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96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子读经] 家长为什么需要学习儿童文学 ——从与亲子阅读的关系谈儿童文学的价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11 23:01: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家长为什么需要学习儿童文学 ——从与亲子阅读的关系谈儿童文学的价值


文章要点:      

1、回味美丽而纯净的童年生活,清醒的认识成人与儿童世界的距离

2、通过儿童文学了解儿童,达到更好的与孩子沟通的目的

3、与孩子共同成长,学会怎么做父母

4、熟悉作品,当好孩子阅读的“守门人”

(因为文章有点长,拟分四次连载)


1、回味美丽而纯净的童年生活,清醒的认识成人与儿童世界的距离

我们先来看看一些著名作家是如何看待儿童文学的:


曹文轩(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孩子能看的书,文字一定是干净清澈的,它能够在繁杂的世界当中,给成人一种心灵修正。成人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能够使感情纯化,宁静。《夏洛的网》正是这样一部书。成人可以在这样的作品中得到更为纯粹的精神体验。


毕淑敏(作家):童书带给我一种回家的感觉,它是一首心灵的摇篮曲。成年的世界充满了很多波折,情绪也常常在喜悦和悲伤当中波动,但童话总是会让你觉得安宁、美好、纯净。


徐坤(作家):每个成人都是从孩子成长起来的,有时候去回味一下童年的阅读体验,是很美好的事情。


我建议大家读读《夏洛的网》、《草房子》《绿山墙的安妮》等儿童小说,这些作品,会让您于喧嚣的尘世里获得一份纯净与安宁。


现在,我要与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沿海边走着,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


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


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读了这个故事,大家有何感受?


面对孩子的举动,成人不解并嘲讽道:“谁在乎呢?”在这里,成人的言外之意是大人不会在乎小鱼的死活的,死多少是不足为惜的。


而儿童却头也不抬地回答道:“这条鱼在乎,还有这条,这条——”。


一句“小鱼在乎”,举重若轻地拭去了成人心灵上厚厚的世俗之灰。道出了儿童与成人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


在这,我特别推荐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写成《小王子》,看过小王子的人一定很多吧,我是百读不厌。这是一部作者为成人写的作品,作者在扉页的献词写道:

给里昂•韦尔特

我希望所有的孩子能够原谅我,把这本书献给一个大人。首先,我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理由:这个大人是世界上我最好的朋友;我还有另一个理由:他了解每件事,即使是有关孩子们的书也一样;我还有第三个理由:这个大人住在法国,他既饥饿又寒冷,他真的需要一些鼓励和安慰。

如果我所说的这些理由都还不够好的话,我不介意把这本书献给小时候的他。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子,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所以,我把我的献词改为:

献给 小时侯的里昂•韦尔特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子,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

这句话,有没有让你震撼呢?


正是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儿童世界的单纯与美丽,成人世界的盲目和愚妄。


作者笔下的小王子是一个神奇人物,具有随意在星际之间遨游的超人能力。他满头金发、身着长袍,既无国籍,也无家园,生活在人类社会之外,不受任何陈规陋习的束缚,是无牵无挂而又天真无邪的传奇式的儿童形象。他是永保童贞的天使之化身,是智慧和真理之源泉,是作者理想之象征。


而作者笔下醉心于权势的孤独的国王,贪得无厌、一味追求金钱的市侩,学究气十足、脱离实际的地理学家,孤芳自赏的虚荣迷,因循守旧、缺乏独立思考,但具有实干精神的点灯人,忠于职守的扳道工,以及盲目的铁路乘客,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人物,是人类扭曲的生命形态。


我们一起来欣赏作品中的几段文字,看看作者笔下儿童和成人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大人们劝我把这些画着开着肚皮的,或闭上肚皮的蟒蛇的图画放在一边,还是把兴趣放在地理、历史、算术、语法上。就这样,在六岁的那年,我就放弃了当画家这一美好的职业。我的第一号、第二号作品的不成功,使我泄了气。这些大人们,靠他们自己什么也弄不懂,还得老是不断地给他们作解释。这真叫孩子们腻味。”


你当过这样的大人吗?


