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密歇根州East Lansing警察局消息, 一位19岁的密歇根州立大学(MSU)女学生在8月23号早上7点45分的时候,被发现死在了学校附近的300 block of Pine Oak Lane。
死者戴佳宜(音译,Jiayi Dai)确认是19岁来自北京的密歇根州立大学中国新生,警察表示过度饮酒很可能是导致死亡的原因。蓝橡树小编对此深表惋惜,也希望家长在孩子为打点行装、准备留学之时,多一句叮嘱和劝诫,别让悲剧再现。
........................................
尽管美国对学生饮酒有严格的规定,但大学生们总能通过非法的渠道获得酒类,在美国大学中发生过多起饮酒造成的严重事件,许多留学生初到异乡也容易沉迷于酒精,对此每年开学季,美国大学都会对新生进行戒酒的教育。
不少大学生奉行“及时行乐”
“YOLO”是英语“你的生命只有一次(you live only once)”的首字母缩写,巧合的是,正好可以音译成中文的“永乐”。这正是当今不少大学生所奉行的人生哲学。他们往往会把这个词挂在嘴边,尤其当他们在做一些连自己也明知是不正确的事情时,比如醉酒、尝试毒品等。他们总会说:“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今年秋季入学的新生们可能会发现,美国高校学生过量饮酒的陋习至今仍然存在,甚至“与时俱进”有了新的发展—功能饮料的出现,令学生们可以保持更长久的清醒,因此可以喝得更久。目前,将抗抑郁药物与酒精混合使用的学生数量也达到了史上最多。尽管这些抗抑郁药都是合法获得的,但只要和酒精混合使用,都将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但大学生们往往觉得,自己喝酒的程度跟其他学生差不多,不会太严重也不会太微弱。即使有时候确实喝多了,也不会是个大问题。一名已经22周岁的高年级学生告诉珍娜:“我的理念就是"拼命工作,拼命玩"。我有时一周只喝一次酒,也有过一周七天天天喝醉的经历。”
如今的大学生大多都出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每个人都拥有手机和社交媒体账号,随时可以将酒醉尴尬之夜发生的任何事通过网络分享,并迅速传播开来,引起新一波的狂欢庆祝。如今的大学生真的比他们的父辈更狂野不羁吗?
不碰酒和极端饮酒者各有增加
对于“过量饮酒”的学术定义为,在两周时间内,至少有一次喝酒的量达到或超过5杯。若根据这个定义,那近30年来整个美国的酗酒率高达40%。
对于高校来说,校方的任务就是确保学生不会在酒后伤害自己或他人。那些每个月有大半日子出去喝酒,甚至每晚去酒吧喝酒的学生,他们虽然喝得很凶,但暴力倾向比较低。因此最令校方担心的,是那些极具暴力倾向的酒鬼学生。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寻求咨询帮助的可能性较低,更易投向酒精和毒品。
逃课、斗殴、人身伤害、自杀倾向、心理问题、性侵犯……酒精几乎在所有学生问题中扮演着一个不光彩的角色。被诊断为严重酗酒的学生通常都很难毕业,因为他们常常逃课、无心学习。即使能勉强毕业,他们也很难忍受朝九晚五的坐班工作,或者更容易惹上麻烦。
弗吉尼亚酒精和教育研究中心主苏珊·布鲁斯表示:“有的学生会学会长大成熟。但真的没有任何办法能预测,到底谁能长大成熟、谁不会。”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弗吉尼亚大学一直都在追踪学生们的饮酒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学生是喝得最凶的一拨人。而这些人正好是如今在读大学生的家长们。而现在,弗吉尼亚大学学生的饮酒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均等。布鲁斯表示,在统计饮酒率时,她发现,完全不喝酒与极端饮酒者这两个极端情况的人数都有所增长。其他大学随后也证实了这一趋势。
这就意味着,美国大学的抗酒战需要采用一点新的策略了。
