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dingdingcocosd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子阅读] 丁丁的读书楼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9 15:58:25 | 只看该作者
丁丁说(十三)  
2007年05月13日,星期日 (两岁8个月)

遥远的记忆

  晚上,我在看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丁丁坐在一旁玩他的小车。有一个选手唱了一首《我终于失去了你》,丁丁忽然来了一句:“妈妈,我听过这个歌,还没有我的时候就听过?”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什么叫还没有你的时候就听过?”丁丁耐心地解释道:“就是我还在你肚子里的时候,爸爸唱过这个歌。”太强了!这可真是遥远的记忆啊。

丁丁的拼音

  丁丁自己在看《我们的头脑》一书,当翻到有t-ou-tou拼音这页时,只听小人家念道:“b-i-ao-tou”。呵呵,这算哪门子的拼音?竟然还能拼出“头”字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9 15:59:14 | 只看该作者
养孩子读书十种方法(转贴)
若想亲手为孩子播下一颗爱看书的种子,那就需要这样做:

一、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看书。只要15分钟,就够为孩子讲上几个故事了,尤其是童话故事更好。

二、利用讲故事的机会,大声读书给孩子听,尽量做到绘声绘色。

三、把读书纳入全家人的休闲计划中,让读书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四、带孩子去书店,或逛书展,让他有机会自己摸书、看书、选书。如果要送孩子礼物,不妨考虑送图书。

五、提供适合孩子的读物。如3岁以内幼儿读的书,要字大、图大、字配图,文字浅白,一页一图等。让大人给他讲。

六、创造舒适的阅读环境,把书本放在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鼓励孩子一读再读。同样一本
书,每读一次,体会和收获都不同,且有助于孩子加深理解。

七、让孩子有机会活用书本上的知识。如旅游,让孩子表示意见,到动物园玩,让孩子发表对各种动物的看法,使孩子发觉读书受益无穷。

八、在孩子的房间设一书柜,摆上他爱看的书。让孩子和书生活在一起,创造一种良好的读书环境。

九、不要间断为孩子读书的计划,即使孩子已经会自己阅读了,还是喜欢有时候父母为他读某些书。

十、孩子入学后,书愈看愈多,此时不妨在离家近的图书馆为孩子办一张借书证,让孩子学会利用图书馆的藏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3-10-9 16:05:08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要趴着睡

2007年05月24日,星期四 (两岁8个月)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每次丁丁要正式睡觉之前,都要来上一句:“我要趴着睡。”仿佛趴着睡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因为不是什么大事,一直也就由了他,也没想起要问问他是什么原因想趴着睡。倒是老妈一听到这话就想起我去世的姥爷,那时身患肺心病的他因病只能朝一侧卧,也算是一种强迫体位了。所以有点担心,不知丁丁是否也有什么其他原因。我观察了他几次,发现睡着后的他并不是一个体位,也象一般孩子一样,是要满床打着滚睡的,因此也便放了心。

      昨天中午睡觉时,丁丁又来一句:“要趴着睡。”姥姥便顺口问他,为什么要趴着睡。没想到人家小人家给出了一个超级搞笑的回答:“因为我平躺着睡放屁不得劲。”果然,趴着睡的他一中午连续放了好几个臭屁。呵呵,仔细想想,这个答案也有一定的道理,平躺是不如趴着放屁顺畅。

      到了晚上,回到我自己家,因为我听说了这段趣闻,所以在睡觉时说给丁丁听,打趣他。谁知相同的问题人家又给出了另一个不同的回答:“我趴着睡关键是怕怕蛾子。”原来是趴着就看不见他害怕的飞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13-10-9 16:05:50 | 只看该作者
鼻孔倒底该不该挖

