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瑜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龙应台: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史哲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7 17:00: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瑜珈 于 2013-11-27 17:02 编辑
我们不要忘记,毛泽东会写迷人的诗词、纳粹头子很多会弹钢琴、有哲学博士学位。这些政治人物难道不是很有人文素养吗?我认为,他们所拥有的是人文知识,不是人文素养。


在龙应台的视角里,不知道有哪些政治人物可以称得上是有人文素养?无论如何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来判断的。世界上不存在人人都认为是“真诚恻怛”的政治家的吧。

跟孩子一起读的时候,有些段落也要辩证地看。

点评

是,她的视角常和年青人产生共鸣,但是也有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比如这一段,没经过多少分析就给人贴上了标签。当然也许她在写稿子时有分析过。但对听众来说,的确好突兀。她的散文随感倒是不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27 18: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11-27 17:55:33 | 只看该作者
不谋而合,我们也一直希望孩子上大学可以选择文史哲这类的基础学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11-27 22:08:06 | 只看该作者
追求人文素养简明了说,做个像样点的人,做点像样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11-28 07:12: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uprano 于 2013-11-28 07:25 编辑

只有我的重点不一样吗?
那神奇的沙漠玫瑰啊
有人说应该是卷柏,又名九死还魂草--好带感的名字
卷柏(Selaginella),为石松门卷柏属的植物,属下约有700种卷柏,例子有二形卷柏、单子卷柏。卷柏没有真正的叶子,并以孢子作有性繁殖。江南卷柏是此属重要的模式生物。
Selaginella tamariscina (Beauv.) Spring ,又名九死还魂草。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卷缩似拳状,随风移动,遇水而荣,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寻找水份。因其耐旱力极强,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故而得名。
(以上见维基百科)




言归正传
看了许多妈妈的经验,
我原想带着孩子读读诗词体会韵文之美就好了,
这么一看好像太"轻"了??
该读些什么好呢...

谢谢瑜珈转贴的好文章

点评

自娱自乐就无所谓吧。诗词之类多是情之所至而作,哪敢戴上思想的壳啊。龙应台本人也是专长杂文随笔之情之所至(已经不是一般人能随时随地做到的了),史哲应该不是她的专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29 08:01
不敢轻看。只是原想避开思想的部份聆听音韵,现在看来反而是重要的啊。 @tricom163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28 20:09
喜欢卷柏,刚柔相济。诗词韵文很好啊,犹如音乐,多少人终其一生,都摸不着它的边,怎敢轻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28 08: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11-28 09:00: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hyxxc 于 2013-11-28 09:02 编辑
瑜珈 发表于 2013-11-27 17:00
在龙应台的视角里,不知道有哪些政治人物可以称得上是有人文素养?无论如何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来判断的 ...

我们读的时候带着个人情感,从自己的视角思考,作者写的时候也是一样,带着她自己的情感和视角。如果能够辩证的去看,这已经是作者对青年读者的最低要求了。
我个人非常喜欢龙应台的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3-11-28 09:43:30 | 只看该作者
suprano 发表于 2013-11-28 07:12
只有我的重点不一样吗?
那神奇的沙漠玫瑰啊
有人说应该是卷柏,又名九死还魂草--好带感的名字

任何一篇文字,读的人不同,看到的东西也不同,能找到相同感觉的,大概就所谓的知音了吧。
诗文也罢、文史哲也好,各有各的妙处,你捡自己喜欢的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11-28 10:08:13 | 只看该作者
打印下来,与儿子一起学习,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3-11-28 13:45:11 | 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学哲学,基本就是死路一条,不是自S就他S

点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28 14: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3-11-28 20:17:04 | 只看该作者
天行妈 发表于 2013-11-28 09:43
任何一篇文字,读的人不同,看到的东西也不同,能找到相同感觉的,大概就所谓的知音了吧。
诗文也罢、文 ...

谢谢天行妈,
大人是这样,但希望能给孩子全面系统些的介绍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3-11-30 12:05:20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啊!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5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56 , Processed in 0.078850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