“堵”还是“疏”,各高校选择不同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合法饮酒年龄提高到了21周岁,导致大学校园中可以合法饮酒的学生数与禁止喝酒的学生数量各占了一半。许多大学因此关闭了校内酒吧,并且禁止在宿舍、女生联谊会、兄弟会等一切校内场所饮酒。一直到现在,还有不少巡逻队、学生和家长志愿者与校警和当地警方联手,专门在校园里巡逻。不少家长也规劝自己的孩子彻底别碰酒。
不过,这条法规面临的争议声也一直不断,越来越多的人呼吁修改21周岁这条年龄线。理由之一是,在美国年满18岁就可以投票,意味着成年了,而成年人从法律上来说是可以也应该对其行为负责的,不必再受其他任何限制,所以不允许一个成年人在商店买酒是荒唐可笑的。
2008年,130名大学校长公开联名呼吁政府修改这条法规,认为这条法规只会将那些已经成年但尚不满21周岁的年轻人推向危险的境地—“他们会冒险偷偷地饮酒”。最近几年,让年轻人“安全饮酒”的观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部分高校也重新开放了校内酒吧,在餐厅内贩卖酒类,或者允许年满21周岁的学生在宿舍内饮酒。
波士顿学院
波士顿学院对学生喝酒一事相对较为宽容,他们选择加大引导学生对酒精的正确认识,包括宣讲正确的健康观念、提供无酒精的活动等。波士顿学院健康促进办公室副主任罗宾说:“如果是不满21周岁的学生,让他们喝酒完全是个充满风险的抉择,但如果他们执意如此,我们也只能为其提供一些安全的工具。”
弗吉尼亚大学
但对弗吉尼亚大学来说,酒可是个历史悠久的“噩梦”,重新放开“禁酒令”真的很难做到。在年度赛马节那天,学生们从一早就开始喝酒,喝了整整一天。醉酒的学生们在校区著名的“大草坪”上脱光了衣服跳舞。1997年,一名高年级优等生醉酒后从楼梯上摔下来,命丧黄泉。弗吉尼亚大学主席特雷杀·苏利文在一封写给学生的公开信中表示:“(开放禁酒令)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决定。只要喝上17杯酒就可以杀死一个人了。”
面对学生饮酒的新趋势,弗吉尼亚大学酒精和教育研究中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比如与朋友分享一瓶酒、在酒中兑点其它饮料、延长喝酒频率等。尽管这样的措施并不会令弗吉尼亚大学的酗酒传统得到本质上的改变。
在毕业典礼上,一名已经醉醺醺的高年级大学生高声叫喊:“福布斯、美联社、花花公子,还有其它的出版物,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把我们学校排名得那么靠前!”在被笑声和掌声打断后,他继续喊:“你们让我们确信,我们确实是世界上最好的学校!”
弗洛斯堡州立大学
同样有着酒精黑历史的弗洛斯堡州立大学则对校园内饮酒实行 “零容忍”。1996年,一名刚入学的新生在过量饮酒导致酒精中毒并身亡,7名学生因此获罪判刑。校长乔纳森?吉伯瑞尔特2006年上任后不久,一名学生在酒醉后殴打邻居,差点闹出人命。近几年来,每年都有学生因过量饮酒而入院治疗。
今年6月,乔纳森·吉伯瑞尔特校长对即将入学的18岁新生说,希望他们趁入学前的暑假好好想清楚,不要在开学后受到所谓的“大学效应”影响。“大学效应”就是指受影视作品影响而形成的对大学生活的理解,以为大学生活就是疯狂地饮酒。弗洛斯堡州立大学还付钱给当地警察,若有学生在家里举行派对,请警察们多加注意。
所有考入弗洛斯堡州立大学的新生都将先接受并通过一个网络课程。这个课程将告诉新生,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不会像影视作品里的学生那样喝酒。如果未满21周岁的学生在校园内饮酒,第一次被发现后,他将接受更多的酒精道德教育;同时,校方将给他的家长致信。
如果低年级学生托年满21周岁的高年级学生买酒,在校学生服务中心兼职的高年级学生安迪·可勒比尔说,“那样的新生,不会在这里呆满一年的。”
在校长的努力下,弗洛斯堡州立大学的学生“闹饮”率从2006年的54%降到了去年的41%。与之相对应的成果是:大学生们的学业水平有了小幅提高、学生记忆力提高、问题减少。即便如此,2011年还是因为喝酒闹出了人命,在一次派对中,一名学生被刀刺杀身亡。吉伯瑞尔特校长感叹:“我从来不觉得酒精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