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17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孔融让梨【zt】角度不同,解读不一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3-11-7 09:04:15 | 只看该作者
jiangying 发表于 2013-11-6 16:18
孔融让梨的故事应该不是当时编造的,而是后世编造的,孔家毕竟是世家.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出处好像是李 ...

只能说的后世记载的,但故事一定是当时编造的,不光编造,还要广泛传播,以助长那个人的名望,最终达到做官的目的。

点评

树典型历来有之啊 ⊙﹏⊙b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26 16:23
从现世看,名门望族不需要编,直举;草根族则需要编得天花乱坠;或者走科举的路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7 12: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11-7 16:49:59 | 只看该作者
jerryhao 发表于 2013-11-7 09:04
只能说的后世记载的,但故事一定是当时编造的,不光编造,还要广泛传播,以助长那个人的名望,最终达到做 ...
点评 tricom163 从现世看,名门望族不需要编,直举;草根族则需要编得天花乱坠;或者走科举的路子。  发表于 3 小时前
.


现在造假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很多名人都可能会牵扯到假学历假论文等纠纷里。

点评

其实造假的名人还只能算草根族,红色贵族算当今旺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7 17: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11-7 17:21:25 | 只看该作者
以前我们在天涯,也反复争论过贵族的事情。和西方不太一样,中国贵族基本上从唐朝以后就消失了。

以前有过望族一说,俺一般也经历不了几代。

49年的革命,导致大陆再也不可能还有什么贵族,只有一些叫做新贵的阶层。

目前应该也没啥贵族了,只有二代和土豪。

点评

我可没说谁是真正的贵族哈,只是引用别人的定义。好吧,新贵阶层。我还听说,文革就是为了避免新贵阶层的出现才推出的,可惜往事不可追,全都灰飞湮灭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7 17: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11-26 16:26:43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故事是编的,但是看完了美国同学的解读,觉得怪怪的,不舒服。

我们兄弟姐妹多,我们经常这样做的   现在对孩子也会让他照顾别人,替别人考虑,难道这样不对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11-27 10:48:21 | 只看该作者
cupcupi 发表于 2013-11-26 16:26
虽然故事是编的,但是看完了美国同学的解读,觉得怪怪的,不舒服。

我们兄弟姐妹多,我们经常这样做的 ...

替别人考虑没错,但是最好不要提别人做选择。

俺也破例来一个读者类型的故事吧。

有一对老夫妇,老头在临终前对老太太说:“老婆子,我最后愿望就是想吃一次鱼头,我每次告诉你,我不爱吃鱼头爱吃鱼尾是骗你的,我是为了让你多吃点美味的鱼头......”

老太太泪流满面,说道:“我也有一个秘密告诉你,其实我爱吃的是鱼尾,我还以为你爱吃所以才留给你吃......”。


不知道这类的替别人考虑,是该感动呢,还是该悲哀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3-12-14 16:28:28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四孝图》不是一个好教材
张鸣


眼下,随着儒学的再次复兴,《二十四孝图》也再次走红,好多旅游点,都张挂二十四孝图,很多地方,为儿童讲授儒学经典,不仅有《弟子规》,还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在好多人眼里,提倡孝道,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好事情。

鲁迅先生曾经撰文,特意表达了对《二十四孝图》故事的反感,特别反感这些故事体现的虚伪和残忍意味。“老莱子娱亲”,一个七十多岁的老爷子,为了博自己的父母一笑,身穿儿童彩衣,而且“诈跌”,做婴儿状啼哭。“郭巨埋儿”,仅仅因为家贫,做奶奶的把食物给儿子吃,做父亲的就要把儿子埋了,幸亏挖到半截,挖出一罐金子,这才作罢。

