
成熟的心智,是一种懂得爱他人、理解他人,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能够适应各种环境,能够调整情绪积极应对各种境遇的能力。例如,在与他人发生冲突、遭遇失败、与亲人分离、亲人离世或接受各种考验时,当然,也包括面对成功、重逢以及各种程度的胜利时,能够应对自如。简而言之,这是一种不任由自己被坏情绪所控制、能够感知幸福的能力,是一种能够自主选择生活、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作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这样的能力呢?
提高孩子的智商远远不够,还应注重情商。许多智力和学习问题都是由情绪压抑造成
那么,是什么制约了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无法幸福呢?是什么让我们的内心变得不堪一击呢?是我们记忆中儿时的痛苦(往往是无意识的)以及由此衍生的恐惧,如害怕被批评、被伤害、被侮辱或被忽视;害怕失败,因为失败让我们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产生质疑;害怕被拒绝,因为遭到拒绝意味着在别人心中没有属于自己的位置;还有对他人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
正是恐惧、痛苦和被抑制的愤怒,而不是身体上的缺陷,导致一个人无法呈现真实的自我,无法与他人维持正常的关系,因为恐惧或痛苦控制了他。这与大脑机能是否健全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我们不伤害孩子,而让孩子满怀信心,就可以达到帮助孩子的目的。
只有自信、自立、自如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才能走向成功。与他人沟通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在重要性上丝毫不亚于个人专业技术能力。若要在个人生活和职场中获得成功,拥有成熟的心智非常关键和重要。因此,仅仅提高孩子的智商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注重他们的情商。别忘了,许多智力问题和学习问题都是由情绪压抑造成的。
宣泄情绪,能够帮助我们从痛苦经历导致的负面影响中脱离出来,压抑情绪是有害的
行为粗暴、依赖他人、迷恋电视、赌博吸毒,这些都是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表现。这些行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这些人的童年时期,反映了他们的某种缺失、受到的某种伤害、在人际交往中遭到的失败。
胆怯、自卑或自卑的对立面自大,都有其根源:或许是因为感情受到了伤害,或许是因为愿望没有实现,或许是行为被误解……这些痛苦的经历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并不少见。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情绪是独立个体的关键部分,是对自我存在的表达。懂得倾听并尊重他人的情绪,便是懂得并尊重一个人。在孩子复杂多变的情绪面前,父母总是一筹莫展,他们竭力让孩子安静下来,不让他们叫喊、流泪,不让他们有躁动不安的表现。然而,情绪有特定的内涵,它表达了某种愿望,能起到治愈的作用。宣泄情绪,能够帮助我们从痛苦经历导致的负面影响中脱离出来。压抑情绪是有害的,会让我们启动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让我们反复体验痛苦,并让我们的身体出现一些病症。
父母和孩子朝夕相处,比任何专家都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妈妈们从怀孕开始,各种各样的建议就蜂拥而至,比如,怎么给孩子喂奶、怎么哄孩子睡觉、如何让孩子适应环境,对于这些问题,大家都各执己见。等孩子再长大一些,父母又会听到如何树立权威、是否要惩罚孩子等各方面的建议,像“不能让孩子和你们睡在一张床上”、“孩子摔倒时别去安慰他”、“男孩子不该玩娃娃”……而这些仅仅是“父母该怎么做”这张冗长清单的开头。所有的父母都被铺天盖地的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沉重问题所困扰。
建议的数量如此之多,但所含的有效信息却相当有限。因为,如果每个人都各执己见对自己的观点深信不疑,那就没有客观的信息。父母们为了从众多的不同理念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理念而忧心忡忡。
父母和孩子朝夕相处,比任何专家都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管这位专家是盛名在外的儿科医生还是精神分析师,如果说某位专家能帮助父母,那他应该是能帮助家长扫清这些障碍和误解。
只要我们稍微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并理解他的语言,他就会在他发展的每个阶段把他的任何需要都告诉我们。
父母有能力理解自己的孩子。只要父母不机械遵从教育原则,不盲目听从专家的评判,不把自己局限在自己曾经受过的严格的教育框架中,不让自己一直深陷于过往所受的伤害中而无法自拔。
我们的孩子其实并不期待我们完美无瑕,他只希望我们能够尊重他。人无完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不要只顾着强迫自己去做一个好妈妈或好爸爸,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需要。
你会因为自己对孩子的态度不好而有愧疚感么?想想你自己从何而来,想想你自己在童年所受到的遭遇!这样能帮助你进行比较,你的愧疚感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作为父母,更有意义的做法是让自己拥有一份责任感。
做父母并不容易,尤其是从弗洛伊德的观点来看,身为父母,我们要直面自己的缺点,直面自己尚未愈合的伤口,我们的很多方面都难逃孩子的指责,因为孩子需要通过指责父母这种方式让自己成长,来感知他与我们的不同,来和我们顺利分离。
因此,不要把标准定得太高,更宽容的对待自己,尤其要学会表达你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倾听孩子的心声,允许他缓解自身压力,为他提供宣泄情绪的空间,他必定能够冲破生活的重重困难而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