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43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最好的教育,就是全家坐在一起,吃很多很多顿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23:37: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爸妈营说:

看到这篇文章的标题就感到一股暖流。

别号称在努力赚钱,送孩子去这个班那个课的,请爸妈们先想想自己陪孩子吃了多少顿饭?

美国教育学家莎莉•路易斯在她的作品《唤醒孩子的才华》中写道:“两年前,有人研究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倾向测试上得高分。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得高分的所有孩子都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为什么?来看看文学座驾章红的分享:

  在一天的劳作结束之后,白天分散各处的一家人重新相聚在一起,面对一桌美味佳肴。这是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拥有的一段节日般的时光,是创造松弛平等愉悦的谈话氛围的最好时机。

  餐桌边,每个人都谈谈自己一天的经历、见闻和感想。爸爸妈妈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都没有必要避着孩子进行,让孩子了解家里的经济情况、投资打算,商量家庭旅行计划……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分子,有必要了解这个家庭的一切面貌。他也因此从小就明白自己对家庭该负起的职责与担当,在这个前提下他会帮助自己成长,做出选择。

  讲讲自己正在读的书或者看过的电影,今天发生的新闻或者一个很好笑的笑话……餐桌上的话题可能来自报纸上的一篇报道,或者工作中的一件事,或者你与朋友的一次谈话……谈话就是生活视野与思维方式的展示,从爸爸妈妈讲述的工作内容与方式中,孩子自然而然了解到社会与职业上的一些事情。

餐桌对话是最好的心灵教育
  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发展的压力,使得一家人齐聚在餐桌前也变成一种奢望。似乎,社交生活比家庭晚餐更重要,公务应酬比家庭晚餐更重要。前美驻华大使洪博培说过:“我最后的目标是做一个称职的爸爸,不然其他一切都没有意义。”

  如果中国男人,什么时候把家庭幸福也视为人生的一种成功,甚至最重要的成功,也许孩子的教育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在儿童小说《放慢脚步去长大》中,许多有趣的细节、故事都出自我家的餐桌。

  我记得我们家的许多细小的趣事。比如,吃饭的时候,秋秋吃一口就把嘴凑到坐在她身旁的父亲裸露的胳膊上,使劲哈气。

  “你这是干吗?”秋爸问。
  “啊,好辣,我要把辣传给你的胳膊。”秋秋继续哈气。
  秋爸就用另一只手扇着他的胳膊,嘴里叫着:“好辣!好辣!”他顺手拿起一支圆珠笔,在胳膊那处画了一只伸出来的舌头,表示那儿辣得简直受不了,舌头在拼命喘气。

  有一次饭桌上有一样海带丝,深绿的颜色,切成整齐的长条。秋秋说,哇,这好像电影胶片。她夹了一筷海带放进嘴里,嚼完咽下后突然对我大张开嘴,一边问:“你从我嘴里看到什么了?”

  我纳闷:“看到什么了?还不是舌头、牙齿、口腔。”

  她失望地闭上嘴,抱怨道:“这电影胶片真奇怪,居然放不出电影来。”


  这些对话都没有什么微言大义。我说“餐桌对话是最好的心灵教育”,但不意味着我们要在每场谈话中都去贯彻“教育意义”。家庭对话是种心灵养护,重在气氛。

谈话变成教导,再短也嫌长
  在我的谈话中也有很失败的情况。秋秋小学六年级开始就决定以后要出国读大学,但是她并不那么喜欢学英语。我担心她出国后的语言能力,总是有空就唠叨:
  “你要看英语啊,你要看英语啊……”

  有一天,当我又说:“你要看英语啊!”

  秋秋激烈地回答我:“我本来是想着我该看英语了,可是被你这么一说,我就再也不想看了!”


  唉,有时妈妈们苦口婆心的教导之言真的像巫婆的咒语,总是让情况往希望的反面走。事情就是这样,人本能地抗拒别人强迫他做的事情,哪怕这件事原本是他想做的。

家庭是温馨松弛的场所,训诫越少越好
  如果每句话都暗藏了一个教育的目的,总是试图要传递灌输点道理到孩子耳朵里,这种谈话一定令人望而生畏。


  那种不间断的唠叨,你这儿没做好,你那儿犯了错;不许这样,不准那个;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这种不是谈话,它是说教和训诫。这种谈话不光不能拉近心灵,增进了解,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令他厌烦、疲倦和麻木。

  训导当中含有指责,人面对指责,第一本能是防卫,就像刺猬竖起它们的刺。这时候孩子很难真正去理解指责中的含义。

  谈话再多也不嫌多,谈话变成教导,再短也嫌长
  我们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孩子在情感上的体验与成人是一致的。如果连篇累牍的教育训诫让你不耐和反感,孩子也是同样。


  愉快的相处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如果我们对教育二字的理解能够更加宽泛和松弛,如果我们能够相信孩子们不是时时刻刻都需要教育,如果我们能认为相比教育,陪伴更加重要,或者说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那该多好啊!

没有心灵的贴近,又如何施加教育的影响力?
  在我小时候,我妈妈为了能全天候地照应我们姐弟三个,付出了巨大代价:放弃车辆调度员的工作,当了一名加油员。原因是车辆调度员必须坐班,而加油员只需随叫随到。本来她可以更体面地坐在办公室里工作,也不用在深更半夜被要求加油的汽车喇叭唤醒,但是她需要照顾三个孩子,需要有更多自由时间待在家里从事一份名为“母亲”的工作。我要说,那的确是一份重荷,她为此牺牲甚多。


  我受妈妈影响至深。从小她就对我们说一切事情:她家庭的历史、自身的遭际、外公外婆舅舅们的故事、她身居各行各业的女朋友们、家里的经济状况、家庭计划、她对我们的希望……在我长大的过程中,她全身心参与到我的成长中来,也把我拉入她的生活。

  在那个没有电视机的年代,寒冬的夜晚我们家常会聚集许多人:左邻右舍、妈妈的女朋友们、汽运队的司机或者修理工……都在我家听我妈妈讲故事。《梅花党》、《绿色尸体》、《一双绣花鞋》或者藏藏掖掖的禁书《第二次握手》、《青春之歌》,都是这样一本本讲过来的。我的童年萦绕着冬天的炉火、氤氲的人气、妈妈讲故事的声音、逐渐降临的抵挡不住的睡意……许多夜晚,我就在对这睡意的抗拒中沉沉睡去。

  直到现在,漫长的交谈依然是我和妈妈之间交往的模式。不通过交谈人们的心灵如何才能靠近呢?没有心灵的贴近又如何去施加教育的影响力呢?我们只能被我们所爱的人影响。

  妈妈从来没有刻意地要教育我,但是,在家里讲的每一件事对一个孩子其实都构成教育的机会。正如著名语言教育家玛格丽特•米克所言:“谈话,构成我们童年最早的记忆……从孩提时代听过的谈话中,我们继承了讲述自己感觉的方法,继承了我们认为举足轻重的价值观念,继承了我们所信仰的真理。”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

1.jpg (42.51 KB, 下载次数: 0)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4-4-22 15:12:05 | 只看该作者
看到题目就想过来点赞
回家去营造一个温馨的吃饭氛围

点评

一定很温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 09: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6-30 09:13:01 | 只看该作者
喜欢!我也是这个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7-18 09:42:06 | 只看该作者
说得是,努力培育温馨的家庭气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7-28 21:32:24 | 只看该作者
老公经常不在家吃饭,要让他看看这篇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5-13 11:07:5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们一家三口除了上学上班,几乎顿顿饭一起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5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46 , Processed in 0.076112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