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空间想象力培养:(资料收集)
1.让孩子多动手
我觉得抽象的图形,应该由直观的物体来慢慢过渡,所以我先给华华准备了一套数学模型的教具,包含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椎体等等。。。让她先感觉一下实物,然后在做题时,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可以通过剪纸,折纸,切橡皮等多种手段,很多题目,华华一动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让孩子多画画
我让华华看着各种立体模型,动脑筋自己把图形的展开图,剖面图画一遍,这样反推过去,让华华对于图形,从具象慢慢再向抽象过渡。
3.让孩子多做些类似的题目
我看了华华的教科书,觉得目前初一阶段的图形题目还不是很难,题目的类型也不是很多,可以把华华觉得有难点的题目,进行反复训练,从一开始依靠模型剪纸,到自行想象图形的各种剖面,强化记忆。
4.教学相长
为了让华华对于几何这门学科增加兴趣,重建她的信心,我会故意装做某些过程不懂,让华华多教我几遍。。。这样通过她向我的反复解说,进一步增强了她对图形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这样教过我之后,她在同学面前流失的自信,又慢慢从我身上重新找了回来,自信心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肯定是不言而喻的。
--------------
1、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好”和“乐”所产生的迫切愿望是学生克服一切学习困难的内部动力,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生活联系紧密,也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教学中,要善于收集和应运这些原型,激发孩子探究身边事物的兴趣。三视图时比较抽象的,在教学三视图时,我首先收集的我们学校建筑的三视图,让学生观察,猜一猜:这是学校的哪个建筑?学生们一下来了兴趣,各抒己见。
2、 运用教学模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感性认识是空间想象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课堂中通过对模型、实物的观察、分析,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空间的感性认识,形成空间的整体形象,树立空间骨架,进而抽象为空间形体的平面图形。
小学高段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学生对形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个三视图,在教学时,不妨用一个框架,外面再蒙上面,在进一步认识时,逐步揭开六个面,既能让学生看清12条棱,找到12条棱的关系,又能看到展开图。让学生在“看图”时,由图想面,由面想体,从而形成“一张图为一体”的观念。这样学生在思维中储存的立体信息越多,使用时提取的立体形象就越多,空间思维能力就越强。这样既丰富了感性认识,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使抽象知识形象化 。培养空间观念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观察、测量、动手操作,队周围环境和实物产生直接感知,这些都不仅需要自主探索、亲身实践,更离不开大家一起动手、共同参与。在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时,我让学生小组探究,拼一拼、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等,共同去实践,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后在全班交流大家的发现,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使抽象知识形象化。能够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并能进行组合图形的计算,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学、练、画立体图有助于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立体图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关键,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的桥梁。而立体图最大的优点是直观,能在二维平面中反映三维形体,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因其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少,几乎没有什么空间概念,但他们能凭借自己的直觉识别一些起简单的立体图,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针对这一特点,带领学生画一些基本几何体的立体图,进而画出棱柱体、圆锥体等基本体。这样通过线条的变化,对各种基本几何体的轮廓有所了解,初步树立了空间概念。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入,引导学生画一些复杂的图形,通过对学生直观感觉的引导,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单纯理论知识的晦涩难懂,消除了对制图的畏难情绪。
空间想象能力是在丰富的空间感知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想象能力,是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