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0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别让隔代教养演变为家庭战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0 14:51: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4-01-10 汤佳珮

近年来越来越多双薪家庭的产生,因为工作繁忙或居住地点不同,催生隔代教养的抚育模式。不过隔代教养也衍生了许多问题,并难免会造成代间冲突。该如何与老一辈沟通对孩子教养的不同意见?看完这篇文章,相信妈咪会更为了解。

两代共教养 创造双赢新局面
狭义的隔代教养
    什么是隔代教养?其实有狭义与广义之不同定义。狭义的来说,隔代教养指的是祖父母为孩子的主要照顾者,中间世代的父母或是因为离婚、死亡、遗弃等原因而完全没有抚养孩子。此种隔代教养经常可能衍生许多问题,也易陷入经济弱势的窘境(爷爷奶奶已年迈、没有工作能力,却又还要照顾孩子);若是长辈年纪太大,在教养孩子上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世代的隔阂加剧,师范大学人类发展与家庭学系林如萍副教授表示,年老祖父母教养青少年孙子女,此种狭义的隔代教养经常会出现“年纪大的辛苦,年纪小的抱怨”之情形。

广义的隔代教养
     我们一般常听到的隔代教养则是广义的隔代教养,指的是长辈协助照顾孩子,通常出现在双亲皆须工作的家庭,比方上班日孩子住在长辈家、父母周末才带回;或是全家与长辈同住,父母亲每天下班后再接手照顾孩子等,依每个家庭的需求不同而有不同的教养型态。这种隔代教养的特点在于长辈所扮演的角色仅为“协助”而已,父母亲仍为主要照顾者。即使大部分的时间孩子都由长辈照护,不过真的发生事情时父母仍会到场处理。

选择请长辈照顾孩子的原因
     以广义的隔代教养来说,既然现今社会有这么多照顾孩子的选择,如托婴中心或聘请保母,为什么父母亲仍要选择将小孩交由长辈照顾?林如萍副教授表示,原因主要是以下四项:
*祖父母乐于与孙子女相处,主动表达照顾孙子女的意愿。
*因经济因素考量,可省下保母费用。
*期望孩子获得安全的照顾,父母担忧将孩子交由陌生的保母照顾可能不安全,也顾虑健康风险,如担心与其他小朋友在一起会有群聚感染的危险。
*考量照顾的方便与稳定性,例如即使是假日加班,也可以将孩子临时托付给祖父母照顾。

隔代教养案例分享
案例1    

爸爸的故事分享:“我是职业军人、老婆是老师,我的放假时间比较不固定、而老婆则是白天都不在家里,所以平常白天都是我爸妈在带孩子。我觉得爷爷与奶奶在教导孩子方面学问知识的确略嫌不足,不过在教养孩子基本礼仪的方面则教得还不错。交由爷爷和奶奶管教孩子,缺点主要还是爷爷、奶奶都会舍不得处罚小孩,所以当爸爸的我有机会当然也要扮黑脸管管孩子。别看孩子还小,他们都会分辨谁是白脸、谁是黑脸了,也会看大人的脸色。其实孩子如果做错事,本来就应该接受适当的处罚,若对孩子的要求都有求必应,就会使孩子成为草莓族。我觉得因为家里只生了一个小孩,所以长辈会比较宠爱;假使生了好几个孩子,长辈对孙子的关心就可以被平均分散,所以我们也打算再多生两个弟弟妹妹。既然家里的人不会把爱都集中给予同一个孩子,那孩子应该就不会有被宠坏的问题了吧!”

