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elenminli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外活动] 妈妈爸爸们的读书楼

  [复制链接]
111#
发表于 2014-5-4 08:45:23 | 只看该作者
5月4日

读完了《万物既聪慧又奇妙》。

这本书是在《万物有灵且美》之后的,作者参加皇家空军时期,对兽医生活的回忆。
文风没有什么差别,仍然是有趣的动物故事,中间穿插描述了不少人物。挺有趣的是海轮要生产时,吉米从军队中偷逃的过程,我深深觉得人性的力量的美!我想刻板的人,可能会严格遵守军队的秩序的,往往会“牺牲个人利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14-5-7 11:46:57 | 只看该作者
最近读的两本书.
《源泉》。 看到网上有人推荐, 又看了一下当当网的评价, 很多好评。 可读后觉得名不副实,像好莱坞电影剧本。 首先不合逻辑,其次人物造作,再者通篇很多的长篇对白,阐述作者自己的思想。总之,我不会给儿子推荐这本书。
《杀死一只只更鸟》我看中译本,儿子在读原版。 这本书真的很喜欢, 觉得每个中学生都应该读一读。引发很多思考,如何做人,如何看待周围的人,什么是平等,如何面对不公和社会成见...

点评

mark:《杀死一只只更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3 16:44
是纸质书. 还一直是看纸质的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25 10:21
读的原版是买的纸质书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2 07:41
《杀死一只知更鸟》,老是看到被推荐,记下了,假期给他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7 12: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2014-5-7 13:13:04 | 只看该作者
春天不是读书天 妈妈的读书记录(四月份)(Updated)

1. 《金银岛》
看完了。真的好看,充满了早期英国开拓者的精神:勇敢,勇敢,勇敢。也相信一点点运气的作用。

2.《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
终于看了一本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书。嘶啦嘶啦的,看得很畅快。

3、《世界经典小小说选集》
之前看了1/3,继续看这本书。看了一篇鲁滨逊的续集,很唏嘘啊!今天早晨,在公交车上看了莫泊桑的一篇,也回味久久。
即便是消遣用的文学作品,也建议看大家的。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文字,他们的布局,都不是普通作家能比的。

4、《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这是文学,或者说,是通俗的历史读物。龙应台的文笔很好,阅读时,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血泪和痛楚。
有做历史的人,在较真,认为龙应台太过春秋笔法。但作为我们这种没多少学识的读者来说,“把看不见的历史变成看得见的”,这就足够了。
另外,中国人骨子里就有残忍的一面在,而且这残忍的一面,总是更多地面向自己同胞。不要以为有孔孟之道、老庄哲学,不要以为发扬光大了舶来品“佛教”,就想当然地认为我们很文明。坦白说,也许正是因为过于残忍、过于野蛮,才需要这类哲学来教化呢。

5、《知乎 - 来!来拿10亿美元》
书名很诱惑,内容很理性。各行各业都不容易。上班的羡慕做小生意的,做小生意的,却也羡慕朝九晚五的。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这种元思考才是最重要的。认真上班,上好班,认真做生意,做好生意,认真上学,读好书。我反对不切实际地羡慕和追悔,因为没什么意义,根本就是浪费时间。

6、《大江大海骗了你》
李敖说的是事实,龙应台说的当然也是事实。即使不看史实以外的评论,你也会得出中国人骨头里是残忍的结论。谁当政都一样,比日本人有过之无不及。
但坦白说,我觉得写文章,还是一件值得认真对待的事。what to say和how to say的问题。我不喜欢李敖的文风,不喜欢他那种对人又对事的作风。犀利不等于谩骂,哪怕是学富五车的历史学家,再有思想,再有见解,骂人家“不修边幅的洋人弃妇”,总是缺乏风度的,这样的文字很难博得我的好感。

