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美国老师的“袖手旁观”的态度,跟国内老师的认真严谨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老师基本不批改学生作业,所以也不太了解教学效果和孩子的掌握情况。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单元测验,一般都是义工家长帮助老师检查孩子的练习和测验试卷,老师并不太了解孩子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前几天,老大回来诉苦,说科学课的内容他没听懂,老师留的课堂练习不能独自完成,我看了老师发的周报,是讲矿石的,花岗岩,大理石之类。我鼓励他问老师,他说:老师讲完了,就提问题,她叫了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但是不管没举手的同学还没会呢,然后就学完了。我对老大的反馈姑且不评论,但上次数学单元测验时班里就四个同学全对,我后来也没看到老师重新复习那个单元或者留作业,而是按计划学习新的单元了。
一个朋友的女儿上初中,最近发现学习比较费劲,她花不少时间和精力跟老师沟通,同时给她女儿补课。其中一个心得体会就是:小学的时候,老师的记录里都是很好,优秀之类的,她以为她女儿学得还不错,后来才知道,那些记录只是表明孩子完成了作业而已,至于掌握与否,老师不会紧盯着的。即便到了初中,老师也不会检查你的作业是否正确。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有余力、学习自觉的孩子,即使家长不盯着,也不会有问题,但是大部分孩子还是需要一定的辅导,所以,家长在面对老师对你孩子的一堆赞美之词时,得做到心里有数,必要的时候还是要花一些时间和精力了解孩子的学习效果到底如何。至少我是不敢懈怠,尤其对我家不太爱学习的老大。
另外,美国老师的袖手旁观还体现在课堂上。只要你不影响老师上课,老师基本不会管你。有一次做义工的时候,老师在讲课,有个孩子自顾自的玩弄自己手上的橡皮筋(现在美国学生特别流行的一种Rubber Band),惹得坐在他旁边的几个同学包括我家老大盯着看,完全没听老师讲课,老师却视而不见,继续讲她的课。我在旁边看着那个着急,恨不得上去没收他的橡皮筋。
第三:美国的学校时间太短,过于人性化的教学环境,感觉孩子的时间是用来浪费的。
老大的学校从早上8:00到下午2:35,中午在学校有半个小时的午饭时间,每个星期三还只到中午12:15。就这短短的在校几个小时,还时不时有个节日的庆典,互送礼物甚至还有做游戏等等。孩子下午2:35放学回家,作业加上阅读时间,30-40分钟就搞定了。虽然学校也有课外班,但课外班的主题也是以玩为主。
关注我们的家长可能还记得我前一段写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小学课堂“,美国小学的教师跟中国教室相比,更像是一个家庭。它的功能不止是上课、做作业和考试,而是让孩子们也感到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庭。这样人性化的教学环境当然是有代价的,这代价就是学习气氛。
过短的学校时间,人性化的教室环境 —— 这些重视童年生活本身价值的“美国特色”,总的来说都不利于孩子养成从小踏踏实实,自觉去学习的好习惯,感觉孩子的时间是用来浪费的。
老大上的学校还是这里名声非常好的公立学校,相当于北京的中关村一二三小或者府家小学之类的学校,就这样一个好学校,如果我不打起精神严管的话,他是不会自觉努力学的,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出息。虽然我不望子成龙,但至少潜意识里也希望孩子将来多少成点才。
美国小学这种轻松的气氛,到了中学就不再有了。中学课程难度明显加深.要学课目繁多,中学老师也不再那么和颜悦色,上课来下可走(家长们可参考海贝游学的团队成员Amanda介绍的博文“美国初中生学些什么课程“)。在小学玩散了的孩子,要跟上还真不容易。
我周围的很多中国家长,还有很多其他亚裔家长包括韩国,印度,日本,纷纷让孩子考天才班(天才班的孩子会提前学习高一年级的课程),或者直接送昂贵的私立学校,以弥补公立学校的不足。
所以,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不论是中国教育还是美国教育,好像没有一种令父母满意的教育,有的只是当父母的一片苦心和一个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haiber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