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让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7 15:3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区域活动的过程主要是一个自发生成、合作探究、自主建构、自由想象、积极创作和大胆表现的过程,表现在时间、空间、内容、活动形式和组织形式等多方面是开放的多元知识结构的过程。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是当今课改的指导思想,也是幼儿园教师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之一。
  《纲要》总则中第五条作了明确阐述,“幼儿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纲要》还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该如何通过区域活动来促进幼儿全面素质形成、发展和提高呢?
  一、区域活动的材料与环境在幼儿园,没有环境,就不可能有幼儿的活动,没有材料,幼儿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没有材料及材料生成的环境,幼儿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说,材料生成环境,材料生成活动,材料以环境生成课程,材料与环境促成幼儿发展。
  (一)区域活动的创设原则1.活动区域的活动材料要丰富,相同的教学目标提供多种料,吸引幼儿,一边幼儿能自觉、自愿的操作材料进行探索。
  2.耕宇不同的教学内容、知识层次及时变换相对的材料。
  3.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来提供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材料。
  4.注重活动材料的选择与积累。
  5.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增进家园之间的互动。
  6.班与班之间,互相交换材料,增进班级间资源的共享。
  (二)科学的划分各个区域活动在设置区域活动的位置时,应该好好的利用活动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安排合理的区角位置例如:美劳去常须用水,应安排在盥洗室附近;语言、益智区需要安静,应安排在教室内段较隐蔽的空间;科学区需要自然采光,需要安排在靠近窗户的地方;积木区、娃娃家肢体活动量大,较为喧哗,应远离安静区域等等,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本着合理布局便于流动的原则,将小型区域角合并,如把“表演区与美工区”、“数学区与科学区”、“娃娃家与医院”等有机地结合,为幼儿创设更大,材料更丰富的须臾活动,让幼儿能大胆操作与探索、合作学习的环境。
  (三)在于活动中创设“标识性环境”
  在区域活动中创设“标识性环境”,以此提醒幼儿遵守一定的集体规则,使幼儿养成一定的学习生活习惯由此成为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首要要求。
  所谓“标识性环境”是指教师和幼儿因地制宜,根据某种约定俗成的学习生活习惯与规则而创设的环境,它对幼儿参与区域活动有明确的标识和指示作用。例如,区域活动时为了控制进区的人数,教师在区域的入口处粘贴若干脚印图案,提醒幼儿自己判断自己是否还能够参加该区域活动。这种为标识区域人数而创设的环境即是一种“标识性环境”。不过,在笔者看来,此种“标识性环境”除了能够起到控制进区人数的作用外,还有以下功能值得深入挖掘。
  一是让标识性环境成为幼儿的隐性教师,提醒幼儿遵守有关区域的集体规则,同时培养幼儿有关学习习惯和行为品质,这对小班幼儿作用尤为明显。小班幼儿在角色区活动时经常会出现玩具乱收、餐具收到床上等现象。教师只需将玩具实物照片或图片贴在指定的收藏位置上,小班幼儿一般就能根据这一提示将玩具收回到教师指定的位置;二是让标识性环境发挥“隐形助教”的作用,可以缓解教师指导区域活动的压力。为了维持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师通常必须花费大量时间,扮演维持秩序的“警察”,从而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制约了教师对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与指导。
  此时,教师即可善用标识性环境,把一些常规性的细小而繁琐的工作变成幼儿可以看得到的环境要求,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明白并遵从教师的期望。如教师可以在语言区摆放图书的地方贴上许多分隔线,表示每本书都有自己的“家”,这样幼儿在收放图书时自然知道每本书都不应超过自己的分隔线;教师可以在表演区投放的供幼儿表演用的磁带上贴上明确的标识,以帮助幼儿区分用于故事表演和歌曲表演的磁带,也就不再需要教师不断提醒幼儿不要拿错放错磁带了。
  二、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主导地位1、注重指导对象的广泛性、顺应性。
  幼儿的学习活动是由兴趣和需要来维持的,他们还不具备为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来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指导不能以主观判断为依据,不试图让幼儿根据教师的意图行动,不脱离幼儿的实际,注重引导型应答行为。以物质环境的丰富,开放为条件,心理环境的宽松、安全为背景,让孩子在宽容、理解的温暖气氛中,优化区角活动的氛围,关注幼儿回答的进展、动态,准确地判断,使之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活动,寻找乐趣,获得发展。
  2、注重指导效果的双重性、层次性。
  我们始终用发展的眼光来纵观孩子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不盲目进行横向比较,目标制定适度,材料投放有多重性,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避免了目标制定过高、操作过难使幼儿失去信心,或因目标过低、操作过于容易而压抑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3、注重指导方法的有效性。
  幼儿从开始接触材料到操作、探索、讨论、得出结论是有一个过程的,给孩子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经验探索、寻找答案的方法、途径,允许有不同意见和看法的存在,允许幼儿犯错误,宣泄情绪,适时地介入到幼儿活动中,真正以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以欣赏、忍耐、研究的态度观察、启迪孩子。
  4、注重指导孩子合作学习的培养。
  只有集思广益、配合默契的团队才能战胜对手,取得成功。从小培养孩子合作学习的态度、能力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让孩子从小学会反思活动,讲究互动行为,面对意见冲突时,发掘出原先不曾注意的活动潜力,使区角活动变为相互启发、互相激励的互动过程,让幼儿个人的知识、智能逐渐递升团队、集体的知识和智能。
  三、区域活动制定(一)区域活动目标和类容的制定区域活动并不是独立的教学活动,他是幼儿园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区域活动的设置与幼儿园的主题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手剪根据课程总目标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由各班的教师根据本周开展的主教学、本班幼儿的特点安排相应的区域,提出适宜的要求。通过相宜的去活动促进教学的整体最优化(二)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生成主题开展相应的区域活动幼儿的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佳源泉,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操作中,重视及时把握幼儿兴趣,生成主提并开展相应的区域活动。
  四、对区域活动进行评价,促进师生、生生间的积极互动。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重视讲评,讲评能推动活动的深化。小班幼儿能力差,开始我们只组织幼儿说说:你今天玩了什么?和谁一块玩?以后逐步引导幼儿说说:你是怎样玩?谁玩得好?为什么?让幼儿在讲评中把自己的经验感受与同伴分享,体验成功的快乐,发展口头表达能力。而教师的讲评则以表扬、鼓励为主,推动幼儿成功经验,把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告诉大家,提出新的游戏要求和规则,使幼儿在愉快、自信的感觉中结束,并激发下次继续活动的欲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5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2:22 , Processed in 0.070504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