“当我遇到一个头脑看来稍微清楚的大人时,我就拿出一直保存着的我那第一号作品来测试测试他。我想知道他是否真的有理解能力。可是,得到的回答总是:“这是顶帽子。”我就不和他谈巨蟒呀,原始森林呀,或者星星之类的事。我只得迁就他们的水平,和他们谈些桥牌呀,高尔夫球呀,政治呀,领带呀这些。于是大人们就十分高兴能认识我这样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孩子就是这样被我们大人削去了幻想,消磨了个性。


“我到过一个星球,上面住着一个红脸先生。他从来没闻过一朵花。他从来没有看过一颗星星。他什么人也没有喜欢过。除了算帐以外,他什么也没有做过。

他整天同你一样老是说:‘我有正经事,我是个严肃的人’。这使他傲气十足。

他简直不象是个人,他是个蘑菇。”

“几百万年以来花儿都在制造着刺,几百万年以来羊仍然在吃花。要搞清楚为什么花儿费那么大劲给自己制造没有什么用的刺,这难道不是正经事?难道羊和花之间的战争不重要?这难道不比那个大胖子红脸先生的帐目更重要?如果我认识一朵人世间唯一的花,只有我的星球上有它,别的地方都不存在,而一只小羊胡里胡涂就这样把它一下子毁掉了,这难道不重要?”


各位,在你们心目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事?在孩子的心目中,又什么是最重要的事?


他的脸气得发红,然后又接着说道:

“如果有人爱上了在这亿万颗星星中独一无二的一株花,当他看着这些星星的时候,这就足以使他感到幸福。他可以自言自语地说:‘我的那朵花就在其中的一颗星星上…’,但是如果羊吃掉了这朵花,对他来说,好象所有的星星一下子全都熄灭了一样!这难道也不重要吗?!”


——这些话语,这些场景,我们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旅途中,小王子只是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这些大人们真是奇怪极了。”

小王子在旅途中自言自语地说:“这些大人真奇怪。”

小王子在路上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这些大人,肯定是十分古怪的。”

在旅途中,他自言自语地说道:“这些大人确实真叫怪。”


——我们是否都像小王子眼中的那些奇怪的人?


其实啊,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内在小孩”,它象征着曾经年幼的我们纯真而未受世俗熏染的灵魂。


而儿童文学的作用,就是唤醒沉睡在每个人心中的“小王子”,就像小王子唤醒沙漠里沉睡的那口井。


只当我们心中的那份童心被唤醒后,我们才能够真正以儿童的视角去与孩子交流与对话。


而介于小王子和成人世界之间的飞行员,在逐步向小王子靠近……


儿童文学让我们发现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差别,也为我们接近儿童世界创造了条件。


(未完待续)


——【麦田课堂】栏目文章为麦田老师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23:03:27 | 只看该作者

2、 通过儿童文学了解儿童,达到更好的与孩子沟通的目的

沟通是双方走向彼此的过程,在亲子沟通中,由于成人的阅历和经验,成人往往主导着沟通的方向,成人如果要贴近甚至进入童真的世界,就必须积极了解和趋近儿童心理。

然而,人生就像是一趟没有回程的旅途,童年的游戏、童年时期内心的快乐与挫折被成人抛诸脑后,除非被重新唤醒,否则很难会被成人再度忆起。

就像小王子画的蟒蛇吞大象,在成年人眼里,怎么看都是一顶草帽——童年的嬉戏,已经在大人们的生活中离去,彼此之间已经产生了深深的隔阂。德国作家凯斯特纳曾经很尖刻地讽刺指责说,有些人把童年像用过的电话号码和破旧的草帽一样弃之一旁。

但这世间,却有一样东西,能够唤醒成人沉睡已久的过往,帮助成人了解儿童内心的隐秘,引导成人按照符合儿童生命本身需求的方式与儿童交往、教育儿童。——那就是儿童文学!那些对童年仍有着良好观察力的儿童文学作家,用他们流诸笔端的文字表达出童年的愿望和人生感受,由此为我们成年人建起了一座通往儿童内心的桥梁。

《彼得·潘》、《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夏洛的网》《长袜子皮皮》、《木偶奇遇记》这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这样一座座做可以让我们成人进入儿童世界的桥梁。

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我们能够明白孩子与这个世界交流的方式。我常常对我的学生——未来的小学老师说,你们读过了《长袜子皮皮》、《木偶奇遇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后,你们会喜欢上那些顽皮的孩子,因为,这些经典作品已经告诉我们,游戏,是孩子们学习的方式,我们看到的那些顽皮的举止,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探索这个世界。