2007年12月05日,星期三

     挖鼻孔、放屁、拉巴巴之类的词,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一贯被视为不雅之语,做为父母与孩子谈论这些东西也仿佛是种禁忌。可能正是因为咱们这些大人出于某些文明的禁忌,对于这种话题总是讳莫如深。然而,这又是些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所以孩子难免会好奇,越发想搞清楚这些倒底有什么玄妙之处。而国外童书大家们却正是喜欢在它们身上大作文章,以此为主题,创作出了一批深受孩子喜欢的图画书。这些恰恰也正是初涉人世的孩子们感兴趣并且真正需要的,他们正是从日常中的这些小事中进行学习的。因此,当我在蓝袋鼠看到了《挖鼻孔真好玩》要出版的消息,随口把书名念给在一边玩耍的儿子时,儿子马上发出了会心的笑声。既然儿子对此如此有好感,在选择他的六一礼物时,我毫不犹豫地从当当把这本书搬回了家。 
  
  拿到书,细细读来,果真是本好书。很多网站介绍上都说这是一本给聪明孩子读的图画书,其实我看,它也是一本给聪明家长读的图画书。图画书的开始,大家看到一个开心的小象,坐在一张阳光沐浴下的地毯上,十分享受的挖着它的长鼻子。然后是它的邻居,一只幸运的小老鼠,它特别聪明的利用它的尾巴来挖鼻孔。最后是一只垂头丧气坐在荷叶上的小青蛙,它也特别想挖鼻孔,但是它妈妈告诉它,这是被禁止的。因为小青蛙不知道为什么不可以挖鼻孔,因此它和它的两个朋友们一起踏上了寻找理由之路。青蛙妈妈的解释是:谁用手指挖鼻孔,手指就永远拿不出来了。老鼠爸爸的解释是会得可怕的“鼻窦炎”,小象的父母告诉他们,小象挖鼻孔会让长鼻子掉断。于是孩子们又去找他们的爷爷奶奶,却发现他们自己都挖鼻孔,而且很幸运的是,那些可怕的后果根本没有发生。书的最后,三代人共同出现在一幅画面上,三个孩子又在顽皮地挖起了鼻孔。

  因此,这本书告诉我们这些家长们,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傻瓜。在你禁止孩子做什么事情之前,一定要想好充分并且正当的理由。如果你老是随口用“鼻子断掉”(或者其他的魔鬼,女巫,怪物和牙医)吓唬孩子,那么就要仔细想想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有效了。

  同儿子一起读完此书,儿子说:“不挖鼻孔是不对的。”不会吧?如果读过此书的最后结论是这个,那岂不是要惹麻烦了?我赶忙解释:“挖鼻孔还是不对的。”儿子不解地问:“那为什么小象、小老鼠和小青蛙它们能挖鼻孔呢?”有些语塞的我只好随口敷衍道:“因为它们是小动物,你是人。”幸亏儿子没有进一步深究,我趁机立马从一个医生的角度给儿子发表了一番长篇大论的科学解释。不知我的话他听进去多少,等我讲完,儿子说:“我知道为什么不能挖鼻孔,因为这是不礼貌的。”呵呵,没想到儿子会得出如此结论。总之,读过此书没有使他也迷恋上挖鼻孔,我已经很满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9 16:10: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ingdingcocosd 于 2013-10-9 16:15 编辑

真正的宝藏——读《弗洛格找宝藏》
2007年12月05日,星期三

  《弗洛格找宝藏》是“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丛书中的一本,这套书叫做“儿童心理教育故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帮助孩子培养健全的心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还是一套大名鼎鼎的图画书呢。先来看看它的作者介绍以及曾经获得的荣誉吧。本套图书曾获两次荷兰Golden Pencil大奖、法国Prix de Treize 大奖 两次德国Bestlist Award大奖、美国Graphic Award大奖;是为处在性格形成关键期(3-6岁)的孩子准备的一份心理自助礼物;马克斯·维尔修思是一位倍受国际推崇的儿童插图画家。马克斯·维尔修思1923出生于荷兰海牙,2005年去世,享年81岁。他被认为是荷兰最伟大的儿童图画书创作人之一,"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系列图画书是他留给世界的"绝唱"式作品,被誉为是"简笔画世界的杰作"。该系列荣获过诸多重要奖项,并最终在2004年荣获"The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Medal"(国际安徒生插图奖)。呵呵,怎么样,厉害吧?当然,荣誉不能说明一切,还是让我们沉下心来,认真读一读,看看此书到底好在何处?

