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诀窍1 谢绝访客 诀窍2 为什么我要告诉你? 诀窍3 说理太沉重 诀窍4 生活的轻食分享 诀窍5 文字的力量
诀窍1:谢绝访客
当孩子谢绝访客,不和我们说话,在你感到错愕与不解之际,或许可以试着去探究孩子的这一举动是要传达什么信息给我们。关系不到?这往往是主要的原因之一。但你可能会更不解:“关系不到?怎么可能?这可是我的孩子嘢!”但请记得一件事,关系本身并不是片面的、单向式的,并非父母自己说了就算。
许多时候,父母遇见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往往思考的是孩子该如何改变,殊不知当彼此的关系尚未紧密时,孩子很难开口跟我们说。想想孩子为何可以跟同学有说有笑,却对父母选择缄默,不愿跟我们开口?这当中矗立着一堵无形的墙,到底是要诉说些什么?
诀窍2:为什么我要告诉你?
这是我常问自己的一句话,为什么孩子要告诉我?当然你可能会说:“我是爸爸、我是妈妈,孩子不跟我说,那他跟谁说?”要让孩子开口说,我们是否有看到孩子想说的需求、想聊的动机。自我反省是青春期父母很关键的一项课题,但是也因为自我需要觉察、自我需要改变,所以往往也很难撼动父母调整的动机。“为什么我要告诉你?”以孩子的立场试着想想看,能不能找到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
诀窍3:说理太沉重
当孩子不和我们说话,或许试着暂时停止思考,在以前的亲子对话中,是否有太多的说理在其中。说理,不是不能,而是太多的说理,容易让对方觉得被迫要求改变。对于青少年,改变是强迫不来的。你所施的力道愈强,他给你的反弹力道也愈强。差别只在于有些孩子决定和你呛声蛮干,有些则选择不和你对话消极反抗。
诀窍4:生活的分享
与其强调说理,或许可以转个弯,改用分享的态度。
分享,在说的过程中,你并不会有期待对方一定要怎么做的要求,而对于听的孩子来说,压力与负担也会少很多。分享,如果当中也让孩子有了共鸣,反而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有了更多的共同交集。
轻轻的分享,开阔自己的眼、自己的耳,你会慢慢聆听到孩子的反应。从这个过程中,试着再一次熟悉自己的孩子。或许,你会有困惑:“那我该分享什么?我哪有什么好分享?”
先不要给自己画地自限。分享什么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或许你多少也须了解孩子,他想知道什么、他关注什么。至于父母哪有什么好分享?其实,亲子关系是一种双向式的互动,有时,单向通车久了,就很容易造成沟通上的打结或拥塞,随后就行不通了。
更何况,青春期的孩子还不一定那么容易想要与你分享,如果连我们自己也认为哪有什么好分享的,那离道路封闭就不远了。
诀窍5:文字的力量
有时孩子选择不说,部分原因在于受困于亲子对话之间的尴尬。如果父母总是跟孩子提要求,而孩子都是向我们索求,彼此之间的心灵对话当然就少了,那么开口倾诉心事就不太容易被触动了。
尴尬总是让人选择脱逃,索性紧闭房门(心门)减少彼此沟通的机会。既然“说”是如此令青春期孩子不自在,那就试着转弯,以书写替代,发挥文字的力量。纸笔书写或打字输入都可以,让文字来传达亲子关系,多给孩子一些缓冲的时间。
来源:微信公众号 少年常春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