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阅读与写作] 【zt】漫谈儿童图画书中的“微言大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20:12: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尚童 宝宝阅读





对马斯洛的误读
当我们谈儿童阅读,我们是在仅仅谈论阅读吗?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当我们在谈论儿童阅读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孩子成长到60岁的那种精神状态。
当然,在儿童尤其是幼儿阶段为孩子建立内心的安全感,这是非常重要的。弗洛伊德认为,只有建立了正常的亲子关系并从中获得安全感,儿童才会对家庭、对社会产生充分的信任,从而发展出自信的性格。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类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但很多时候,人们可能认为在满足基础层次需求的时候,比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的时候,就不必考虑爱与归属以及自我实现等,这其实是对马斯洛理论的一种误读。因为马斯洛在理论论述中清晰地指出,人生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那么就此,笔者也得出一个推论:
在儿童时期,基础层次上安全和生理需求是对儿童行为起到支配地位的,但是高层次需求比如自我实现需求也有必要存在。而且,在儿童时期,有意识地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熏陶式的“教育”将对孩子在未来的自我实现有极重要意义。
另外,如果说人包括“物质的人”(人们常说的“皮囊”)和“精神的人”,而精神的人的品质如何,也就是人品或者说人格如何(人们常说的品格或品行),这也将极大影响家庭、社会乃至世界的精神文明状态。
跟“小孩”谈“大事”
也许有人会问,这些大道理在孩子小的时候如何讲呢?我给我三岁的女儿讲《孔融让梨》她貌似不太明白啊?是的,确实不容易,但是不容易不意味着做不到。下面我们简要分享一个瑞士小故事《大事情》。

爸爸和儿子在一起散步。他们边散步边聊天,爸爸无意中说到:儿子,我们要做个有理想的人。三岁的儿子不太明白,他说什么是有理想?爸爸想了想说,有理想就是愿意做“大事情”。
孩子还是不明白,但是爸爸也没有再解释。
走着走着,孩子似乎有所悟,他问爸爸:“大事情,是说我做的事情应该像大象那么大吗?”爸爸笑了,回答他说不是。然后他们继续向前走。
走着走着,孩子似乎又有所悟,他问爸爸:“大事情,是说我做的事情应该像大楼那么大吗?”爸爸又笑了,回答他说不是。然后他们继续向前走。
走着走着,孩子似乎又有所悟,他问爸爸:“大事情,是说我做的事情应该像大山那么大吗?”爸爸笑了,回答他说不是。这时候,他们走到了海边,能看见远处的灯塔。于是爸爸说:“大事情呀就好像黑夜降临后的海面上发光的灯塔……
(插播笔者评价:引用网络流行语,汗,白天不懂夜的黑,小孩不懂塔的光。)
海边风起,浪花高溅。父子正要离开,这时浪花竟然把一尾小鱼卷到了堤岸之上,父子脚下。小鱼在陆地上扑扑腾腾眼见要一命呜呼,小男孩赶紧捧起小鱼在爸爸的帮助下把小鱼投回了大海。
在回家的路上,爸爸拉着儿子的手说:“儿子,刚才你做的就是大事情。”

故事完了,不知道读者会做何感想呢?孩子是否能够听懂爸爸最后的这句话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孩子不但能够听懂,而且对于他来说应该是非常震撼的,毕竟他曾经一路追问自己的父亲,什么是“大事情”却不得其解,但是最后却竟然自己身体力行做了一件“大事情”。我们都说“知道”了未必可以“做到”,但是如果反过来说呢?“做到”了是不是就“知道”了?我想是的,“做到”了也就“知道”了。
一旦达到了“因为做到而知道”的阶段,就不容易忘记。孩子在四岁后,已慢慢学会语言的应用,学习能力亦逐渐地增进,古人讲此时宜进行“童蒙养正”的教育。养正,是指培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趁孩子心性纯淨时,让他们耳濡目染正确的观念思想,潜移默化其气质,陶冶锻造其品格,此种乃是让孩子终身受益的教育。

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艺术家杨永青老先生就曾经说过:“为孩子们画画光凭热爱是远远不够的。爱只是一种动力。重要的是了解他们,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那是一门科学。做不到这一点,很难为孩子们画好画。为孩子们画画既要有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又要有孩子般的天真和幽默,而两者的统一是很不容易的。”是的,要了解儿童的特点,要了解儿童发展的科学。这些大道理孩子看了不但懂,而且影响深远。蒙台梭利在《有吸收力的心灵》一书中说:“儿童看待世界的方式与成人不同。儿童会凭借从周围环境中获得的深刻印象来建造心灵深处的自我。尤其在刚刚出生的那段时间里,他们更是如此。在婴儿期,人类凭借自身特有的内在力量形成伴随终生的人格特征。”

