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59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学习] 潘海燕:初中写作方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25 11:3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位老师是我们在三峡游船上碰到的。

      我很喜欢她,不(只)是因为她渊博,更重要得多的是,她真实、坦诚、开放、正直。
      她是高中的语文老师。她带的班上孩子们的语文成绩很好。但她说,她是戴着镣铐在跳舞,因为语文不该应试,而她不得不花不少时间去研究如何对付考试——高考。
      这是她给校长的一封信,她说,她想去教初中语文。一年多后的现在,我们已经很清楚,这个教案不会被实施,海燕依然在教高中语文。把这封信分享给有志于走另类语文路线的——尤其是在家上学的——朋友。在这条路上,我们不只有父母和孩子,我们还可以找到一些同行的老师、学者,我们,不孤单。
      制度的改变太久,还是从我们自己做起吧。




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课程设计方案
潘海燕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田校长:
您好!
咱们学校最近几年在您的倡导下开始实施特色教改,提出了不少阅读设想,但在落实时并没有形成系统。您上次让我推荐一些书,我之所以觉得为难,是因为书名好推荐,但如何落实确非易事。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老师的热情也不同,如何在实践层面真的做到“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恐怕还需要非常认真而科学的思考。我带完这届高三,特别希望能去带初一。这两年,我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基于“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教学理念,我翻阅了全国各种版本的初中教材的相关内容,结合初中生的特点,编了一套“阅读与写作”课程,初步定为60个单元。以下是我的初步构想,望多提宝贵意见。
初步设想如下:
初一上学期(10单元)
第一课时 人生识字忧患始
梁从诫 《小耗子 上灯台》 贾平凹 《读书示小妹生日书》 
写作:乐书

第二课时 “母爱如水”
老舍 《我的母亲》 史铁生 《秋天的怀念》 肖复兴《窗前的母亲》
写作:妈妈的 (手、吻、眼泪、微笑、口头禅、叮咛、歌谣……)

第三课时 “父爱如山”
舒乙 《父子情》 汪曾祺 《多年父子成兄弟》  
写作:“ 儿子(女儿)和 爸爸”(可参考“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编童话)

第四课时 “一年四季”
普里什文 《一年四季》 清少纳言 《四季的美》
写作:四季的情趣

第五课时 “小小生命”
儒勒·列那尔 《自然纪事》(选读) 法布尔《昆虫记》(选读) 周作人 《苍蝇》
写作:和你在一起(记一个小生命)

第六课时 看山看水
威廉·福克纳 《山》 鲁迅 《好的故事》
写作:从小就爱山(水、泉、海……)

第七课时 古老的歌谣
《诗经》断章 洪烛 横穿《诗经》的河流
诵读

第八课时 唐诗的压卷之作(上)
王昌龄《出塞》 王翰《凉州词》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早发白帝城》  
王昌龄《长信秋词》 王之涣《出塞》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诵读与鉴赏

第九课时 名著导读
林庚《西游记》的童话性  
写作:我读《西游记》

第十课时 汉语趣谈(一):对联
学对对联

初一下学期(10单元)
第一课时: 身边的人
舒婷 《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写作:那时,你牵着我的手

第二课时 我爱大海
冰心 《说几句爱海的孩子的话》 德富芦花《大海日出》
写作:海的梦

第三课时 海的女儿
 安徒生 《海的女儿》 林桦《用剪刀写作》
写作:迷人的安徒生

第四课时 走近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 :《我的信念》、《怀念比埃尔》
写作:献给居里夫人(创作一首诗)

第五课时 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法布尔《爱好昆虫的孩子》 鲁枢元《生命诗篇》
写作:科学家是“一个小孩”

第六课时 文学中的马
布丰 《马》 韩愈《马说》
诵读: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骏马