还有更多的绘本,让我们学到了更多更好的与孩子们沟通的方式。《我讨厌书》、《彼得王子与泰迪熊》、《公主的月亮》能够让我们明白孩子的真正需要是什么,明白了孩子的需要,才能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艾尔韦斯的秘密》中,艾尔韦斯的妈妈很爱自己的儿子,却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因为她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使用父母的权威替孩子掌控着生活:艾尔韦斯你应该这样,艾尔韦斯你应该那样,我要打电话叫警察了,我要把你锁在房间里一天不准出去。我们看到她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使用父母的权威替孩子掌控着生活。《我要大蜥蜴》、《生气汤》《斯宾奇发脾气》等绘本,则教给我们更多正面沟通的方法,面对孩子各种各样的情绪,父母懂得正确的引导,使所有问题都得以迎刃而解。

在儿童小说《窗边的小豆豆》中,林先生能耐心地倾听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为激励身体有缺陷的孩子设计特别的运动会……小豆豆的妈妈也是一位尊重孩子的好母亲,每次小豆豆有什么不可思议的举动时,她总是默默地呵护着孩子的童心。如果你身边有一个被老师看成是问题小孩的孩子,你会是怎么样的态度?这样的故事能否给你一些启发,或者帮助你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你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这就是童书的魅力,他们不仅仅属于儿童,也属于成人,就像是被小王子唤醒的沙漠里的那一眼清泉,让已经被成人世界污染了的飞行员重新有了一双清冽的眼睛,有了与小王子沟通的能力。

所以,请不要把阅读童书看成是儿童的专利,与孩子亲子共读,放低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身姿,也包括我们心灵。

(未完待续)


点评

经典儿童文学的确不分年龄,甚至有时看上去成人更应多读读。毕竟儿童读它们主要是just for fun,而成人读来却往往搅动心弦。  发表于 2014-12-24 08: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23:09:05 | 只看该作者
3、与孩子共同成长,学会怎么做父母
陪伴孩子阅读 其实也是父母成长的过程。 关于这一点,我将以《逃家小兔》为例来作一个分析: 大家都看过《逃家小兔》吧?这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的故事,简单到了只剩下几段对话,但就是这几段对话,却让世界上的人都为之着魔。


事先没有一点征兆,一天,一只小兔子突然对妈妈宣布说他要“跑走了”——尽管后来我们知道,这并不是出于他的叛逆或是遭遇了什么委屈,他不过是想知道妈妈有多么爱他。 但我们还是不能不佩服这位机智而又豁达的妈妈,她没有惊诧,甚至没有问一个为什么,而是欲擒故纵地说:“你要是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紧接着,一场在幻想中展开的欢快而又奇特的追逐游戏就开始了。小兔子上天入地,可不管他扮成小河里的一条鱼、花园里的一朵花、一块高山上的石头,还是一只小鸟,身后那个紧追不舍的妈妈总是能够抓住他。 最后,小兔子逃累了,依偎在妈妈的身边说我不再逃了,于是妈妈便喂了他一根象征爱的胡萝卜。



