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1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选择没有好坏,即使失败也有意义(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1 15:3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artina-Mm 于 2013-10-11 15:51 编辑

“就算选错,人生也不会毁了。”
选择没有好坏,即使失败也有意义。关键是,你的选择是否基于自由意志。
                                ——小野

弟弟小时候和爸爸出门,回程天气很热,路上有人卖冰,爸爸问他要不要吃,他摇摇头说:“我不热,我不要吃冰。”回家后我爸爸写了一篇日记,说孩子很懂事,知道家里穷,即使想吃仍回答不要。

我弟弟做的选择,满足爸爸而非自己的欲望。弟弟是我这一辈小孩的缩影。在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生存是唯一目的,怎么可能让你做选择?就算让你选择,你也知道哪个选项是大人想要的。


你以为孩子在做选择,但是他的选择有两种:一种是真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另一种是,他的选择是为了满足大人,而非自己。


现在我们自己成了父母。我的独儿子女儿和我生存的年代不同,他们从小就有很多选择机会,但有趣的是,两个孩子从小在“做选择”这件事上,反应亦截然不同。



敢要的哥哥,做最大的梦


哥哥很自我,每次都选最好的、最大的、最贵的,总是反反复复、犹豫不决。妹妹则很坚定、没有一丝犹豫,总选择最简单合宜的。

所以,我一直有种误解,以为哥哥不懂自己要什么,而妹妹很会做选择。

一直到妹妹二十几岁时,跟我抱怨一件往事,我才知道误会大了。

有次我们全家去香港玩,念国小的哥哥和幼儿园的妹妹,回程可以去玩具反斗城各挑一个玩具。妹妹一开始就挑了个哪里都能买得到、不到一百元的小黑板。

而哥哥从进门的那刻起,一直挑一直换,最后挑到一个八百元的蝙蝠侠。结账途中,看见一个限量版、要价四千元的蝙蝠侠,又换:“我要这一个!”

他妈妈终于发火了,认为他没主见,只会选最贵的,不准他买。不过,我出面缓和,替儿子说了好话,兄妹才皆大欢喜带着自己选中的玩具回家。

事隔二十多年,妹妹对这件事竟然还耿耿于怀。她说,选完就后悔了,可是我们赞美她的坚定,拿她的表现骂哥哥,所以她不敢换。但她很羡慕哥哥,每次都这么坚持的要,不惜大哭大闹,最后都得到想要的。

就如女儿说的,我儿子是要选就选最好的,努力争取。从小,他喜欢的女生都是全校最漂亮的。高中时我还帮他追过女生,虽然没追成,他也不以为意,至少试过了。

大学毕业,他想出国读电影专业,没拍过电影也非相关科系毕业的他,竟然填了美国电影研究所最好的前十所学校。我在电影圈的朋友笑他;我也劝他选择符合他程度的学校。

他说:“爸爸,出国念书要花那么多钱,如果不能念最好的,我在国内拿文凭就好。”后来,他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毕业作品回国也拿到了金穗奖。

他就是这样,一路都要最好的,努力去要。别的父母可能会骂他一顿,说他好高骛远、不实际。可是你为什么要阻断他对未来的想象?何不让他去,失败了再想办法,只要他愿意承担后果,为选择负责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1 15:34: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artina-Mm 于 2013-10-11 15:47 编辑

一直不敢要的女儿说:“我要休学!”

从小温暖体贴、做选择果断,人生看似一帆风顺的妹妹,高中时面临了很大的生涯困惑。高一上学期结束,她跟我们说:“我要休学!”

从小在我们家教育下,她知道,生命有许多可能;但她念的明星国中弥漫着“只有前三志愿才是学校”的价值观。她那年没考上前三志愿,这个挫败让她对自己没自信、对学习产生怀疑。

我女儿提出想休学,我要她给我半天想想。我和太太去散步,半天后我们同意了,但是有两个条件:第一,自己规划休学后的学习与生活;第二,把高一念完再休学。

整个高一下学期,她都在为未来的休学生活做准备。规划休学后,每天早上七点半听《空中英语教室》,然后开始一天的学习、创作、看书加强国文能力、找课程补强对天文学的兴趣等。家中还留有一本写满同学祝福的纪念册,她向全世界宣告要休学,断了自己的后路,决心下得很大。

办休学手续的前一天,她写了一封信给我,说她这五个月其实是在闹情绪,因为高中考坏了,所以过不了关;现在想通了,决定高中读完,大学要念设计。想通了,知道念高中是为了什么,就比较快乐、比较甘愿,她选择念完高中后考大学。

我非常平凡,如果我的孩子很乖、很优秀、一帆风顺,我会像一般父母一样,非常高兴。但多数的情况是,你的孩子可能很普通、学业不突出,也没有特别优秀。我只是很了解,生命本来就是这样曲曲折折。

不抹去孩子对人生的想象

我念过生物系、当过生物老师、放弃在美公费攻读博士的机会返国写作、写过小说与散文、做过电影与电视,每次生命的转换,没有因此就不害怕。

我只知道当老师无法满足我、我只知道我不喜欢美国的科学家生活,但我喜欢什么?我并不具体,当我隐约知道这似乎是我要的,我就去追求。

在这样心情下长大的人,当了爸爸,会很小心翼翼的,不轻易扑灭孩子的想法,不轻易告诉孩子应该做些什么。

我并不是多么英明的爸爸,知道孩子未来的道路。我只是真心相信,大人一辈子做这么多错误的选择,真的没有比较高明,不会知道哪一个选择是真正“正确的”选择。而且,选择也无所谓对错。你是谁?你要什么样的人生?都会决定你做的选择。