第七课时 童话世界里的“名人”
圣爱克苏贝里 《小王子》、 怀特《夏洛的网》、 詹姆斯·巴里 《小飞侠彼得·潘》
写作:赤子之心

第八课时 唐诗的压卷之作(中)
崔颢《黄鹤楼》、 沈佺期 《独不见》、杜甫《登高》、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刘禹锡《石头城》 杜牧《泊秦淮》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诵读

第九课时 名著导读
《水浒传》(三打祝家庄)
写作:人物形象分析(李逵、石秀、扈三娘……)

第十课时 汉语趣谈(二):绕口令
学说绕口令

初二上学期(10单元)
第一课时 一封家书
 苏霍姆林斯基 《给女儿的信》 赫尔岑《给儿子的信》 龙应台《孩子,你慢慢走》
写作:给 的信(以父母的身份给孩子写封信)
第二课时  谈吃
 汪曾祺 《五味》 夏丐尊 《谈吃》
写作: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课时 弈趣
贾平凹 《弈人》 梁实秋 《下棋》
写作: 趣

第四课时 步入艺术之门
丰之恺 《钱马与风筝》、《赤栏桥外柳千条》
写作:生活中的艺术美 

第五课时 彬彬有礼
 阿兰 《礼貌二题》 梁实秋 《旁若无人》
写作:出门(在家)有礼

第六课时 聆听泰戈尔
 泰戈尔 《飞鸟集》(选读)、《吉檀迦利》(选读)、《莫哈玛娅》
写作:读后感

第七课时 探险者的生命之歌
笛福 《鲁滨孙漂流记》(节选) 马克·吐温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写作: 历险记

第八课时 唐诗的压卷之(下)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李泽厚 《多么漂亮、流畅、优美、轻快呦》
诵读

第九课时 宋词的两种风格——晓风残月婉约词
李煜 《相见欢》 晏殊《浣溪沙》 欧阳修《蝶恋花》 柳永《雨霖铃》 晏几道《临江仙》
秦观《踏莎行》 李清照《声声慢》 辛弃疾《摸鱼儿》 姜夔《扬州慢》
诵读

第十课时 汉语趣谈(三):隐语
罗维扬 谜语 歇后语 行话

初二下学期(10单元)
第一课时 观察与发现
 里斯特 编 《莱奥纳多·达·芬奇笔记》
写作:我的发现

第二课时 快乐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 马尔兹 《养成快乐的习惯》
写作:我是“差生”

第三课时 流浪的小孩
魏志远 《小男孩》 汪曾祺 评《小男孩》
写作:小孩,别哭

第四课时 一年四季
德富芦花 《湘南漫笔》(选读) 苇岸 《一九九八廿四节气》
写作:节气与生活

第五课时 自由者之歌
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相信未来》 、北岛《结局或开始 ——献给遇罗克》
黄永玉《我认识的少女死了》
诗朗诵

第六课时 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普希金抒情诗五首:《致恰达耶夫》、《致大海》、《致诗人》、《纪念碑》、《冬天的早晨》
诗朗诵

第七课时 《论语》八讲
写作:我读《论语》

第八课时《孟子》六篇
写作:我读《孟子》
第九课时 宋词的两种风格——铁板铜琶豪放词
范仲淹 《渔家傲》、苏轼《水调歌头》、张孝祥《念奴娇》
陆游《诉衷情》、辛弃疾《清平乐》、刘克庄《清平乐》
诵读古典诗词

第十课时 汉语趣谈(四):杂体诗
罗维扬 打油诗和宝塔诗
写作:学作打油诗(宝塔诗)

初三上学期(10单元)
第一课时 胡适与少年中国精神
 胡适 《少年中国之精神》、《差不多先生传》
写作: 先生传

第二课时 幽默的力量
 鲁迅 《现代史》、《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写作:荒谬的联想

第三课时 杂文的艺术
黄一龙 《“少数”的威力》 王学泰 《吃老爸一辈子》
杂文创作: 的威力

第四课时 纯净的声音
梭罗 《我生活的地方》 苇岸 《人必须忠于自己》 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
写作:寻找梭罗

