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儿子学校做义工,写了一些东西,其中有一篇被新浪育儿博客推荐上了海外版头条。我觉得这里的家长也许也感兴趣,贴过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前一段在我自己的微信群里转发过一篇文章,关于美国课堂教育和中国课堂教育的比较,其中有一点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关于行散而神不散的美国课堂。从我这两个月在老大班级做义工的所见所闻,对这一点体会更深。
每一堂课开始的几分钟,全班同学围坐在白板前的地毯上,老师把这一节课的安排跟大家交代一下,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个组八个孩子。
第一组同学继续留在白板上跟老师互动学习新的知识点,或者复习或延伸学过的内容,每个学生手中有个可擦写的小白板,边听边动手解题。由于是小班授课,孩子们注意力都比较集中,有问题也能及时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回应,老师也很容易观察并指导。插一句题外话,由于每天在地毯上学习,这学期新买的几条裤子,膝盖处无一幸免,全部被磨破了。
第二组同学会在计算机上练习,我是数学课的义工,所以孩子们练习的都是数学。老大学校采用的是Dream Box 这套题,类似于国内的五分钟口算,可以在学校练习,也可以在家里练。家长还可以建立家长账号,查看孩子的练习报告。这套题设计得非常符合孩子的口味,加减乘除,一关一关闯关,每一关的题量不少,分好几个单元,过了加法关,才可以做减法的题。每过一关,就在系统里生成一张证书,可以打印出来,鼓励孩子。同时,系统根据孩子的答题情况,给孩子奖励点数。有一天,我看老大的练习报告,题目做了不少,点数才500多,我问他怎么才这么多点数呢?他说:“我都花了,有挣有花嘛!”。并在桌面上指给我看哪些花了多少点数等等。我恍然大悟,原来那些点数是可以虚拟买东西来装饰自己的账户界面的,他买了星球大战的小人,还把背景装饰得自认为很酷。
第三组同学在座位上做课堂练习,义工的工作大多数时候是辅导做练习的学生,并批改他们的作业。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同学配合很默契,第二组的同学做完机上练习之后,就会通知第三组的某个同学去做,然后自己回到座位完成课堂练习。我个人觉得,这种方式对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或者说承担一些责任是很有帮助的。两个月下来,我没有发现一个同学只顾自己做完了而不通知其他同学。
一堂课下来,看似散乱的课堂教学,其实却是“形散而神不散”。同时,我很佩服老师在时间上的合理安排,三个组的学生一般都能在一堂课之内完成这三项任务,当然有个别数学不好的学生不能完成全部课堂练习。
除了课堂教学,教室看上去也“很乱”,墙上贴满了各种资料,墙角是一个小小图书馆,另一测摆放着电脑,还有一个实验台,上面放置这科学课的教具和仪器,墙上布满各种壁橱和挂件,放满了学生课堂用的道具和资料。整个教室是全方位的,立体的装饰,就像是一个实验室和讲习室的综合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