我为什么那么放心让小孩做选择?因为我已经看清楚,人生的路每一段都有意义,失败也好,走错路也好,最后都让你变成今天的自己。

孩子小的时候我很少会跟他们说:“我教你。”只是在他做选择的时候,陪着他去看,你是怎样的人?有哪些优点?适合什么?从他的个性中找出他适合的方向,他会比较有自信,有自信的人比较不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

现在他们三十岁了,情况却反过来,我在做选择时常常需要他们的意见。不久前我第一次写奇幻小说,写了三万字还没完,我就先寄给儿子和女儿,他们各自回信告诉我可以怎么写。

我的这种方式会会把小孩教得比较早变聪明。用开放的、充满各种可能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期望有一天,孩子们可以帮我解围。
(原文载于台湾《亲子天下》杂志,我们已与之联络,并重新进行了编辑)。

点评

说得真好,人生有无数种可能,尽情探索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16 09:00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5 收起 理由
远观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10-11 15:56:51 | 只看该作者
父母总是担心孩子走弯路。其实弯路上也有风景,不是吗?何况,直路的终点也许并不是孩子想要的,那走弯路又何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1 16:06:17 | 只看该作者
远观 发表于 2013-10-11 15:56
父母总是担心孩子走弯路。其实弯路上也有风景,不是吗?何况,直路的终点也许并不是孩子想要的,那走弯路又 ...

是的,读完这篇文章,感觉放下很多。

我们谁又敢说能预测未来? 没准现在以为的直路,就是孩子未来最大的弯路。放下忧虑,尽量任孩子按本性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0-11 16:34:27 | 只看该作者
真有道理,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0-11 16:51:44 | 只看该作者
嗯,很多次的同孩子他爸说,不要那么苛刻的指望孩子一点错误都不犯。
只有一种人不会犯错——什么都不干,他就不会错。
我们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那样的人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0-11 17:35:18 | 只看该作者
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话讲,叫做我们自己。如果我们都是活在别人的意志之下,为了别人而活着,这人生还有什么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0-12 08:34: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ricom163 于 2013-10-12 08:53 编辑

[事隔二十多年,妹妹对这件事竟然还耿耿于怀。她说,选完就后悔了,可是我们赞美她的坚定,拿她的表现骂哥哥,所以她不敢换。但她很羡慕哥哥,每次都这么坚持的要,不惜大哭大闹,最后都得到想要的。]

那本是件不起眼的小事,可小女孩一直耿耿于怀,如果说女孩小心眼,那可能冤枉人家了。我的感觉是这个家庭给哥哥的关爱比妹妹多(至少妹妹一定是这么想的),可能家长没意识到,认为自己是公平的。从妹妹的表现看,她违背意愿不选最好的,可能说明她把父母的关爱看得比自己的意愿更重要,到头来,这也不算违背意愿的选择。但是,为何会后悔呢,也许最后她发现,无论表现得再棒,再乖,依然无法获得更多自己心中所要的关爱。从小的轻微积累导致长大后的伤痕爆发。
以前看到一篇类似文章,说有个小女孩写信给一位作家,叙说自己的疑问,问作家:自己的哥哥成天调皮捣蛋,偷懒耍滑头,有时偶尔做了件好事,就轻易地获得了一块香甜巧克力的奖励;而她经常帮妈妈做家务,学习也棒,虽然也会受到父母夸赞,但是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与哥哥相比,则性价比太低了。她的疑问是:上帝为何总奖赏坏孩子,上帝不眷顾好孩子吗?那位作家回信说:上帝选你做好孩子,不正是上帝给你最大的奖赏么?这个故事就这么结束了。不过我猜那小女孩多半不满意这答案。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5 收起 理由
Martina-Mm + 5 分析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10-12 08:48:43 | 只看该作者
tricom163 发表于 2013-10-12 08:34
[事隔二十多年,妹妹对这件事竟然还耿耿于怀。她说,选完就后悔了,可是我们赞美她的坚定,拿她的表现骂哥 ...

      讲大道理是很容易的,但是指望着父母不去控制孩子,真的非常非常的难。文中的这对父母也是如此,他们爱的方式也是很大有问题的。
    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和爱,女孩牺牲了自己的意愿,做她父母期望的人。越是这样却越容易被父母忽视,她就会愈加的讨好父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10-12 08:57: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ricom163 于 2013-10-12 10:08 编辑

女孩的心思之细腻,为人父母居然体会不到,没有努力去疏解,到最后还在夸自家的男孩,怎一声唉字了得。有些男孩长大后的暴力倾向,也是可以追溯到小时成长的点滴中。孩子本身没什么大错,最多有点小私心。主要是不平衡感受之积累,在没有出口的时候,很容易形成淤塞。
哥哥大哭大闹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妹妹却不一定,当然和她自己的坚持也有些关系,但是她为何不坚持?怎知妹妹没有试过哥哥那样的办法?可能多数人都认为男孩蛮不讲理是正常的,而女孩蛮不讲理,则没女孩样,那么在还不太懂事的年纪,女孩未必能找到合适的通道获得自己想要的。父母这种有差别的标准,本身就是残害人的手段,只是不自知罢了。但是,这又怎么样,现实如此。
我也见过爱女儿甚过儿子的家庭,结果当然不是上面那样。但是那也不是一定的,因为生活中会有很多意外的小事,会改变人。比如说药家鑫和郎朗,都有严父,爱比较少,结果不一样,那肯定在各自的匹配上有某些细微的差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2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3:40 , Processed in 0.082698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