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在儿童图画书中,基于真善美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熏陶式的“教育”将让孩子获得的印象会形成他们的内在力量并形成伴随他们终生的人格特征。因为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人的品质!无论我们的孩子将来是成为科学家还是艺术家、是贫穷还是富有,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拥有这些品质!正是这些优秀品质迸发出来的光辉,使我们置身于光亮世界,为之鼓舞、受其感动、时时得到向上的激励。优秀的品质不分时代,这也正是人类文化最珍贵的内核,几千年文化传承中沉淀下来的最可贵的部分!
豆豆与和平有关系
最优秀杰出的图画书的文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与整理,字字饱含艺术家们在家的情感与理性认识。我们不刻意追求图画书的“微言大义”,如果图画书是好玩有趣的,能吸引孩子,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那就已经非常好了。但是,进一步讲,如果图画书可以做到既有趣好玩,同时又将“大义”润物细无声地表达出来,那将是非常可贵的。这样的图画书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尚童童书出了一本经典的图画书《豆豆!做个豆豆不容易》,这本书很生动地诠释了“微言”如何做到“润物细无声”。
孩子们对豆豆并不陌生。很多小朋友小名就叫豆豆,很多小朋友早就在吃饭的时候和豆豆成了朋友了。可是,很多小朋友都不太愿意吃豆,但是如果小朋友能够亲自体验一下种豆豆的过程结果也许就不一样了。故事就从春天里种豆豆的场景开始了。
“拖拉机,突突突。犁犁田,松松土。小哥哥,种豆豆,一颗颗,好辛苦。”
“雨点一滴滴,帮忙来浇地;太阳暖洋洋,豆苗快快长。”
“大豆荚,成熟啦,一个个,壮又壮。整整齐齐装进箱,豆豆旅行去远方!”
……
“坐飞机,坐火车,坐轮船……小豆豆要把地球都走遍。”
“小豆豆,喷喷香,盘子里面静静躺。一盘给丹丹,一盘给点点。”
“丹丹撇嘴又摇头:‘我有点儿不太想吃豆豆!’”
“点点摇头又摆手:‘我也有点儿不太想吃豆豆!’”
“别说不!”和和是耐心的小豆豆,“就来一颗,先试试!”
“对!给和和、平平一个机会吧!”
亲爱的读者,你发现了,原来啊,小包袱在这里。书里的小主人公是两颗小豌豆,一颗豆豆叫和和;另一颗豆豆叫平平。丹丹和点点后来爱上了吃豆豆,他们大声宣布:我们都爱和和平平!其实,在英文原版中是“We love peas!”在英文里,peas(豆豆)和另外一个词peace(和平)是谐音。真不容易啊,亲爱的大小读者们,你们说这妙不妙啊?
《豆豆!做个豆豆不容易》是一本特别轻松幽默的绘本。这也是作者安迪•卡伦创作的第一本儿童绘本。最初,安迪•卡伦只是想通过一个故事给孩子讲清楚,豆豆是怎样从田地里来到餐桌上的。后来他告诉孩子们,豆豆要走遍全世界,就是和平走遍全世界。豆豆统治全世界,就是和平统治全世界。在这本书里,安迪不但展现了卓越的绘画技巧,而且展现出了其讲述故事的高超功力。作为知名的英国剧作家,《豆豆!做个豆豆不容易》竟然是他的第一部童书作品,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最后,让我用《文心雕龙•诸子》中的一段话结束这篇漫谈:“嗟夫,身与时舛,志共道申,标心于万古之上,而送怀于千载之下。”儿童图画书是给孩子看的,给孩子看的不意味着小儿科,而是肩负着神圣的精神使命,需要“标心于万古之上,而送怀于千载之下”。无论是给孩子选书,还是给孩子写书,抑或给孩子出书,这一段话都应该时刻给我们激励。



0(1).jpg (124.09 KB, 下载次数: 1)

0(1).jpg

0(2).jpg (304.23 KB, 下载次数: 1)

0(2).jpg

0(3).jpg (147.85 KB, 下载次数: 1)

0(3).jpg

0(4).jpg (123.89 KB, 下载次数: 0)

0(4).jpg

0(5).jpg (73.47 KB, 下载次数: 0)

0(5).jpg

0.jpg (63.57 KB, 下载次数: 4)

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4-4-17 17:00:44 | 只看该作者
为文中的那个大事情点个赞。这故事真棒。
有一点,想说一下,别绷得那么紧。一个好的图画书作家,必然是一个有爱,懂得关怀孩子的人,作品中会自然流淌着“微言大义”。
我们中国大部分的儿童作家,倒是肩负着神圣的精神使命去写,但是作品写的是实在不好玩,味同嚼蜡。

点评

自然流淌其实也不难,大可甩开神圣的精神使命,用最真实的童真去写,不好玩才怪。和平统治全世界,不好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18 08:45
自然流淌其实也不难,大可甩开神圣的精神使命,用最真实的童真去写,不好玩才怪。和平统治全世界,一点儿都不好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18 08: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2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1:15 , Processed in 0.104317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