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0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 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9-22 18:5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世纪初的头几年,我们就开始对homeschool进行研究和实验,可以说,我们是国内比较早关注和实践这个问题的。但这里首先要解释一下,我们把homeschool理解为“家庭式学校”,而不是现在市面上讲的“在家上学”。“家庭式学校”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是创造“像家一样的新型学校”,其内涵非常深刻,是探索人类未来的比较理想的教育模式;而“在家上学”概念相对简单一些。  我为什么要研究和实践中国的homeschool即家庭式学校呢?
  首先,我们认为,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各有其优势,应当从漫长的分离状态走向融合。人类家庭教育的历史,几乎跟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长。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时期中,家庭,都是人类最古老、最权威、最经典、最有效的教育之所和精神摇篮。这种情况发生根本性改变,人类的教育托付给一个叫做“学校”的公共场所和机构来承担,这只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在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京师同文馆是1862年才正式开学的, 而第一个以政府法令形式公布实施的近代新学制——癸卯学制是1902年才制定、实施的,都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是从世界范围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文法学校与公学,只是近代中等学校的雏形;17世纪在英国出现的“学园 ”,与现代意义上中等学校的意义才更接近一些;真正的大众化的普通教育,则是从18世纪开始的,也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实施大众化普通教育的学校,是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产物。它的社会基础,它的科学基础,都奠基于工业化建设。由此,学校必然遵循“模具制造,批量生产”的逻辑来实施。大致说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学校体制,有几件事情是做得好的:1、基础知识的传授;2、基本技能的培养;3、集体规范的形成;4、校园文化的熏陶。这几个方面,其它的教育形式都比不了。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当人类进入21世纪和信息社会,学校越来越显示出它在许多方面的缺陷和无力,例如学习的终生化、人性化、个性化、生活化等,都不是学校擅长做的事情,但这些学习要求恰是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所必需的。
  因此,探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补、融合,是一个与时代变化相关的大趋势,我认为:人类未来教育的方向,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教育,是要它的统一性、规范性、标准性和效率性;要家庭教育,是要它的人性化、个性化、自由化和生活化。两者相加,恰是人类理想的教育模式。这种融合的教育模式,不是古代私塾的简单“复古”,而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育自觉的创造性选择。
  其次,homeschool在美国有成熟的实践模式和效果。它产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宗教家庭。一些虔诚的基督徒家长,为了宗教信仰上的原因,同时考虑到避免孩子到学校可能受吸毒、酗酒、暴力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就自发组织了家庭式学校来安排孩子的教育。随着家庭式学校教育成果的显现,在家里接受初等教育的孩子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美国媒体报道,目前在家里接受教育的学龄少年儿童已经超过200万,相当于每50名中小学生中就有一名家庭式学校的学生,而且人数还在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从办学效果看,家庭式学校学生的成绩和公立学校的相比,不仅不落后,而且还要更好。SAT的主办机构经过比较发现,家庭式学校的学生SAT成绩平均为1083分,比全国平均成绩高出67分。另外,调查还显示,全美高等学校中有68%已承认家庭式学校中家长准备的成绩单。名校斯坦福大学对家庭式学校的学生录取率为27%,高出其平均录取率的一倍。
  第三,研究和实践家庭式学校有着很现实的意义。在当下中国,学校教育存在许多重大的问题。核心问题是教育日益功利化、投机化和技巧化,问题的表现是教育变成不断制造压力、制造失败、制造差别、制造麻烦的怪异机器,变成让相当多的普通老百姓提起来就伤心难过、就摇头叹息的事情。在这样的教育影响下,整个民族特别是年青一代缺乏道德信仰和价值追求,广大家长整日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竞争惴惴不安,许多家庭因为孩子的教育而陷入困境。
  现在的家长,不得不开辟两个战场,同时打两场战争:一场是注定错误却不能输的战争,这就是应试教育的战争;另一场是注定无法取胜却不能不打的战争,这就是素质教育的战争。两场战争各自都有纠结处,而尤为纠结的是两场战争要同时开打!
  我的判断是:再过二十年,当我们与进入正常教育轨道的孩子们谈起今天的学校教育时,他们会惊叫起来:啊!你们居然是受着这样荒唐可笑的教育长大的!
  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家庭为了保护孩子的快乐童年,为了孩子的和谐成长,试图逃脱学校教育体制,另辟蹊径来实施孩子的教育。其中的一条路,就是创办中国版的家庭式学校。这有什么不对呢?这有什么不能理解呢?俗话说,惹不起咱躲得起,学校教育如此的偏颇和荒唐,难道受教育者及其家庭连躲避、拒绝的权利都没有了吗?这是哪家的王法?
  当今学校教育的弊端,根源于垄断的制度。垄断必然产生腐败,人为制造失败和不公平。对此,一个恰当的缓解对策就是鼓励办学主体和办学模式的多元化,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受教育需求。我想,家庭式学校应当是其中一个可以接受、可以考虑的办学模式。
  当然,这其中还涉及许多问题,例如立法的“准入”问题和保障问题、师资场地等教学条件的规范问题、教学效果的评估问题、中考高考的衔接问题等,都需要进一步认真的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家庭教育专业 陈建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9-23 08:49:33 | 只看该作者
前半部分讲的很好啊,可是最后部分如果中国引入的话,又会变成畸形教育啊。
国学私塾不就是最好的例子?磕头洗脚穿长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09:55: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mlucky 于 2013-9-23 12:00 编辑
xianyun0403 发表于 2013-9-23 08:49
前半部分讲的很好啊,可是最后部分如果中国引入的话,又会变成畸形教育啊。
国学私塾不就是最好的例子?磕 ...

国学私塾中是有这种情况,不知道是否是主流

私塾等更大的问题恐怕主要还是办学质量比较参差不齐。毕竟,z f 比较压制这块,不像美国等,可有官方的支持,有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可用。

在家上学的理念和方法其实也是五花八门的。

还拿国学机构或者私塾来说,恐怕大多数是用不讲解而纯背诵经典的方式在学习。我个人认为,没有足够的真正懂国学的老师恐怕是这样做的重要原因。

反之,又有家长把小孩子带到大理等环境比较自然的地方住下,让孩子们聚集在一起,但也不主动教孩子,就让孩子们自己整天玩。只有孩子要求的时候才提供帮助或者辅导。他们认为孩子会自我成长,家长不应该干预。

也有成功送自己孩子出国读书的家长,此后办以出国为导向的私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09:57:28 | 只看该作者
很多时候,可能中庸之道比较不容易出偏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3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0:02 , Processed in 0.080295 second(s), 2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