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儿子多多出生于1997年。如今,家长对“勤奋”的一味崇尚和孩子谈“勤奋”色变的现状,在这位父亲的眼中,是对“勤奋”本意的误读。他希望儿子拥有根植于兴趣的勤奋,像一株小苗,因为内心向往蓝天,所以拼全力汲取最好的养分。
本文作者为钱文忠,原载于大河报。
=========================
多多:
今天一早,八时半未到,爸爸就赶到武宁路邮局,拿到了第一号号牌。交完税,办好手续,领取了你从日本订购的铠甲。想到你一下学就可以看到,我们父子俩可以一起将铠甲拼装起来,共同欣赏,爸爸就非常高兴。昨夜,爸爸工作到很晚;而且连续几天都是如此。本来感觉极其疲劳,而此刻却顿觉轻松。做父母的,尤其是今天的中国父母,喜怒哀乐大概主要都是跟着自己的孩子走的。只要孩子开心,父母就开心,而且会加倍地开心。爸爸又怎能例外呢?
多多,十七年来,你带给爸爸的快乐实在太多了。都说,有了孩子,生命才完整丰满。你为爸爸证明了这一点。
然而,今天的这场快乐格外不同。因为,这次你买下的绝不仅仅是一套名贵的铠甲;从你和爸爸的交谈中,爸爸清楚地感受到,你对于这套铠甲密切相关的日本古代史、战争史、工艺史、大名制度,都积累起了相当可观的知识,在很多方面,远远超过了身为大学历史系老师的爸爸。哪个父亲会不为此欣喜呢?
多多,你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爸爸为什么说今天的快乐“格外不同”吗?因为,这次你订购铠甲,说明你在没有直接指导的情况下,通过独立的摸索,特别是大量的课外阅读,与网上同好的互动交流,逐渐积聚起可观的专门甚或堪称冷僻的知识,初步勾勒出了与众不同的个人兴趣。并且,通过你独自决定的订购,勇于将知识交诸实际的考验,跨出了由兴趣到志趣的极其重要的一步。这是真正的成长,当然是爸爸期待的。
再也没有什么能比拥有自己的兴趣,形成自己的志趣更重要的了。
从你小的时候开始,爸爸就只关注你的行为举止、人格养成、性格成型。对普通意义上的“学习”,则给你最大的自由。你和同学们相比,很特别的一点是,从未上过任何补习班、提高班、特色班之类的课外班;爸爸从来不看重,甚至不过问你的考试分数;回想起来,更从未强迫你去学习什么。
但是,这绝不是漠不关心。父母怎么会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呢?爸爸一直在关注着你,了解、捉摸、判断你的兴趣所在。这也就是爸爸给你买的书那么多、那么杂的原因。兴趣之门不打开,再强、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望门兴叹。所以,在爸爸看来,所谓“成绩”大可不必着急。让你在自由中培植兴趣的苗圃,越繁盛越好,越葱郁越好。
也许,有段时间,甚至是很长时间,你的兴趣苗圃会杂草丛生,你也因此环顾迷乱,游移不定,不知所措。可是,又有什么要紧呢?终有一天,苗圃的某个地方,可能是个最不起眼的角落,会生出一朵花、一丛草、一茎竹来,它的姿态、色彩、气息,契合了你天性中的某一点,让你的心猛地悸动,你就会迫向它,心无旁骛地浇灌它、养护它、培育它,无怨无悔地与它相伴,度过每一轮春夏秋冬。你的生命就注定不会是一潭死水,而会流转不息,倒映出每一年、每一季的云起云落、花开花谢,从而绚丽斑斓,灵动自然。
这就行了,这就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