案例2
    妈咪的故事分享:“因为我与老公都是从事服务业,周末假日不一定能够排休陪伴孩子;平常日下班也很晚,回到家孩子都睡了,所以明明与孩子住在一起,却很少能在孩子清醒的时候陪伴他。孩子每天都与我的公公、婆婆一起生活,睡也睡在一起、吃也吃在一起,婆婆还打趣说孩子应该是她上辈子的恋人,才会这样离不开她呢!公公的年龄已经73岁了,不过身体状况维持得还不错,空闲时还会去打击练习场锻鍊身体。公公拥有大学学历,英、日文都具有基础之上的能力;婆婆则是58岁、国中毕业,煮饭与处理家事的能力一级棒。我个人认为公公与婆婆将孩子养育得很好,孩子现在每天已经养成固定的生活时程表,比方几点要吃饭、几点睡觉、几点才可以玩耍等,都已经逐渐定型,孩子也不太会耍赖。身边有很多朋友的孩子也是给公公婆婆带,我经常听到她们抱怨,长辈的许多习惯她们都不能认同,比方有朋友的公公、婆婆总是用自己的嘴巴先咀嚼食物,再将食物吐出来喂给宝宝吃,这样就不用怕宝宝吃的食物太大块噎住了。我的公婆则比较没有什么特殊习惯让我觉得难以忍受,更庆幸在我工作繁忙的时候,有他们帮我照顾孩子。”                                   

案例3
    妈咪的故事分享:“因为自己开店做生意,平日很忙碌、老公也要上班,所以孩子就委托婆婆照顾。婆婆没有与我们住在一起,所以平常孩子都在婆婆家,周末的时候我们夫妻俩再把孩子接回家来住或是直接去婆婆家住。婆婆以前的工作就是保姆,所以我比较不担心孩子的养育问题。不过婆婆老是说,最难带的其实是自己的孙子,与带别人小孩仍然不太一样。因为是自己的亲孙子,所以更加疼爱,孩子一吵就抱抱或买玩具给他,带起来也格外辛苦。虽然周末才看得到孩子,但孩子看到我时还是很黏我,这也让我松了一口气。不过虽然婆婆以前是职业保母,照顾起孩子比较有保障,可是也会造成一个小问题:婆婆常会指定孩子的用品要使用哪一个品牌,这也让我们之间有时候产生小摩擦,我会觉得『为什么我这个做妈妈的,却完全不能替孩子做主』;加上如果和婆婆一起带孩子出门,婆婆也会指定孩子要穿什么衣服,更会加深我无法替孩子做主的无力感。不过以耐心来说,婆婆比我对孩子有耐心多了,也都坚持温和劝导、不打孩子。我觉得隔代教养的好处就是家长多了很多个人的时间与空间;缺点则是必须听从长辈的教养方式、与小朋友的互动也少了许多。不过由于我的孩子很怕我与老公突然丢下他消失不见、很没安全感,我与老公也在考虑是否要把孩子接回来自己带了。”
  
祖父母与父母之间的冲突
    如果是由祖父母主动提出要照顾孙子女,那么祖父母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和抱怨会比较少一点,毕竟是出于本身的意愿;如果是父母主动将孩子托付给祖父母照料,祖父母就比较容易产生抱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也有一些“摆不平”的问题,比方说:哪些花费是祖父母要支付、哪些是父母要补贴?如果父母假日经常加班,导致祖父母连假日也必须照顾孩子,祖父母就可能会向父母抱怨:“你周末可不可以不要加班?我也需要休息耶!”另外最常见到的冲突就是祖父母与父母之间,对于孩子的教养观念不一致。我们经常听到父母会有类似的抱怨:“真的很受不了婆婆都这样照顾小孩耶!可不可以不要这样做?”林如萍副教授指出,普遍多数人的观念都会认为“老一辈的观念都比较传统,教养观不正确”,不过有时候是因为抱怨的人不是孩子的主要照顾者,在一旁发表意见会比实际执行来得容易。

