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elenminli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怎么选择?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3-10-19 15:25:32 | 只看该作者
开学到现在,也才1个多月,其中还有7天长假,3天小长假,真正上课的时间并不多。
小美妈妈这么不淡定,为何?

我混进了本地某中学初一群,想听听他们平日聊什么。 其实也还好,老师有过度的,从小学到初中,功课新增加了很多。老师的作业并不是很多,有孩子9点也能睡觉的。至少不是我想象那么多,孩子们有的还开始学二外了
我算算,如果我们进入初中,作业多怎么办? 如果先预习,弄懂了,是否作业可以快一些?
邻居女孩也在某重点中学,新初一,考试成绩不好看(小学里是非常不错的)妈妈没有能力辅导。这几天我帮着女孩找初一资料,也熟悉了不少。 大致估算着,如果我们进初一,这种题目考试也是很糟糕的。 我在想如何去帮助孩子适应?

小美妈妈,你先别着急,你跟小美聊聊,她本人的想法怎样?我们都以过来人的经验在判断孩子的心态,是不是?



点评

等开心过完周末再继续,谢谢贝儿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19 1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3-10-19 15:41:08 | 只看该作者
bell_ks 发表于 2013-10-19 15:25
开学到现在,也才1个多月,其中还有7天长假,3天小长假,真正上课的时间并不多。
小美妈妈这么不淡定,为 ...

同意楼上的意见,可以咨询一下孩子的想法,象我家的虽然英语是她的强项,但她一直没有出国的想法,喜欢和父母在一起,可能也是怕一下人面对不熟悉的地方.我也不强迫.只是英语学得好,给她多个出路.
也可能环境变了想法会改变.应试是没办法的,在这个环境中,但现在的环境再怎么学,孩子还是接触的多,不必那么担心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3-10-19 17:32:30 | 只看该作者
helenminliang 发表于 2013-10-18 16:3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dabe270102el7e.html
这个是Lucy妈妈给我的链接,让我放这里

好文章。

理解你的纠结。好在你还是有很多路可以选择的。可悲的,是很多人,没钱没能力出国或者选择国际学校,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们被磨成一个一个标准化的圆石头,没有特征,没有棱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3-10-19 21:16: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xbzh 于 2013-10-19 21:28 编辑
pawpaw 发表于 2013-10-19 17:32
好文章。

理解你的纠结。好在你还是有很多路可以选择的。可悲的,是很多人,没钱没能力出国或者选择国 ...

个人认为家长不必纠结,孩子本质比较重要。

出国并不能将中等生变成顶尖生。

没钱没能力出国或者选择国际学校的孩子并不一定沦为没有特征,没有棱角的标准化人才。不管教材怎么洗脑,仍然有相当数量没放弃思考的人。另外,虽然是极个别的,大陆每年都有拿了全奖出国的精英学生,未必是国际学校的学生。

不要高估或低估自己和孩子,客观地看孩子,不是前1%的孩子甭奢望前10的学校。前50的学校也不差,甚至前100的学校也不错。

在中国能考上前10的大学说明孩子能力不差,四年成绩不难看,至少读研的时候拿全奖的机会比较大。

地球上没有绝对适合的生境,我曾经看到石头缝儿里长出的小花儿甚至小树,让人想流泪。

点评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27 16:39
非常同意楼主的见解,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20 11: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3-10-19 21:23:12 | 只看该作者
xxbzh 发表于 2013-10-19 21:16
个人认为家长不必纠结,孩子本质比较重要。

出国并不能将中等生变成顶尖生。

姐姐所说的话,我百分之百赞同。但姐姐你可知道,宝儿的学校,真真是让我们羡慕嫉妒的好学校啊。

点评

看付出的代价了,那意味着夫妻分居或者举家搬迁,或者孩子离开父母住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19 21:48
你们也可以上啊,景山外地学生不少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19 21: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22:05:36 | 只看该作者
本来想睡觉去的,看楼上的MM们说,又忍不住说几句,其实我们并不怕吃苦,南通的教育,的确是偏向应试比较严重的,孩并不怕苦,只是觉得再周一到周五没有一点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连学校的副科,也是处于二等公民的角色,女儿是喜欢这些副科的。要是去国际学校,一个是价格太高,上得太勉强,让孩子心理负担太重。二是,离开LG工作的城市去上海,意味着夫妻分居或者女儿和我们分开(如果住校的话),但是我和荷叶子的想法是一样的:大学之前,不愿意孩子住校,要走读。