      首先,书上那个穿着红条纹肥大短裤的青蛙,看着就让人喜欢。简笔画风格去除了所有外在的繁复修饰,单纯明朗的一如我们的孩子。故事情节也没有什么大的起伏跌宕,都是些孩子们一起玩耍时经常碰到的日常小事。也许正是这样,才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让他们在读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联想到自身。

      这本《弗洛格找宝藏》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某一日,弗洛格突发奇想,叫上小熊一起去挖宝藏。谁知宝藏还没找到,他俩却意外地困在一个洞里出不来了。后来,通过朋友的帮助,他们在第二天早上获救了。这时才发现,原来自己挖到的那石头竟是宝藏呢。

      其实,这块石头到底是不是宝藏,我们无法考证,也不需要去考证。在找宝藏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在隐入困境时如何独自面对,以及想办法解决困难,这就是最大的宝藏了。在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难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在困难面前,是无力的哭泣还是积极地寻求办法,结果是大不相同的。《弗洛格找宝藏》这本书了告诉我们,遇到困境应该采取的正确方式。那就是,首先要想法呼救,寻求外界的帮助。在一时呼救无果时,要乐观沉着,自己鼓励自己。这才是面对困境的最好也是最有效的办法。这,也正是本书作者通过此书,送给小读者们的最大宝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3-10-9 16:19:08 | 只看该作者
丁丁说(十四)

2007年05月30日,星期三 (两岁8个月)

  原汤化原食

     傍晚,姥姥准备给丁丁做晚饭了。最近,每次吃饭都是人家小人家自己点的,所以,姥姥先征求他的意见。
     丁丁说:“要吃饺子。”
     姥姥说:“包饺子来不及。”
     丁丁又改口说:“吃三全凌汤圆。”
     姥姥:“晚上吃汤圆不好消化。”
     丁丁立马接道:“原汤化原食。”

     小心翼翼

     晚上,丁丁找出钢卷尺,拿在手里玩,说是要量量我们有多长。丁爸说:“别玩这个了,会割破手的。”丁丁答:“没事,我会小心的,我小心翼翼地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9 16:20:04 | 只看该作者
捞月网
2007年06月01日,星期五 (两岁8个月)
  这几天给丁丁的“六一”礼物——当当和卓越的书已经陆续送到了。这次,是当当网占了先,同时下的订单,当当却比卓越早到了三四天。可能是因为在卓越订的书中有一本缺货的原因吧。在先热读了在当当买的两本弗洛格之后,丁丁天天盼着其他那些本弗洛格的到来。等卓越的书终于收到后,晚上,丁丁点名他的睡前书:“把捞月网那一套拿来。”我有些摸不着头脑,“捞月网”?还好难不倒咱这书虫老妈,“哦,知道了,是《阁楼上的光》那本,对不对?”谁知答案是错误的,儿子说:“不对,是捞月网那一套。”捞月网,还是一套,这到底是什么呢?儿子继续不厌其烦地开导笨妈:“就是当当网、捞月网啊。”我倒!原来是卓越网。人家搞不清是什么网,直接来了个捞月网。这个题还真难猜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9 16:21:00 | 只看该作者
金子般的心——《向着明亮那方》
2007年06月06日,星期三
  购买《向着明亮那方》这本书,是冲着作者金子美铃去的。很早就听一些书虫妈妈评论,金子美铃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所以一直想,有着金子一般心灵的人写出的诗也该是金子般的吧。拿到此书,果然没有让我失望。首先,这本书从开本到纸张都是那么让人舒服。32开,小巧的,很适合晚上躺在床上翻看。纸张非常柔软,摸起来仿佛在抚摸孩子幼嫩的肌肤。插图是淡淡的水彩,充满童稚,与书的内容蛮搭配的。再说书中的那些童谣,每首短短的,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幅童真的画面。让人读起来,仿佛有清脆的铃声回响耳边。在金子的笔下,春、夏、秋、冬、心、梦皆可入诗,小女生细腻的心思跃然纸上。读着这些童谣,仿佛触动了我们心底深处的某个柔软的隐密角落,让我们也恍若回到了童年。本以为,只有成年人才能体会诗中的真谛,从而喜欢上这本书,没想到儿子竟然也喜欢。也不知小小的他到底听懂了多少,又从诗中听出了些什么,总之,每晚他都要求我念了再念。呵,也许是因为每个孩子同样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因此从中得到了共鸣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13-10-9 16:21:41 | 只看该作者
乐观与冒险——读《鼹鼠姐妹奇遇记》的收获
2007年12月05日,星期三

