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14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启蒙] 朱畅思老师谈吟诵系列之三:吟诵可之性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16:3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吟诵可之性灵
盈视
    为什么要吟诵呢?其实我们可以先说为什么要学诗,因为吟诵是针对古诗文而言的。如果只认为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仅此而已,则不能明白中国人的诗教是什么概念。简单说一点吧,兴。
    我来很不标准的解释一下“兴”,那是一种感动。从作者角度而言,中国人长于见到大自然的万物而触发性灵的感慨,如听到雎鸠鸟的叫声,便想到君子的纠结心情。看到杨柳青青的自然景色,便触发了心中的爱意。更有看到雨打浮萍,联想身世浮沉;遥望山川壮美,反思国运衰退的情况……《毛诗大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是写诗的动机。可见,诗不是文学层面的事情,是性灵层面的东西。透过诗歌的表面,去感悟诗人的创作动机,感慨诗人的情怀才是诗教的最终目的。
    所以,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要感慨杜甫的忧国忧民的。读李白的《行路难》,也是要感慨李白永远充满生活的希望的。读刘禹锡的《陋室铭》,则要明白他是“命压人头不奈何”的。而同样被贬官的的柳宗元,则在《江雪》中明确的表现着自己的“千万孤独”。在同情柳宗元的同时,亦可向刘禹锡去学习那份乐观。
    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一场穿越,直达作者的性灵。人生,并不曾出现多少新鲜,我们所遇到的生活与古人也会有很多相似之处,读他们的诗歌,学习他们的情怀,对自己的品性发展,才有帮助。用教育的话说,这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事情。或者说,是德育。
    当然,绝不仅仅如此。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贫穷却不谄媚,富贵却不淫逸怎么样。)孔子回答说:“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不如贫穷还能自得其乐,富贵还能谦卑好礼。)这是一段对于做人方面的讨论,但,在这之后,子贡却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上说,切磋琢磨,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切磋琢磨本是做玉器的四道工序,切开,磋洗,雕琢,打磨。子贡想到《诗经》里的语句,觉得与老师的沟通正像如此,正所谓理越辩越明。这种对于诗歌的感动,就更深了一个层次,已经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了。于是后人在生活中,想到诗句的时候总会赋予它全新的含义。
    好了,诗歌的作用不仅仅是学习文学,是直达性灵的。而我们却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们不爱学习诗歌。或者说,我们也难以让他们感悟到诗歌的这层作用。原因很简单,方法。中国古人在创作诗歌的时候,首先是声音在里面起作用,自己先哼吟,之后再誊录。我们今天不去研究声音的意义,自然难以揣摩古人的情感。并且,从声音到情感,是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符合认知规律,而我们解释抽象的字面意思,当然难以感悟诗人的情怀。吟诵,便是放大了声音的价值,让我们重新去感悟音韵的意义。
    所以我和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会去拉长一个韵字,比如“尤”韵,ou的声音拉长几秒——如鸠、洲,便可以体会出君子的纠结了。当然,拉长一个“青”字,“ing”的声音也可以尝试着去体会爱意的缠绵了。入声字需要短读,常常用来发誓,那么杜甫在《茅屋》一诗中,最后用“亦足”结尾,那种决绝的心态也就表露无疑了。而《旧唐书》也的确记载着刘禹锡在朗州时“吟咏文章以陶冶性情”。带着孩子们正确吟诵《陋室铭》,自然也可以在摇头晃脑间感受刘禹锡的傲岸情怀。
    吟诵是一个绿色通道,回到作者创作时的方法上,才可更好的感悟作者的情怀。与作者达到性灵上的沟通。吟诵更是一双翅膀,由此出发,联系自己的生活,对于诗,有进一步的感悟。
    在今天,吟诵的价值还不仅仅如此。那就是,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我会对孩子们说,我不反对过洋节。只是我们了解那么多关于圣诞节的习俗,而对于中国节日呢?往往只知道每个节日吃什么。这是中国文化的流失。所以我的吟诵课,第一节课总是从“唤醒”开始的。让学生了解,我们到底误读了多少文化,比如,“床前明月光”,“床”是马札的意思。再比如“七月流火”并非十分热闹,而是黯淡消沉之意,却被某大学校长用来庆贺新生入学。并且,当你不懂得珍惜的时候,别人却在一箱一箱的拿走这些宝贝。传统节日在被别国申请为世界遗产,孔子的生日是别国的教师节。而中国呢,一场奥运会开幕式,却出现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文化问题。
    孩子们总会很激动,其实,倡导吟诵的人也正因拥有这份激动,才会有今天的局面。日韩对于传统文化保护得很好,吟诵也在这样的国家发展得不错。很多老先生,正因如此才致力于恢复吟诵。孩子们也大多因此而感到骄傲,他们觉得肩膀上的担子沉了,他是民族文化复兴的一员。有了这一层性灵上的东西作为保障,吟诵的学习才可以顺利健康的开展。
    真正了解诗歌是什么,真正懂得吟诵的价值,在认同中华文化的前提下,做一些直达性灵的学习,才是吟诵课的开展路子。

文章出处:朱畅思老师的百度空间 http://hi.baidu.com/812yingshi/item/1e7de5fe71c70fc10cd1c846
朱畅思老师的教学视频系列:http://club.etjy.com/forum.php?m ... &extra=page%3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10-15 21:31:2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老师讲得真好,真羡慕他的学生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5-2 22:39:5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赞同,朱老师是一位非常不错的老师,跟他学到了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9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1:12 , Processed in 0.069388 second(s), 2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