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开学了,给上三年级的王旺旺同学买了一套读库的日课2014,无它,只贪其淡墨着画,一课一图,把当年的民国课本梳理简化到低年级水平,然后配在日记本上,这样一点点的浸入式传统母语,对不到8岁的旺旺相当实用,没有五彩缤纷,不是动画版,只凭意象,仁、义、礼、智、信,情趣,家国、江山都在这平白明净的故事之中渗出,同时欣慰此时的旺旺终于可以接受。 在她理解喜欢上这套教材的此前(刚上一年级的时候看过,不甚感冒),我们在家亲子学习的是美国的加州教材,从小被声色绘本包围的旺旺自然很顺畅地喜欢这种IPAD上图文声并茂的形式。由 Macmillan 和 McGraw - Hill 两大教育巨头出版公司共同出版的这套教材,其自身的好随意百度,无用我赘述,随便列举其中的语文TREASURES,从一年级开篇的“每个人都不同”,到中间的移民文化,到其后的本土印第安人故事。 所有的故事, 就只是故事,让孩子们去自己体会其中人物的生活体验,从而形成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比如三年级的《石头汤》等,记得旺旺刚上三年级得知班主任即将换掉,在家里很是焦虑一番,开学前讲述加州三年级的开篇,一个老师也会有恐惧面临新环境的绘本故事,听后便很开心地去学校了,因为告诉她要回家表演你们新老师是怎么焦虑呢?孩子终于明白所有对新事物的恐惧不过是一层未知的窗户纸。 加州的教材里自然还有数学和科学,对照了下国内三年级开始的科学还比不上加州一年级的难度。从植物,动物,动植物相互依存,天气气候,季节,到固体,流体和气体等的学习全部是建立在科学不是背记常识,而是学会观察,学会问问题,学会去发掘和探索,然后把你得到的结论写下来这种理念和学习方法之上。关于加州教材其实可以专门探讨了。 回过头来说,在买日课这套日记本之前,早已给旺旺囤好了前两年曾断货的民国老教材:《商务国语课本》是张元济亲自校订,《开明国语课本》则由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这番郑重如今能想象得到吗?现在的文化名人或公知也许对教育的现状有抨击,对教改有呼声,但却可能也不屑于去编纂小学课本,现实说法既没名又没利,朴素说没人邀请,他们也难以介入。但这一波婴儿潮的孩子一天天在长大,等得起吗?所以力量单薄如我的爹妈,只有依靠彼时的大师们,和从网上偷窥而来的西方教材继续断层滋养这一代。 有人说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产生敏感。我的点点悲哀是在于旺旺最奢华的年岁里,最黄金的时间却浸泡在被广为诟病的教材中,所谓喧嚣的学位房利弊,所谓尖锐的高考改革在这教育的根本面前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