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4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孩子选择放弃的时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5:4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孩子在参与活动时遇到困难表现出畏难的消极情绪,那么家长在面对这个问题时通常采取的是鼓励,劝导,批评等一些方法,但有的时候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孩子的行为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那么如何更加客观,有效的处理这个问题呢?我们在近期的一次儿童团体游戏中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一个年龄偏小的孩子在按照规则进行游戏的时候失败了,这个时侯,这个孩子非常沮丧,对自己的行为非常懊悔,并不断地抱怨着,情绪消极。针对这个孩子表现出的现象,指导老师并没有马上对这个孩子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而是耐心的观察孩子的表现,认真地倾听孩子表述的内容,然后待孩子情绪稍微平静之后,认真的询问孩子是否愿意在公平的规则下继续参与游戏还是选择退出,孩子在认真的思考后表示继续参加游戏,并且情绪很快平复下来直至完成游戏目标。
通过这个处理过程,我们其实看到了孩子在参与任何游戏的时候都有出现失败的可能性,但是关键在于孩子如何看待参与行为,当出现问题时,表现出消极情绪其实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他的情绪是否被尊重和理解,责任是否被转移。当他的失败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关注和理解,孩子的消极情绪就没有得到释放,他仅仅是需要他人来理解并关注到这些情绪的存在,并得到被认同以促进再次参与游戏的决心。所以,是否再次参与的责任还是需要孩子自己来承担的,他需要动力来克服内心的焦虑并迅速做出抉择。当游戏的兴趣和决心大于焦虑和胆怯带来消极情绪的时候,孩子自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他也会从这次失败中获得挫折体验并成长的经验的,这是非常有助于孩子建立新行为模式的良好契机。
所以,家长和老师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受挫经历,耐心观察,认真对待,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让孩子自己决定,不要代替孩子选择,造成责任转移。

点评

赞!对家长和老师来说,考验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6 08:35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5 收起 理由
瑜珈 + 5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4-1-6 13:35:22 | 只看该作者
非常专业的分析。但我们一般看到孩子沮丧的时候就会忍不住插手了,看来还是自己要多修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1-7 12:10:0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我家比较严重。遇到难一点的事不管是玩还是学,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哭喊,然后不停地说我不会,无论怎么鼓励都不愿意自己多尝试多努力。他的愿望就是父母能够直接插手帮他做或者指点他怎么做。从很小时玩玩具就开始这样。学走步时也不是像别的小孩那样喜欢自己跌跌撞撞走,而是恨不得妈妈整天抱着他。依赖性和情绪控制都有很大问题。他所有的哭几乎都是因为这个问题。平时并不胡来,也不会撒泼,但只要遇到点困难就开始大哭,几乎每天都会哭。听着他总哭真是头都炸了。他自己也觉得哭不好,想忍就是忍不住,几乎已成为一种条件反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20:56: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零距离 于 2014-1-7 21:05 编辑

您说的问题很常见,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父母如何对这样孩子的依赖行为作出反应的?
固然遗传因素有内向外向的性格气质类型,但是后天环境对孩子的成长的影响更是十分重要的,孩子会根据父母对自己行为的反应来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例如,我们在一次为一个患有分离性焦虑的孩子做心理评估时就发现孩子的母亲对孩子的依赖性为就表现出过度关注,使孩子没有得到正确行为的引导,使孩子每次产生依恋和依赖行为时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正确回应。当孩子哭泣着被动进入活动教室后,母亲表现出异常的担心,当孩子经过游戏调和后情绪平静的出来相见后,母亲焦急的一句:宝宝想妈妈了吗?宝宝害怕了吧?妈妈在这,没走!孩子顿时放声大哭,使孩子刚刚消退的消极焦虑情绪再次泛起。在后期的家长辅导中,这位母亲也感到了自己的不当行为反应对孩子的直接影响也是导致孩子产生过度依赖和焦虑的因素,首先改变了自己对孩子消极情绪的不良认知,从而迅速调整了当孩子出现不当要求和退缩行为时的策略,客观观察孩子的诉求是否可以给与适当指导及采取何种干预措施,逐渐使孩子摆脱了焦虑情绪的影响并开始进入社交游戏环节。
所以,当你希望孩子出现积极地正确行为的时候,一定要自己知道如何应对孩子的不当要求,使用消退,漠视,惩罚,肯定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反应模式,这样你一定会看到孩子的变化的。请记住!孩子的眼泪有时并不都是因伤心而来,在很多情况下已成为儿童对父母施加压力的手段,目的是影响父母满足自己的不当要求,而这也是这类孩子社交手段贫乏的问题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8-23 11:07:3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啦,非常感谢!!!!
[发帖际遇]: wojiabaobao_200 在新儿教收获很多,贡献了 1 金币,想收获更多,多转转,多分享吧。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0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3:55 , Processed in 0.222347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