第五课时 土地的歌者
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勃洛克《俄罗斯》、休斯《黑人谈河流》、荷尔德林《故乡吟》
诗朗诵

第六课时 李白与月亮
李白《关山月》、《玉阶怨》、《哭晁卿衡》、《峨眉山月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把酒问月》、《月下独酌》
“李白与月”
裴斐《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松浦友久《月光为什么打动李白的心》
兴膳宏《中国诗歌与日本诗歌里的月亮》
诵读古典诗词

第七课时 古诗中的旋律和色彩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听蜀僧渚弹琴》 杜甫《赠花卿》 韩愈《听颖师弹琴》
白居易《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诵读古典诗词

第八课时 《庄子》里的庄子
《庄子》八则 流沙河 :《庄子》现代版(节选)
写作:《庄子》现代版

第九课时 非攻·谋攻
 墨子:非攻(上) 孙子:谋攻
写作:战争与和平

第十课时 汉语趣谈(五):变异
 罗维扬 变异(《书写变异》、《音义变异》、《断句变异》)

初三下学期(10单元)
第一课时 智者的人生感悟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语录
写作:我的人生感悟(用一句话概括)

第二课时 走近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短文四篇:《我的信仰》、《社会和个人》、《道德败坏》、《我的呼吁》
写作:读《少年爱因斯坦》有感

第三课时 生命的沉思
林希 《泪的重量》 刘亮程 《老鼠应该有一个好收成》
写作:给它(们)一个家

第四课时 祈祷明天
安妮·弗兰克《安妮日记》 蜜普·吉斯 《安妮·弗兰克》(节选)
威塞尔《集中营里的孩子们》 高尔斯华绥 《远处的青山》
写作:祈祷明天

第五课时 含泪的笑
莫里兹 《七个铜板》 余华《许三观过生日》
写作:含泪的笑

第六课时 大战风车
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选读) 海涅 精印本《堂吉诃德》引言
写作:瘦骑士和胖侍从(堂吉诃德和桑丘)

第七课时 民俗与民情
沈从文 《过节和观灯》 贾平凹 《米脂婆姨记》
写作:远去的背影(记民俗的消逝)

第八课时:杜甫和家
杜甫 《羌村三首》、《月夜忆舍弟》、《狂夫》、《江村》、《月夜》、《客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诵读古诗词

第九课时 元明清的流行歌曲
姚燧《寄征衣》、张养浩《潼关怀古》、张可久《怀古》、无名氏《堂堂大元》、无名氏《讥贪小利者》、冯惟敏《八不用》(之一)、徐大椿《时文叹》
诵读古诗词

第十课时 汉语趣谈(六):标榜
罗维扬 《斋名》、《别号》、《印章》、《箴铭》

《语文课程标准》上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教育,重点是阅读和写作。只有以读、写为重点,才有可能改变目前语文教育要求不切实际、过分繁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状。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将“阅读”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从而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只有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才能逐渐灵活地运用语言,表达感情和思想。没有丰富的阅读体验,没有多彩的生活实践,写作自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阅读能开阔人的视野,丰富人的思想。唯有通过长期的大量的阅读,不断地积累素材,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体会到表达的畅快,正所谓,“千尺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唯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有精彩的写作。
读书广,并不意味着不加选择地读书。清代学者龚自珍在《随缘诗话》中写道:“盖破其卷而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吞食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菜花所酿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瘤”。可见,读书,不仅要多看,还要培养读书的纯正趣味,只有这样才能开阔视野,辨明真假、优劣,去糟粕,存精华,“长精神”,从而写出好的作品来。

希望您百忙之中能有空答复。
                                        潘海燕
                 2013年4月11日星期四






点评

谢谢分享 慢慢学习  发表于 2014-9-16 15:28
谢谢谷雨的分享,打印下来学习。  发表于 2014-8-25 12: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4-8-27 18:09:5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慢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1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0:29 , Processed in 0.181665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