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的奠基人让·雅克·卢梭 (以下简称卢梭),教育思想的“自然人”。他主张自由平等、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他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他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发现儿童”的教育思想
当英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之时,18世纪的法国仍然处于封建专制的高压之下。这引起了民众和资产阶级对现状的不满,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使作为革命前奏的启蒙运动的兴起成为历史的必然。其中教育仍然处于教会统治之下,一切课程的教学都渗透了宗教精神和经院主义的学风。教育目的也非常鲜明,复制教育,无论人的知识还是思维模式。这种教育必然引起启蒙思想家的不满。
法国启蒙运动之一的卢梭,提出了“尊重童权”的主张,认为儿童的价值、权利、天性是教育的出发点。他通过对自我的反省、讨伐法国教育的思想,构思20年,撰写3年,打造出用思维实验所想出来的著作—《爱弥儿》。卢梭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得到教会的认同和社会荣誉,但此书的观点与教会的思想背道而驰,《爱弥儿》被教会封杀,卢梭本人也被通缉,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此书出版多年后发生法国大革命,重视民主与自由的人民重新翻出此书,如获至宝。
《爱弥儿》被大家称作“儿童的发现”。书中虚拟了一个贵族子弟爱弥儿,卢梭扮演了爱弥儿教师的角色。卢梭记述了爱弥儿成长的过程,心理特征以及自己对他倾注了25年心血,对他实行种种教育,最终将他培养成 “社会中的自然人”。
“人生而自由,自此处处背负着锁链”
什么是自然教育?卢梭的哲学重视自由,他在关注人的自由问题同时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自由人,教育就是一个人走向自由的过程,遵循人的自然本性,遵循不同阶段孩子的发展阶段,让儿童自然成长。
在教育中需要尊重儿童的状态。他反对为了一些后续的发展,牺牲儿童当下的快乐。重视童年的价值,反对为了成年牺牲童年。鼓励让儿童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成长,而不过分依靠外在的力量。
在自然本性的基础上,通过儿童自然的行为,实现儿童自然的发展。狭义的自然教育指的是12岁之前的教育。卢梭认为12岁是人理性发展的分裂点,因此12岁前不能对孩子进行任何知识的教育。
自然教育与现今教育的思想碰撞
像《爱弥儿》这种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发展儿童的天性的思想。在如今中国教育里很多都是背道而驰的。中国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自然成长,但又希望孩子能够博学多才。于是如今的孩子都是在家长所期望的过程中成长,完全没有了自己的选择。在读书会现场,大家结合卢梭的教育思想,对现今的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发现儿童,重视儿童选择
林泠然:在卢梭所在的时代,女性的地位还没有真正得到重视和强调。而这本书就发现儿童,尊重儿童的天性,这非常重要。美国等国家,奥运冠军和体育人才的培养都是基于孩子自己的兴趣。可是,我们的选择更多的是根据天分,而不尊重儿童本人的意愿。
让儿童远离成人世界价值观
林泠然:卢梭呼吁,解除成人世界赋予孩子的不必要的负担。在重视“孝道”的中国,亲子之间的捆绑更加严重。父母更容易“以爱之名”,让孩子承担不必要的负担。而整个社会都用成绩、排名上,给孩子不必要的负担。“那种残酷的教育,为了并不确定的未来牺牲当下,以各式各样的舒服来给孩子添负担,为了某种遥不可及,也许永远享受不到的幸福把孩子摧残得那么可悲”。
尊重不同阶段儿童的发展
新云:应该注重孩子的分阶段培养,不同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发展需求。我们现在的教育应该有多样的教育系统,应该对不同特长和专业的孩子进行培养。对嘴聪明的5%学生和80%的普通学生进行不同的培养。
压力下,独立选择人生
卫萍:今天我们谈到这里,我作为个人来作个总结。我强调一个词“独立”。今天讨论的主题是“教育与自由”。我分享王安忆的一句话:“我希望你们有足够的自信与主流体系保持理性的距离,在相对的孤立中完善自己。”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但是所有的经历都是值得的,只要你保持独立思考。无论大环境所投射的压力到底如何,每个人都有独立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
来自教育思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