  初识这对鼹鼠姐妹花是在《东方娃娃》综合版,也许是限于篇幅没看出应有的效果,也许是我和它们的缘份未到,当时的它并没给我太多的感觉。再次相遇是在书店里,真正把书拿在手里,便有了一分好感。独特的横32开的开本,独具匠心的版式设计让中英文相互呼应,又不影响观赏画面。再细读其中的故事——《雨天的发现》之后,我顿时决定把它们买回家。

  这本书的绘画工具彩色铅笔,作者准确把握住了鼹鼠的特征,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可爱的鼹鼠形象。彩色铅笔制造出的效果婉约温馨、明丽宁静,仿佛鼹鼠姐妹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大家任溶溶的翻译精准简练,让人一目了然的基础上,又提供给我们无限发挥的可能。可以让我们的孩子看着画面展开无穷的想象,讲出属于自己版本的鼹鼠姐妹的故事。

  在这两本书中的十个故事里,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最初在书店里读到的《雨天的发现》。喜欢故事中鼹鼠姐妹的生活态度:晴天有晴天的乐趣,雨天又有雨天的喜悦。这种开朗乐观的精神正是我希望儿子能够具备的。在人生的旅途中,谁也不会永远一帆风顺,风和日丽,总是有晴也有雨的。希望儿子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也能象鼹鼠姐妹一样,永远乐观向上,自己给自己找到无穷的乐趣。

  儿子最喜欢的是《麦浪滑梯》这个故事。可能是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最爱—-滑梯,又发现书中的滑梯与自己常玩的不同。对鼹鼠姐妹在麦尖上从左到右,又从右到左晃来晃去最感兴趣。

  看看编辑的话:带上发现的眼睛,学习乐观的心情,跟随鼹鼠姐妹,享受温馨的冒险旅程!让我们一起出发吧,相信你一定会有许多收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13-10-9 16:22:26 | 只看该作者
蜜蜂or苍蝇?

2007年06月16日,星期六 (两岁9个月)

  下午,我和丁丁走在大院里,忽听得附近传来一阵嗡嗡声。我四下看了看,没发现声音的来源。这时丁丁说:“可能是一只蜜蜂。”根据三十来年的生活经验,我认为是只苍蝇的可能性更大些,于是纠正他:“我觉得是一只苍蝇。”丁丁不服气地说:“蜜蜂才嗡嗡叫的。”呵呵,儿歌听多了吧?“你以为只有蜜蜂才嗡嗡嗡吗?苍蝇也会嗡嗡叫的。”丁丁仍旧不以为然道:“苍蝇是静音的。”静音苍蝇?这个想法不错,不过恐怕要改变苍蝇的基因才能实现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4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17:20 , Processed in 0.075532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