将心比心,并给予具建设性的建议
    当父母下班回家,看到长辈带着孩子一起在看电视时,往往会不悦地说:“妈,妳不要给宝宝看电视啦!”林如萍副教授指出,如果偶尔看到老一辈与孩子在看电视,有可能是因为一整天照护下来疲倦了、想休息一下,她也曾见过有的妈咪这样对长辈抱怨,但轮到周末自己带孩子时,妈咪本身也忍不住带孩子看一下电视。人总有疲倦的时候,很难要求某件事情完全不做;若想要求长辈,也应该尽量提出具体替代方案来建议“不然你们可以那样做”、并给予长辈执行建议所需要的资源,而不是一味地要求长辈“不要这样做”。若是发现长辈很常让孩子看电视,那么就要去探讨原因,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除了看电视之外,长辈没有想到其他的事可以与孩子互动?这时候父母就应该提出具体的方案,比方买图画书交给长辈,协助长辈改善与孩子互动的模式。当年轻一代觉得老一辈的某些行为不妥当时,应先问自己“我可以做什么来支援长辈?”想出其他具体方案来支持长辈,远比只是禁止长辈的某些行为来得妥当。

002.jpg (20.83 KB, 下载次数: 0)

00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0 14:52:10 | 只看该作者

(二)

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两个问题
    如果父母亲已经想出一些具体方案、并以温和的态度建议长辈,而长辈却完全不听从进而发生冲突时,父母亲就必须问问自己两个问题:

1.“这真的是因为隔代教养所产生的问题吗?”
林如萍副教授表示,若祖父母与父母在教养孩子的方面产生歧见进而发生冲突,有时候并不一定是隔代教养所造成的,也未必是老人家太疼爱孩子或观念太传统,有可能是祖父母与父母之间原本就有问题存在,隔代教养只是表征及让不满情绪爆发的最后一根稻草。应回头思考问题的症结点,比方是否为婆媳沟通不良等,再由基本层面去改善、化解既有心结。

2.“这是不是因为我对孩子的期望太高,所造成的落差感?”
目前社会少子化,许多父母都只生一个孩子,理所当然会想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享受及最优质的教养方式,所以比较容易对长辈的养育方式感到不满意。不过爸妈应该要考虑到一点:每天照顾孩子其实很辛苦,尤其长辈的年纪又比较大、体力上可能吃不消,与其对养育方针抱持高期望的理想,不如折衷、别太苛求。若是长辈做不到的,父母亲可以等到周末自己来做,比方长辈平常没体力带孩子去郊外踏青,那么父母周末可以自己带孩子出门,别把期望都放在老一辈的身上。林如萍副教授也指出,有些案例的父母可能会设定双重标准,希望老一辈多带孩子出门走走、但到了周末假期轮到自己带孩子时,却窝在家里不动。这类父母常说:“我平常上班很累耶!周末没力气出去啦!”不过老一辈带孩子也很辛苦,双方应体谅彼此,设定合理的期待与要求。

两代“共教养”,并善用第三方客观意见
    若希望长辈能够听从自己的教养建议,有时候也可以透过客观的第三者来传达意见。有些长辈可能会抱持着这种想法:“连孩子的爹都是我抚育的,为什么我要听孩子的爹的建议去抚育孩子?”这时候可以尝试藉由第三者客观的角色或权威书籍去变相说服长辈。林如萍副教授建议爸妈,说不通的时候可以提供权威育儿杂志或书籍试试看,有时候专家的意见比较容易被采纳。另外,祖父母与父母也经常会有“决定孩子照护方式的主控权”之争,两代都想自行决定该如何照顾孩子。不过最好的方式其实是“共教养”,也就是两代共同抚养,没有一代有绝对的主控权,而是改采共同协商的方式、共同合作,别用“不”字沟通,而是提供合适的建议:比方长辈不想带孩子出门,父母可进一步询问原因,例如有些长辈是担心孩子出门会着凉才不爱带孩子出门,这时候父母可以建议:“那我帮宝宝买一件比较暖和的外套好不好?”虽然只是琐碎的日常对话,不过只要态度委婉且意见具建设性,他人也比较容易听得进去。

