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1717 于 2014-2-19 11:11 编辑
攻略一、早做规划,提早预订。 一个比较长的假期,最好提前三个月就确定日期、目的地。这样做的好处,是定下规划后,就可以提前办理签证、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等等,这和临时去办理,价格相差会很大,尤其是出境旅行。 通常,提前90天就可以申请签证。如果经常去欧洲的话,建议从一个国家办理申根签证。这样办理几次以后,就可以申请五年多次往返的签证,省下以后再办理签证的麻烦。 在签证的同时,就可以预订机票(可改签),预订座位。而酒店则可以通过BOOKING.COM、AIRBNB等网站预订,选取可免费取消的,采用信用卡预授权,这样就不会造成任何损失。而且,提前预订,会省下很多钱。 签证下来后,则可以通过欧洲铁路中国公司www.europerail.cn购买境外的火车票,在国内就可以出票,十分方便。同样的,因为是提前购买,会有特价票。譬如,从巴黎到威尼斯的夜火车,六人包厢的车票,正价和特价会差别几十欧甚至一百多欧。 再有,提前预订,就可以和孩子一起从容地计划行程。也可以通过书籍、影视,让孩子有目的性地了解下目的地的相关文化、知识,激发孩子的兴趣。 攻略二、少而精致,深度体验。 带孩子去旅行,体验多于学习。所以,什么是最差的旅行呢?就是走马灯似的不断地转换着“酒店+景点”的出行方式。 有些人家长热衷于类似7天5国游的形式,觉得一次去得多,值。但其实呢,每个国家,每个城市停留不过一两天的时间,还要考虑交通和吃饭、休息。那么,在一个城市停留的时间还有几个小时呢?可以说,连东南西北还没弄清楚,就又走了。这样疲于奔命的形式,孩子根本不会感受到快乐,也就体验不到旅行的价值。 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和生活,就要停留多一些时间,至少3天以上,才可以略知皮毛。而且,不要贪图去过多少国家之类的虚荣心,这又不是竞赛。一个喜欢的地方,可以反复去,多次去。度假,是让自己开心,而不是让别人羡慕,满足自己的内心最重要。 攻略三:交通要细,日程要粗。 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国外的话,交通是特别占用时间精力,影响情绪的一大事情。尤其是从一个城市前往另一个城市的飞机、火车,时间卡得很紧。那么,就要把如何前往机场、火车站,如何乘坐地铁等事先查好,以免到时慌乱。现在的网络很发达,基本可以事前查询清楚。 而每天的行程呢,则建议不要太细,更多地随心所欲就好了。如果在一个城市停留三到五天的话,欧洲大多城市的核心区域都不大,基本上都可以慢慢地逛遍了。所以呢,每天大致选取一个方向,放松心情,去好好玩儿就可以了。 至于旅行的参考书籍,早年我挺喜欢LonelyPlanet之类的指南书籍。后来呢,我基本上很少喜欢那种捧着一本厚厚的指南书籍按图索骥型的旅程了。 实用的信息,我一般参考下日本JTB的《世界自由行》系列,这是我到目前为止看到的最为翔实的旅行参考书籍。可惜的是,只有台湾精英出版社的版本,一般在香港台湾才比较容易买到。 我越来越发现,相逢不如偶遇。当一处景致,一个角落,就那么突然地出现在眼前,就如同邂逅了一位老朋友一样的那种感觉,是最美好的。 攻略四、体验文化,体味生活。 了解一个城市,正如了解一个人一样,要长时间多方面,一点一点地去接触、体会。 所以呢,我建议不要总是住在品牌酒店里,可以尝试住一些个性酒店,公寓酒店,民宿酒店……这些酒店不会千篇一律,而是每个酒店,甚至同一个酒店的房间,都会有不同。而一些公寓式的酒店,其实就是主人的生活品味的体现。住一个酒店,就是和一位当地的人深入地交流,十分有趣。 并且,如果去一个城市多次,最好每次住不同的区域,以体验不同的风情。就如同北京的西边、东边会有非常大的不同一样,别的城市的每个区域,也都各有特色,也都是这个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很值得去了解。 譬如巴黎,可以住下左岸拉丁区,巴士底附近,卢浮宫歌剧院附近,埃菲尔荣军院附近,甚至,胆子够大的话住下蒙马特。这样的话,你就了解了多个层面的巴黎,多个面孔的巴黎。 还有,我们都知道,旅游区并不代表一个城市真正的文化。