这是一本关于爱和成长的图画书:一幕幕对话与画面,尽现孩子的顽皮和妈妈的宽厚温柔,把一个妈妈对孩子的爱在有趣的问答与接龙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对话简单而富于韵味、诗意盎然,给人以无尽的温暖感! 小兔子与兔妈妈的游戏,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无所不在伴随一生! 我们有没有从兔子妈妈那学到点什么呢? 第一、我们看到这位机智而又豁达的兔子妈妈没有因为孩子的逃离而生气,反而巧妙的在孩子的心中播种下了爱的种子 而有爱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收获温情、善良、仁慈。 当我们经常看到报道说儿女不尽赡养的义务甚至虐待老人的时候,我们总是指责儿女的不孝,但作为父母,有没有反思过自己的教育?你从小在孩子的心目中播种下的是什么呢? 一切皆有因果!我不是佛教徒,但我相信因缘和合。 如果我们像兔子妈妈一样,在孩子的心灵中播种下一颗爱的种子,孩子们将永远心怀一颗感恩的心。 你播种下爱的种子,这颗种子自然会生根发芽。 另外,有爱的孩子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也会更有探索这个世界的勇气。 在这,我要与大家分享两个妈妈的故事: 一个 妈妈:她的孩子会走路之后,在外面经常乱跑,为了避免孩子走失(这是爱),有一次逛商场,当孩子自己走远、发现找不到妈妈时,悄悄跟在后面的妈妈却躲起来,直到孩子哭得昏天黑地、惶恐万分的时候,妈妈才出现,对孩子说:“你看,以后再乱走就找不到妈妈了。”后来,孩子外出时,再也没有擅自跑开,不管去哪里都紧紧拉着妈妈的手,生怕妈妈消失(对爱的不确定)。 另一位妈妈:她和孩子一起出去的时候,孩子在前面玩,她在后面紧紧跟随,但是不打扰孩子(这也是爱);每当孩子回头看的时候,都能看到妈妈微笑和鼓励的目光。孩子于是大胆前行,过去的经验告诉他,无论自己走到哪里,妈妈都会在身后(对爱的确定)。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内心是强大的,不需要反复去寻找妈妈的爱,他能够大胆地去探索、发展和成长自我。 所以,我们有爱还不行,还要像兔子妈妈那样知道怎么去爱你的孩子。 第二、兔子妈妈告诉父母们,应该如何面对孩子的成长 其实这个故事不是游戏,而是真实的生命情景!孩子们终有一天会真的说“我要逃走了”,这是父母的担忧与苦恼,也是父母的盼望与自豪。 在这里,我们看到,当小兔子要离家出走时,兔妈妈没有说“你走吧,我倒要看看你能够走多远”,那样只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无能与弱小,更无法感知妈妈对他的爱。 此时,兔子妈妈所做的,不是阻止,而是一路的跟随与护卫、理解和支持。父母的爱就是:不管你走到哪儿,我的爱都会跟着你,并且随时欢迎你回到我温暖的怀抱,因为我是你的妈妈! 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是怎么做的? 我每次读这个故事,都要感叹:了不起的兔子妈妈! 第三, 兔子妈妈告诉父母们,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什么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这是我上课的一张幻灯片,来一个文字说明吧:
小兔子的每一次逃离,都意味着成长,妈妈的每一次追随,都意味着付出: 你变成小鱼,我提供胡萝卜;你变成花儿,我是园丁——幼年的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养育。 你飞上了天空,妈妈是可以让你休憩的大树;你下了大海,妈妈是最温柔的风——你的探索,有妈妈的支持。

你当了“空中飞人”,只要有一点点的艰困和危机,妈妈一定铤而走险赶将过来,那一根细细的根本无法站立的钢丝,才是母爱最高形容和象征!——即使你已经独立,妈妈也随时准备着护卫! 一个简单的故事,却让我们受益匪浅,这就是经典的意义! 各位,我通过对这个简短的故事的解读,展示了儿童文学经典是如何让我们学会怎么做父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8-12 12:34:20 |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好文
[发帖际遇]: rubymum 分享了自己的快乐,得到了 4 金币,多好啊,快来分享你的快乐吧!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8-12 14:57:36 | 只看该作者
受益匪浅,收藏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8-12 18:54:32 | 只看该作者
不是说文学无国界吗!所以也没年龄之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8-13 16:22:37 | 只看该作者
这些都是好书啊,而且好书是不分年龄的。
[发帖际遇]: shwyyan 发帖时遇到新儿教神秘人物开宝箱,分到了 5 金币,太幸运了。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8-14 11:32:00 | 只看该作者
可是什么是好的儿童文学?我想是寓教于乐,孩子们感兴趣的,阅读后有收获的,家长可以看,就看孩子们喜欢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8-14 12:47:30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床边的小豆豆。。。。。。
[发帖际遇]: sunny_funny 花了 3 金币 资助失学儿童,真是热心人啊,你也想试试帮助别人的快乐吗?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09:54:28 | 只看该作者
家长为什么需要学习儿童文学
——从与亲子阅读的关系谈儿童文学的价值

4、熟悉作品,当好孩子阅读的“守门人”

先跟大家分享一首诗:

《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

(美)惠特曼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
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我们父母就是给孩子看见最初的东西的人。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永远是孩子最重要的监护人,我们最初的选择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经常会遇到父母们在准备给孩子阅读或购买书籍的时候有很多困惑:刚出生的宝宝要给他读书吗?孩子总是那么粗心,有什么读物可以帮助他改掉坏毛病吗?孩子沉溺于漫画怎么办?