隔代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优缺点
    对孩子来说,隔代教养的优点为拥有安全且固定的照护支持系统,孩子的情绪发展也会比较稳定,不会造成孩子长期在保母家流浪的局面;而且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所照顾,也能加强亲情之间的连结;另外曾有一项研究指出,小时候由老一辈带大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对老年世代较为友善。不过当然隔代教养也有其缺点,一则是对长辈而言,如果长辈的年纪太大、健康较差,照顾婴幼儿当然会对本身的健康造成负担,隔代教养会演变成一种“爱的劳务”;一则对孩子而言,长辈可能会太过于疼爱,不太要求规矩与纪律、甚至让孩子予取予求。孩子被宠坏之后,父母要教育起来就更加困难,所以一旦发现孩子个性的养成出现问题,父母亲即应建议长辈采取两代“共教养”的方式,尊重彼此的角色,不仅相互合作、并尽量建立一致的教养步调,双方也要加强沟通。

隔代教养,不一定会导致亲子关系日益生疏
    林如萍副教授表示,隔代教养是否会导致亲子关系日渐生疏,要取决于“母亲涉入照护的比重高低”而定。如果母亲根本没有扮演好应有的角色,使孩子看到母亲的机率微乎其微,那么当然会日渐生疏;若是母亲看到孩子的频率较为频繁且固定,比方每天晚上能看到孩子,便比较不会有亲子生疏的问题。其实即使无法全日都陪伴孩子,母亲也仍能透过对孩子关心的问话,来参与无法和孩子一起分享的时光。比方每天晚上接孩子回家时,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也别忘记问问孩子:“你今天在爷爷那边有没有乖乖呀?你们今天做了哪些事?”以询问孩子一天生活的方式,让孩子分享不在母亲身边所发生的生活点滴,就可以缩短两人之间的距离。如果祖父母与父母是采取共教养的方式养育孩子,两代之间合作得越好,亲子疏离的问题越不会产生。

隔代教养,该如何与老一辈沟通
1.不要只是下指导棋,也别奢望一下就改变现状
如先前所说,沟通最忌讳以“不”作为话语的开端,比方看到长辈给宝宝吃甜食,最好别说“不要给宝宝吃甜食!”也先不要明订“完全要改掉”的目标,可以设定一个较能做到且合理的短程目标,比方请长辈先以较为健康的零食替代高甜度零食,采渐进改变的方式来控制零食的质与量,让长辈与孩子都能逐渐适应这种改变。断然说“不行”,也无法立刻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

2.发现问题,应先感谢长辈教育孩子的辛劳
    有发现问题就要与长辈沟通,但不要直截了当向长辈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点,而应先肯定长辈照顾孩子的辛劳,再婉转地提出自己想说明的问题。

3.不要一次列出所有不满的地方
    在长辈对孩子的养育方面,妈咪若有很多地方都不满意,不要一次全部讲出来。一次将问题全部列出来,会让长辈觉得“天啊!我帮妳照顾孩子这么辛苦,妳对我却有这么多不满,根本没一件好事嘛!”进而感到心灰意冷,也会造成双方之间的二度摩擦。如果妈咪对于长辈有很多地方都看不过去,最好只挑妳觉得最严重的问题先与长辈提出讨论,一次提的问题少一点,长辈心里也会比较舒服。

不要忘记:自己才应为照顾孩子的主角
林如萍副教授指出,隔代教养的生活型态建立久了,许多妈咪就会忘记“自己才应该是需要对孩子负责的角色、才应为孩子的主要照顾者,长辈只是提供帮助的协助者”。当妈咪将自己抽离于责任领域之外,往往会陷入将全部责任都推到长辈身上的思维。也提醒妈咪随时别忘记,其他人都只是在帮助妳,不应对试图帮助妳的人过于苛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1-21 13:51:34 | 只看该作者
确实是这样,虽然假期孩子在奶奶身边很多事情没法保证,但毕竟孩子被照顾得很好,又让我们有了自由时间还非常放心,
一直还是很感谢奶奶的。
明年还会想办法让奶奶来这边帮忙,这样早晚我还可以使上力,效果应该会更好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1-22 14:22:08 | 只看该作者
冲突只是源于对 “家长” 这个词的含义理解不同,必然会产生的。

不过,当将来我们的孙辈出来时,这个问题肯定就淡很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3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1:24 , Processed in 0.07606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