7、《从美国看到世界》(翻译:邹韬奋)
罗斯福新政那一段的介绍和评论让我学到很多知识。身边有同事炒股,有时候会讨论经济大环境。我觉得从这本书里学到的知识,让我想明白了很多当下的问题。
邹韬奋的翻译很好。至少该乐的时候,我都乐了。邹的文笔是那种非常优雅的中文。不徐不疾的。是啊,如果有一天我写中文邮件,也能用这么从容的节奏,用这么节制的笔调,那说明我的工作能力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8、《武侠,从牛A到牛C》
又想起当年在天涯上追随“大脸师太”的痴迷了。同为女生,她是博士,是灭绝,我是硕士,是李莫愁,我真是太喜欢她犀利的文笔了。这本武侠书评,是我看到最好的,最有自己insights的。嬉笑怒骂皆文章,看透世事女博士。
看到前言里的一句话,“谁说女博士不如男”。哈~~很高兴找到这本书的kindle版,让我快乐地度过公交车时光。

9、《The Sands of Time》(Sidney Sheldon)
每个月都会看一本英语小说。这是今年看的第三本了。我很喜欢Sidney Sheldon铺陈故事的方法,所以三本书中有两本是他的,还有一本是他粉丝的。
在公交车站晨读。故事一开头,就残酷血腥,却又令人热血沸腾。忍不住大声读了几句。旁边一个男生问我“同学,这是考研的英语吗”。
王家卫有一部电影,《时间的灰》(装13了吧,不就是《东邪西毒》吗?)。看完小说后,会看看这部电影。时间是最有力度最有杀伤力的东西。

10、《你是人间四月天》
我不怎么喜欢这种文风。

点评

mark:《金银岛》《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从美国看到世界》(翻译:邹韬奋)《武侠,从牛A到牛C》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3 16:43
悲观和乐观,不是自己能决定的。日本人那个,因为我始终在现场,所以没有可能乐观。算啦,不谈这么严肃的问题了。我5月份还读了《长征》,到时候又有得说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5 10:24
谁说我没听你的呀,我知道了你对李和龙的看法,而且也很认可啊。关于日本人的,也一样啊,你有感受我也有,开会的事情我也有经历,是像你说的那样,不过,我就多说了一点,就是有些东西别看得太悲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5 10:20
只是看过书后的感想而已。就是这么想的,所以我手写我心。其实我也觉得跟你像是一个宿舍说梦话,各说各,却谁也没听谁的。不谈这个了。我5月份的读书记录都写了一半了呢!俱往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5 10:09
不寻常,你最近不会是哲学类书看多了吧,为啥不管多远的路,都能扯回到怎样看待问题上来,搞得我云里雾里的,不知对方在说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5 09:58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3 收起 理由
小荷听雨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2014-5-9 13:01:31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钱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

挑灯夜战,在Kindle上看了这本书。相见恨晚。我怎么没有早点翻开钱穆的书呢?我多希望一位大师,这样娓娓道来中国的历史,这样激情万丈地跟我讲匹夫匹妇之志。钱穆的文风比南怀瑾更得我心。当然,我也是喜欢南怀瑾的。也许我早生几十年,很难说会不会走上周作人、胡兰成那样的路。我很难说。

我之前一直仰钱穆的大名,却一直没有看他的书,是因为我更早时候,大约是大一的时候,看过余杰的《冰与火》,看过里面一篇名叫《我来揭钱穆的皮》的杂文。对于余杰举的例子,我也深以为是。我曾经不眠不休,甚至想去北京看看余杰。

我觉得,把钱穆的这本书和余杰的文章结合起来看,是比较好的阅读方式。符合critical thinking的需要。可以想一下,为什么钱穆当时要那样说。而余杰的愤青到底有没有道理。然后形成自己的见解。其实,最应该最有价值的做法,还是找出相关话题的史书,去看一看。然后,再去思考,钱穆说的够不够客观。

我始终觉得,写在书里的观点,尤其是文史类的,本无所谓对错。更何况,史学家的想象力和分析力本就是他们作品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钱穆的大师风范和余杰的热烈如火同样让我倾心。相比较而言,我更愿意沉下心去,认真地拜读钱穆的作品。然后,像余杰那样,“铁血丹心”地生活。其实反过来,也许我会更轻松些。但没办法,这是我的选择。

