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是个退休上校。他每次到我家,看到孩子拖拖拉拉,花很多时间才服从我!他就会说:“命令是用来被服从的!问第二次,就是多问了一次!”我就是在这种军事教育下长大,但是世界变了,我不想用同样的方试养育我的孩子”一位少年常春藤父亲跟我们说。
在规定还没养成为习惯之前,它绝对不会一字不漏地被遵守。因为孩子不是机器人,设定一次就一劳永逸。
孩子有太多犯规的机会!
理由还不少:
◆ 不小心,因为“心不在焉”
◆ 犯规,因为太喜欢被禁止的东西。
◆ 规定太多,无法面面俱到。
◆ 想知道挑衅、生气、好奇后,会怎样?
◆ 为了和父母“玩”,消耗他们的意志力。
父母要让孩子了解不遵守规定的下场。
重复
教育是一个重复同样事物,遵守同样规定的过程。所以不要以为复诵一次规定,或是十次就够了!没有一个小孩会百分之百遵守规定。家里不是军营,况且规定的目的,是为了生活有规律,透过管理使家庭关系和谐,而不是要孩子盲目的遵守。
定出“界限”
“我完全同意,但怎么制定,又是一回事。仇且我女儿不停地要求讨论,一直蚕食我的底线!”一位妈妈跟我们说。
就像交通法规,我知道超速会让我收到罚单。被罚我会不高兴,但心里明白超速被罚天经地义。但如果没有速限规定,或是法规朝令夕改,也没公告周知,我就没办法接受被罚。对小孩来说,也是如此。他们会经常挑战家长加诸的行为限制,而他们也知道,定出界限是为了保护他们,而且有意义。
完整的规定
定义界限必须提供完整的“说明书”。如果没有任何惩处,谁会遵守交通规则啊!
何谓“界限”?
界限是一种象征性的框架,在此框架内,或多或少具有自由和安全。为了让界限被遵守,超出界限的行为就要有后果。孩子得了解他必须承担何种后果。
“午夜前要回家(界限)。如果你超过时间,一个星期都不准出去玩(后果)。”
“餐桌必须在晚上七点摆好(界限),如果没有做到,你就要负责收拾餐桌(后果)。”
界限要“牢靠”!
只要有界限,就会有人逾越。所有被限制行为的孩子,在某个时刻,一定会逾越界限。他知道有风险,但挑战界限,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只要有固定的行为界限,孩子就不会担心危险,或与父母的关系。如果他逾越界限被你发现,他会受到处罚。即使被骂或被罚,他也会觉得公平,因为他早知道会有这种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