要想深入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和生活,除了去博物馆、美术馆之外,还要多去一些生活区域、文化区域。带孩子去下周末的市集、手工作坊,逛逛跳蚤市场,参加一些市民的表演,都是非常好的活动。 攻略五、品质旅行,生活方式。 很多人一旦去旅行,有两种极端的方式。一是极简主义,就是旅途中一切从简,吃也凑合、住也凑合、穿也凑合,总之,就是委屈自己,成全旅行。另一种,则是极奢主义,所谓穷家富路,平时在家很节俭,一出门就大手大脚,住贵的酒店,吃贵的餐厅,坐贵的飞机,总之,奢侈一把,犒劳下自己。 我觉得,这两种都不可取。因为,我想旅行越来越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我们会经常短途、长途地去旅行。那么,我们就没必要非要把旅行当作特别的生活去对待。 如果你有跑步的习惯,不妨带上跑鞋和运动衣,在塞纳河畔晨跑;如果你有喝茶的习惯,不妨带上一个旅行茶壶,在罗马的庭院里,泡上一壶水仙;如果你有绘画的习惯,不妨带上画笔画本,在山间桥头,画一幅速写;如果你有阅读的习惯,不妨带上一两本好书,在等飞机的时候乘坐火车的时候,读一读文字…… 保持我们已有的生活品质,同时,也积极地接受旅行中的新鲜生活元素,不是很惬意,很美妙的吗? 攻略六:罗列清单,旅途从容。 家庭旅行中,毕竟是一家几口长时间地外出生活,一些必备的物品是必须要准备充分的。 下面,是我自己归纳的七类50多项清单,仅供大家参考。可以根据每家的具体情况、旅行目的地等做调整。另外,我也会专门为小丸子列一个物品清单,因为每个孩子的兴趣不同,就不列在这里了。 出境游物品清单 证件类:护照 机票确认单 酒店确认单 保险单 复印件 行程单 身份证照片(可办地铁周票) 物品类:手机(充电器) 充电宝 照相机(充电器) 转换插座(可购买万能插座,一个就可以亚欧美通用) 保温水壶 备用眼镜 小锁 小笔记本和笔(非常有用,购买车票等可写给目的地车次等给售票员看) 茶叶 茶壶 饭盒 筷子 名片(注意带:酒店登记时,不用填信息,直接给前台一张即可) 用具类:指甲剪 小剪刀 剃须刀 起瓶器(喜欢美酒的必须带,记着托运)牙线(牙签) 棉签 针线包 拖鞋(或布鞋,境外酒店大多不提供)毛巾 纸巾 湿纸巾 旅行枕头(长途旅行必备) 药品类:感冒药 溃疡散(西餐蔬菜少,中国人容易得溃疡)黄连素 创可贴 衣服类:必备衣服两套运动衣 一套运动鞋 内衣袜子若干 洗护类(很重要):润唇膏 洗发水 香皂 牙刷牙膏 消遣类:图书(含旅行指南书籍)玩具 画本 画笔 食品类:少量巧克力饼干 特别类:外币(在国内就换好,国外手续费很贵) 零钱(最好单独一个零钱袋,可以付小费,买小物品) 备注: 本文图片来自我特别喜欢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士的赫尔曼·黑塞。对于黑塞,很多人都还不太了解,其实他是20世纪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受欢迎、影响最大、拥有读者和研究者最多的作家。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53种语言,有742种译本,总发行量达3000多万册。全世界研究黑塞及其作品的专著达50余种,在日本,有专门的黑塞研究会,在美国,甚至有以他的作品为名字的乐队。 他42岁时,离开瑞士首都伯尔尼,来到南方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小镇堤契诺。他在那里简陋的房屋里思考、写作,一有空便背上画架,描绘树林、葡萄园、村庄。他在那里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创作之余和农人、村民闲话家常。在那里,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随笔,以及3000多幅钢笔画、水彩画。 堤契诺之于黑塞,正如瓦尔登湖之于梭罗。如果说梭罗构建了美国人独立、自由、平的精神,那么,黑塞则是唤起了全世界人民的“自然良知”。 真心希望大家也喜欢黑塞和他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