利用午休,匆匆留下一小篇感悟。

点评

mark:《中国历史研究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3 16:36
看书还行。看书很清醒,生活很糊涂。当我把《数论概述》当成厕所读物看完后,我觉得我大脑很丰满,几乎没有小脑,只有脑干还在充数,不均衡地活着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3 17:52
有见地!更可贵的是这思考还能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运用。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3 09:28
我是丫丫的粉丝。还在等丫丫的新小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2 10:28
这样的介绍真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2 10:07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5 收起 理由
helenminliang + 5 谢谢这样的介绍,我也很想去看了,文人打仗.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发表于 2014-5-11 20:38: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大姑娘 于 2014-5-19 07:57 编辑

11 教育应该不一样,终于看完了
作者主要是对台湾的教育现状提出了质疑,并指出解决办法。从书里似乎看出,大陆和台湾的教育现状都有很多雷同的地方,比如许多专科学院升格为大学,硕博士大量增加,而高职和技工的教育却日渐衰落。大学资源面临过剩的危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一方面不容易找到工作,另一方面也不知道自己的职业方向。
也许现在的中考分流,也是基于本书作者的这种忧虑吧。但如果不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和工作环境,不把教育的改革进行一条龙的管理和改善,这个改革恐怕也难以为继。

15 乔布斯传,听到55集
开始明白乔布斯确实是个领导型人才,他也许不擅管理,但却是那个站得高看得远的领军人物。

17 邻家的百万富翁:美国富翁的惊人秘密,读完
最羡慕书里的一句话:我不喜欢和不喜欢狗狗的人住在一幢楼里。然后他就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搬到独立的房屋里了。

19 向前一步,暂停。

20 高薪水比不上会理财
手机上下载了一个APP,里面有好几本理财书,打算都过一遍,也不知道能不能学到东西

21 低智商社会,日本人写的
刚开始看,大概是对日本的现状不太满意吧。思考力和创造力缺失,难道还会比中国更厉害吗?

点评

发出的指令。我们发现规则不对,会有要求和不满;他们好像不会,他们认为这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样虽然好管理,但是思考力和创造力的缺失,难道不更厉害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2 14:38
也不知道受地域岛国的影响,还是二战后成长起来的优越感,总之综合在一起就是很怪。他们非常尊重规则,也尊重强者。但是做过头了,就变得没有原则,我也不知道怎样形容。有时我感觉像一台台机器,坚定地执行每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2 14:30
仅仅是在日本公司工作过,与典型的日本人打过交道,所以我想即便我有那样的想法,也是以偏概全吧。简单的说,中国人日本人,都有优缺点,我们的缺点似乎还有改善或淡化的可能,他们就很难说,总感觉包容性不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2 14:22
同时看这么多,真棒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2 14:21
tricom163,为什么说日本的缺失比我们厉害呢?很好奇,也很想听你的分析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2 12: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4-5-12 09:41:50 | 只看该作者
《两宋风云》袁腾飞,在车站等火车的档儿看完了,当小说看。
现在《中国历史风云录》陈舜臣

点评

我一定要尽快给你送书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3 07: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发表于 2014-5-13 07:28:43 | 只看该作者
@tricom163 非常感谢你分享的观点,使我更想看看大前研一的这部书了。
BTW,最近看的理财书里居然也提到这位大前研一。
我对你的看法很有共鸣,虽然我没有接触过日本人,但是日本的强者崇拜和认同,似乎也是有目共睹。
也许日本人的效率就来自绝对服从?优等民族和优等人才有统治权,其他人等只要听从就可以了?

点评

地化工作没做好,非常可惜。在我工作过的公司中,打分的话,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如果我们的企业也能像他们那样务实改进,再融合进我们的长处,该有多好。真是异想天开,世上哪有这么美的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3 10:30
如果抛开中日感情因素,在我眼里,除了创造力有些跟不上,其它方面,他们算是做得较完美。我们自己也是毛病多多,在实体企业中,他们甩我们老远。说实话,日本同事比中国同事更好打交道。我工作过的那个企业是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3 10: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发表于 2014-5-13 09:05: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瑜珈 于 2014-5-13 09:23 编辑

楼上各位坚持得真好,赞一个!我,属于一会儿这一会儿那的人,这不,又改变方向了,热衷着另一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的爱好,等过段时间,再并行坚持吧,时间总是有限的。

点评

有爱好就行呀,不用为了坚持而坚持,做自己喜欢的最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3 12: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2014-5-13 18:04: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勤劳的菲比寻常 于 2014-5-14 17:23 编辑
大大姑娘 发表于 2014-5-11 20:38
11 教育应该不一样,终于看完了
作者主要是对台湾的教育现状提出了质疑,并指出解决办法。从书里似乎看出 ...