你看,这就是父母的担忧和辛劳。

其实,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父母自己储备的儿童文学知识不够,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太少造成的。当我们自己视野狭窄的时候,我们怎能给孩子提供最有价值的读物呢?

所以,一个合格的父母,一个儿童阅读的引路人,是必须走在孩子的前面,掌握必要的儿童文学知识,熟悉儿童文学作品.

因为什么是好的书?什么是值得童年时代去读的书?是需要告知的,是需要引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成年人是儿童文学的第一读者。

首先,我们的家长要知道,哪些是儿童文学的经典,经典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经过了历史的风沙洗濯,我们要给就给孩子最有价值的东西。在后面,我会根据儿童文学的发展史,给大家提供一份儿童文学的经典书目。提倡大家在介绍给孩子前自己先读,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与环境不同,即使是经典,也应该有所选择与偏重。

其次,我们的父母要知道儿童文学的体裁特点,知道什么年龄段适合给孩子选择什么类别的读物。

请问,你们一般最初给孩子读的是什么呢?对,应该是儿歌,童谣。

比如,儿歌适合刚出生的婴儿,如摇篮曲,节奏柔和舒缓,语言柔美流畅。对孩子的影响在“声”而不在“义”。

一般来说,孩子接触的文学体裁顺序应该是:儿歌——绘本——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科学文艺——儿童散文——儿童戏剧。当然,这样一个顺序并不是绝对的,阅读也是有个体差异的。

我在后面也会讲到这些。

还曾经有一位家长告诉我,孩子开始阅读西方的一些文学经典,我就问,孩子读过了古希腊的神话与传说吗?如果没有,在接触西方文学的时候,最好先让孩子阅读古希腊的神话与传说,因为这是西方文学的源头。

第三,家长应该了解儿童文学的美学和文本特征,有助于帮助家长的欣赏与阅读指导。

经常会有家长问我:麦田老师,绘本就那么几个字,还那么贵,值得买给孩子看吗?我甚至看到过一个博士后的爸爸严禁孩子阅读童话作品,认为那些作品对孩子是一种毒害。这些疑惑与行为,其实都是不了解儿童的审美心理和阅读习惯,不懂得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价值。这些作为成年人的父母,已经远离儿童文学,他们不了解儿童文学中图文之间的关系,意识不到涂鸦与读图对孩子成长的意义,也无法理解儿童文学中那些天马行空式的幻想,那些戏谑无厘头的游戏。

所以,父母们在给孩子选择与推荐作品时,自己要了解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熟悉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理解儿童文学的幻想性、游戏性对儿童成长的意义,从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去把握好儿童阅读的阶段性,如此才能当好儿童阅读的引领人。

关于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和文本特征,【麦田课堂】后续的内容会做简单的介绍,并会给大家推荐一两本相关书籍进行深入的学习。

最后,我要说的是,父母作为孩子阅读的引路人和把关人,在孩子还没有自主选择能力的时候为孩子挑选书籍和指导阅读,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

而在孩子有了自主选择能力以后,把关人的角色就更难以当好了,比如,当孩子沉溺于某一类你认为不宜读太多的书籍的时候,你怎么把孩子引领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我孩子在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特别迷恋郭敬明的小说,为此,我抢在孩子的前面把郭敬明的小说几乎读了个遍。我发现郭敬明的小说弥漫着浓烈的悲观与宿命的思想,我想,一个13岁的小女孩,是不能沉溺于此的。于是,我当机立断,和孩子展开讨论,从古希腊的《俄狄浦斯王》谈起,谈人类的童年时期的宿命思想的原因,让孩子明白,宿命思想,其实是和人类与个体的生存状态相关的。当孩子明白的这些,就能用一种审视的眼光来看待而不至于沉溺,也容易把注意力从这类作品中转移开。

要当好孩子阅读的引路人和把关人,真不容易啊!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做家长的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但我们不放弃,我们将共同努力!做一个儿童阅读的点灯人,就如梅子涵老师说的:把一本本有趣也耐人寻味的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朦朦胧胧间,竟然使他们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我们点了很多盏让人长大的灯,让人优秀、优雅和完美。

最后,我要与各位年轻的父母们分享一句话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让我们一起学习儿童文学知识,和孩子一起成长!
[发帖际遇]: 热情好客的 静流无声 花了 1 金币 请坛友去旅游,有想去的吗,快回帖吧!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5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2:36 , Processed in 0.116648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