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7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书品书] 《看,缤纷的童书》之绘本《团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8 23:22: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参加论坛十周年活动,祝福儿教生日快乐!越来越好!

绘本《团圆》
余丽琼 文     朱成梁  图

照片拍出来效果不好,书真的不错

放弃上传了,一点速度也没有
直接从亚马逊看了http://www.amazon.cn/%E4%BF%A1%E8%B0%8A%E5%8E%9F%E5%88%9B%E5%9B%BE%E7%94%BB%E4%B9%A6-%E5%9B%A2%E5%9C%86-%E4%BD%99%E4%B8%BD%E7%90%BC/dp/B001B1FCLE/ref=sr_1_1?ie=UTF8&qid=1382973670&sr=8-1&keywords=%E5%9B%A2%E5%9C%86+%E7%BB%98%E6%9C%AC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 金币 +55 收起 理由
评分委员1 + 10 + 50 活动参与奖~
远观 + 5 给个内容介绍吧?把链接发在活动贴里好吗?.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10-29 12:43:08 | 只看该作者
可否给个简介什么的?这个没看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2:22:11 | 只看该作者
zhu88long88 发表于 2013-10-29 12:43
可否给个简介什么的?这个没看过!

家里电脑太不给力了,手机拍照拍了四张,上传传了快一个小时还是穿不上去 泪流满面啊

这本书还不错的,比较适合小点的孩子,不过大人看也会有感触的

亚马逊找张图,顺便写下自己看这本书的一点感受吧

谢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2:28: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水牛 于 2013-10-30 12:34 编辑

先发个亚马逊的简介
《团圆》--《团圆》讲述了为离家很远的缘故,已经习惯了对家乡和父母的遥望,这些遥望常常是伴随着童年的回忆一下子涌到我面前的,这一涌就总是湿了视线。每到回忆的深处,我都恍惚觉得那些时光的温暖并没有走远。我看到了父母——他们年轻时的形象就那样充满生机地站在眼前,连同那些再熟悉不过的言语和喜怒。有些事情虽已陈年,但对我来说,它们永远是特别的。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上,它们让我因为父母和他们给予我的这份独特的财富,而安分快乐地做一个平凡的女儿。印象中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为盖房子的原因经常出差。如同当年的父亲一样,故事中赶回家团圆的“爸爸”在用心一点点建立家园的完满,建立起女儿对他的重温和信赖。其实,他给孩子带来的何止是家的感觉和爱的抚慰,带来的还有孩子投入的依恋,和“爸爸”离去后再次的守望。 故事里的“我”有了一枚硬币,那硬币里更多的是我的遥想、感激和眷恋,它已存在我心里多年了,只是今天我才通过这个故事交给父亲。 完稿时又是一个严冬。天气很冷,大家又在谈论过年的事情了。这一谈,好想家啊。没想到很多年后,我和父亲换了位置——那个在家守望的人是他,而那个一心想要赶回家过年的人是我。





http://www.amazon.cn/信谊原创图画书-团圆-余丽琼/dp/B001B1FCLE/ref=sr_1_1?ie=UTF8&qid=1383106802&sr=8-1&keywords=团圆
家里电脑真不给力,本来拍了好几张内页,上传不了


商品描述编辑推荐《团圆》属于你我的节日故事,团圆,是一种情感的企求,是人与人之间的维系,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圆融,是心灵上的大满足,心里的硬币。

名人推荐流淌在热闹中的朴实
一直忘不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忘不了父亲佝偻着身子攀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为什么?因为朴实。看《团圆》,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背影》。为什么?因为都是写父亲,还因为有似曾相识的朴实。它对父亲与父爱的至真至纯的描写,同样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父亲的人,不知父爱是何滋味,也不知一个完整的家是什么样子。现在,我终于从《团圆》的字里行间知道了父爱的温厚、硬朗以及给人的安全感,也知道了一个完整的家是何等的甜蜜、其乐融融。
春节是中国人心目中最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家人恣意释放亲情、享受亲情的日子——它实际上已经成了“团圆”的代名词。所以,这个故事放到春节的背景下来呈现,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这给长年奔波在外的爸爸一个最充足的回家的理由,也为整本书涂抹上了一层浓浓的喜庆色彩。
但是,热闹的色彩并没有掩盖住一直静静流淌在书中的朴实:初见到爸爸时,“我”怯怯地不肯走近乃至吓得大哭;透过理发店的镜子,“我”欣喜地发现了以前那个熟悉的爸爸;爸爸抓紧点滴时间为家里修补房子换灯泡;爸爸把“我”稳稳地扛在肩头看远处舞龙灯……这些生活细节都是用很平实的语言叙述出来的,在热闹的映衬下,反倒更显出含蓄的魅力。
尤其是那枚小小的好运硬币!
这个几乎贯穿始终的小道具,好像是从中国民间风俗中信手拈来的一个小玩意,但它确确实实是一个难得的灵感!硬币原本是坚硬的、冰冷的,而这个灵感却赋予了它柔性与温度,使它成为一个传送温柔爱意的小天使——爸爸有意喂“我”吃那只包了好运硬币的汤圆,而“我”又将这枚自己非常在乎的好运硬币送给了出远门的爸爸,在这一来一去中,寄托了多少牵挂呀,又传递了多少无言的祝福!
短短的团圆之后,又是长长的别离、长长的等待。也许唯有这样,团圆的日子才显得弥足珍贵。当爸爸的背影消失在路的尽头的时候,“我”和妈妈的心中,除了眷恋,更多的,一定是憧憬吧?
——资深图画书编辑 儿童文学作家 龚慧瑛



团圆.jpg (18.97 KB, 下载次数: 0)

团圆.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0-30 12:31: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把它跟《小团圆》搞混了!

点评

小团圆是本什么样的书呢?绘本吗?我没看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30 12: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2:51:59 | 只看该作者
个人感受:
   前几天看到论坛话题--如果可以重来,有位妈妈写到如果可以重来,要一直和孩子在一起。看了后很是心酸。
   其实我很想知道,在中国,到底有多大的比例的家庭是过着两地生活的日子?又有多少孩子是只和爸爸,或者只和妈妈,甚至是只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又有多少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想起小时候这段经历会心中有阴影,会伤痛?
  这些天微信群里传了外国人对幸福的解读和中国人的差别,提到的一点就是中国很多人为了赚钱外地打拼夫妻两地分居。这种说法也对,可是既然这么大面积大范围的出现,都是价值观的问题吗?我能用生存不易生活艰辛来概括表述吗?(另,今年诺奖得主的那本《逃离》也应该看看)
  再回到这本书,简简单单一个春节,外地打工的爸爸回家过年团圆,浓郁的中国特色,扑面而来的中国春节的热闹气息,隐隐呈现的亲情,会让你在怀念的同时又有点心酸,一年一次的团圆,又有多少心酸在其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1-2 11:20:39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是反映留守儿童的问题吧,又一个中国现象!

《小团圆》是张爱玲最为神秘的作品,前阵子很火的,还没看,最近准备入手,看后再分享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1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7:42 , Processed in 0.772194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