这只是二十四孝图中,最扭曲的两个故事,其他的故事,其实也一样带有虚伪和残忍,在人家的宴席上,揣几个橘子,被发现了就说是自己母亲爱吃,带回去孝敬母亲的。谁能证实呢?冬天里,母亲要吃鲤鱼,这并非特别困难的事情,设法去捞可以,去买也行,脱光了躺在冰上,鱼就破冰而出,这不是故事,而是神话。怕蚊子叮着父亲,有钱买蚊帐,没有钱可以用艾蒿熏,自己脱光了躺在父亲床边,就能够让蚊子不叮父亲了吗?他家那里的蚊子,仅仅有一个小分队吗?至于双亲亡故,刻两个木头人顶替,妻子对木头人稍有懈怠,就立刻休掉妻子,不仅不负责任,而且矫情。

在有皇帝的时代,王朝政府都希望臣民忠孝两全,而孝子又是忠臣的基础,所以,孝就变成了绝对化的孝道。不是奉养父母,给他们养老送终,而是非得变出许多新花样来,才算是孝。二十四孝问世后的所谓孝子,每每要割股疗亲,父母病了,做儿子媳妇的,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熬成汤给他们吃。而跟孝道有关的烈妇和节妇,更是可怕。丈夫死了,最好是殉节,其次是守节,哪怕从18岁守到80岁,也必须守。这样的孝子节妇,才是历代表彰的典型,留下来的牌坊,大多是纪念这些古代英模的。

不仅如此,明清时代的法律,明确规定,父母对于子女,有绝对的支配权,可以买卖,如果父母认为儿子不孝,可以到官府告儿子忤逆,只要这样的告诉发生,儿子不管是否真的忤逆不孝,都死定了。甚至,如果父亲在追打儿子的过程中绊了一个跟头跌死了,那么儿子也要判死刑。反过来,即使父亲无缘无故杀了儿子,也可以免死。

不消说,孝道被法律和政治强调到这个地步,原本基于人类一般情感的孝,就已经变味了,变成了残忍和虚伪,一种不人道的社会道德。而二十四孝图,恰是这种社会道德的图解化的展示,而且从古至今,都是专门针对儿童的展示,显然,在今天,这样的展示,不仅不可能真的教会儿童孝顺,而且会有很大的副作用。

其实,孝敬老人,是人类的一般情感,并不专属哪个民族。父母年老,需要儿女反哺,赡养和照顾,在古代社会,本是一种常态。因为在那个时代,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欠缺,养老问题,只能靠养儿反哺来解决。针对相应的社会现实,提倡相应的社会道德,当然是必要的。但如果把这种道德绝对化,强化到不近人情的地步,甚至充斥残忍和虚伪,实际上,不仅孝作为普遍道德不会被人们认可,而且每每会走向反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4-3-14 14:36:39 | 只看该作者
cupcupi 发表于 2013-11-26 16:26
虽然故事是编的,但是看完了美国同学的解读,觉得怪怪的,不舒服。

我们兄弟姐妹多,我们经常这样做的 ...

同感!
文化不同,但很多东西不能绝对化。
如果孔融的行为算是所谓“提别人做选择,剥夺别人的表现机会”,那么,西方的为女士开门行为岂不是就成了 轻视女性,替女性选择,剥夺女性表现机会 的行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4-3-19 16:10:46 | 只看该作者
好难评论啊,都不要上纲上线的好,如果孔融让的真心让的开心,我觉得无可厚非,其他人有什么评论的必要呢?

老外也大可不必站在自己的文化背景前大肆猜度善良单纯的中国小孩子吧。

如果孔融让的心不甘情不愿,那倒是可以商榷一下是否要改换做法。

不管做什么,遵从自己心的需要好了,真心真意,弥足珍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4-3-24 16:54:29 | 只看该作者
同志们好像只看到了文化的差异,没有看到孩子们对一个问题的多角度的思维.

批判性的思维!

这才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4-3-27 15:49:28 | 只看该作者
tombaba 发表于 2014-3-24 16:54
同志们好像只看到了文化的差异,没有看到孩子们对一个问题的多角度的思维.

批判性的思维!

恐怕只有看到、承认、接受其中具有的正面价值,才谈得上多角度。否则就只有蔑视和批判了。
中国当下社会的没有底线的自私,没有谦让只有打破头的争抢,不知是否可以算孔融让梨的反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3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35 , Processed in 0.114462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