特例都是有的,大环境之下,特例就是特例,我不指望我家孩子能成为不论环境是什么,都能与众不同,傲立众人之上的那一个。她一定是在环境中,受环境影响的那一个普通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22:09:01 | 只看该作者
女儿和爸爸的感情很好,小学4年级的时候,女儿就想回去读书,但是听我说,爸爸只能留在南通工作,不能和我们一起回去,她眼泪水就下来了,说:那我不回去了。

点评

鼻子酸酸的感觉,但是还是要说,小美真是好孩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20 14: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3-10-20 10:46:19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小美高中可以住校了,再说上海离南通那么近。再等等,先把初中扛过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3-10-20 15:14:57 | 只看该作者

本来一口气写了回帖,一发贴不见了!重新写

本帖最后由 xxbzh 于 2013-10-20 16:09 编辑

小美妈,顶尖名校还不是特例?全中国有几个?

二十多年前,宝儿爹曾经告诉我,他们单位有个人的小孩儿考上了牛津还是剑桥,他说,那个孩子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在学习,我可不想我的孩子这样。

我觉得宝儿爹矫情,普通孩子,即便天天苦读,也没可能考上顶尖名校。

即便上了名校,如果能力不强,脑袋不够用,也读不下去。

当然名校并不是人生顶点,但大部分家长还是觉得,读名校,孩子未来的人生路会更容易。

非豪门子弟要考上顶尖名校,一是孩子天分高,二是自己知道努力。我儿子这两点都不具备,所以我连想也不想。

但我知道,儿子肯定能自己选择喜欢的专业,考上不错的学校。

示范高中也罢,国际学校也罢,私立学校也罢,未来无论走在哪里,都得靠孩子自己醒悟,自己去追求人生。我们不也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吗?

我选择相信自己的孩子。

点评

我是说耶鲁的目标不普通,能上耶鲁的孩子也不可能是普通孩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20 19:13
宝儿妈,我的意思就是说,你上面的帖子说的是特例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20 17:15
靠孩子自己应对人生,相信孩子,赞宝妈一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20 15:55
宝儿妈,我开始也是发帖后没成功,不过现在的论坛帖子写完我都复制了一份,就怕不见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20 15: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3-10-20 15:43: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maymei 于 2013-10-20 15:45 编辑

这个帖子不知道怎么让我想起去年的一则新闻,似乎跟帖子的主题有关还是无关,我自己也糊涂了。

http://s.hujiang.com/topic/38440/

     这是悲剧还没发生前的一个作为成功范例的一篇文章http://www.neworiental.org/publi ... 5965/info104299.htm
      主人公,热情、活泼、热爱生活、高智商、名校,对人生有自己是想法并为之努力,似乎一切都完美,相信是我们心目中的牛娃,培养出这样的孩子简直是不可企及的目标。

但是她的博客里面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
      她在博客中这样写道:“在哈佛上暑期班,一样年纪的美国上层阶级的女孩子,不论是白人还是华人,都要比我成熟和老练很多。”“在麻省理工商学院,跟世界的高级人才比,我唯一的优势就是一口流利的中文……同学们不光工作认真勤奋,并且十分高效和考虑周全。不光学业和工作的专业程度让我无法胜出,而且我发现他们很会说话和做人。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知道如何不动声色地达到他们的目的。”

      我们曾经说孩子都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世界,父母也努力挺起脊梁、踮起脚尖让孩子看的更远,但是有的时候反思一下孩子走的太远,是不是也未必是好事,就像三线城市的孩子在京沪深挣扎,内地的孩子在香港多年奋斗仍然很多目标遥遥无期。毕竟孩子优秀大多是建立在自身个体上的,走得太远太急,跨越的平台远离自己的根基,如何跟那些土生土长就在这个环境的人群相处相竞争,孩子多少年才能熬出头,难免没有挫败感。
      当然女孩的情形也只是个例,其中很多情形只有当事人自知,倒是不必为此消极了生活。

     被国内体制磨折了灵性也好,还是在国外尽情发挥才情也罢,都离不了一个讨生活。幸福感很重要,决定幸福感的因素太多,家长能事先干预的因素不多,更别说时间机缘会改变很多我们曾经肯定的东西。够自己垫垫脚尖就能触碰的果实,培养孩子一个伴随终生的好性格,就算是平和的人生又如何。

PS:现下,我们四十好几的身体还可豁达的说不在乎孩子远游,可是到了暮年心里难免对子女有所期盼和依赖,不容易潇洒啊

点评

够自己垫垫脚尖就能触碰的果实,培养孩子一个伴随终生的好性格,就算是平和的人生又如何。。。。说得真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21 22:3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4cc54d0102e8zi.html 又去看了这篇文章,似乎没有发现对学科本身的热情,很多只是“为了XX,我要先具备XX的能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20 20: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7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0:46 , Processed in 0.081652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