我个人倒不觉得日本人的反省力和创造力不够。也不觉得他们只是一群默默接受、默默工作的人。

举个例子,需要做一个需求变更,需要分析对周边模块的影响。日本人会做很多排他性实验,然后和各个模块讨论,协调,得出一个靠谱的分析和方案。不一定是最好,但是大家都理、都能接受、都愿配合的方案。开会的时候,只需简单罗列验证过程,并汇报结果,讨论残留问题点就可以。
其实,得出这个最适当的过程,就充满了反省、协调、调整和创造。日本人的创造,更多体现为应用型创造,不是爱因斯坦那种原始性创造。这两种创造的价值,我不评价。但日本人式的应用型创造,是他们经济力量的支柱之一,而且是可以通过各种教育,让大家普遍掌握的。


中国人会怎么做呢。聚到一起开会的时候,大家往往都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话题。虽然邮件早就发出,也反复提醒,还是有人表示没听说过这个话题。然后开始讨论。中间,也会有一些非常妙的讨论和结论。但这种“妙”是即时的,缺乏上下文的,有时,是不被大家欣赏和接受的。因为没有事先铺垫,跑题啊,吵架啊,时有发生。


工作中,日本人开会是take action的开始。中国人开会,是话题讨论的开始。

因为我一直和日本人在一起工作。自己又学了7年日语。也在日本工作过三年。个人想到中日国民的差异,有时候不免悲观。乐观的时候有,悲观的时候更多。个人不想再讨论两国的文化差异了。因为文化的问题,本身没有标准答案,更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作为“人”,作为父母,你想发展成什么样子,自己不时还是要想一想的。

点评

那么傻,停下来等你吗?咱常常拿刻舟求剑来讽刺别人,实际自己做过的刻舟求剑的事情还少吗?说到底就是自己没必要拿别人和自己一起划线。人家美,咱见贤思齐挺好,别东施效颦就好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4 14:18
倒没有想说我们的文化比他们的好,我也是觉得不能简单地拿好坏来区分。他们多半早就意识到他们自己的问题;就像我们自己对着自己叹气一样。只不过是偶然聊到这里有感而发。几十年前的口号,赶超欧美,人家欧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4 14:09
因为和日本人没有任何接触,所以我的观点肯定会有不少偏差。欢迎你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观点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4 07:49
我们的情况会稍微好点。中国人慢慢发展,也能变得训练有素。就像从落后的地方来到城市,要完全适应城市的生活,需要时间的洗礼。没有人生来就是高精尖,就算有,也很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3 19:16
应用型创造也许可以解释成精细化的后续发展。这种能力固然挺可贵,我心底里还是希望我们将来别走上类似的路,我们的文化和国情不同,就算有类似的地方,也是有区别的吧。在这点上,我也不知为什么,没来由地觉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3 19: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发表于 2014-5-14 17:27:51 | 只看该作者
勤劳的菲比寻常 发表于 2014-5-13 18:04
我个人倒不觉得日本人的反省力和创造力不够。也不觉得他们只是一群默默接受、默默工作的人。

举个例 ...

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史,这类的问题,因为有太多的主观性,所以无所谓对错。

但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自己的思考和立场。学习欧美人什么,学习日本人什么,学习中国古人什么,自己现有的背景和认知又将如何处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判断和选择。有些人不写下来,说不清楚,但用行动来说明他们的倾向。对于我们这些自认为还有些思考能力的人来说,时时思考和记录,也无非给自己提供一个反省的机会。所有问题都可以回归一个问题,“我究竟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就是我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9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5:10 , Processed in 0.115384 second(s), 3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