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21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记录] Ivy成长楼(2004.4)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9-22 09:4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VY这学期4年级了,仍然是个喜欢捉迷藏、喜欢追逐的小女孩。开楼记录下IVY的成长足迹。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5 收起 理由
Martina-Mm + 5 建楼有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3-9-22 09:57:07 | 只看该作者
先补记下开学以来的情况。
运动方面,开学后IVY迷上了活力板,每天一有空就乐此不疲的溜着到处转,现在已经比较纯熟了。
国学方面,背完了论语-先进第十一,熟读古文观止-郑伯克段于鄢,吟诵五言古诗4首,声律启蒙学到5微。补记最近的诗牌雅戏作五绝一首:“君向故園遊。遙天燕雁秋。早寒思晚客,風葉夕江流。”
英语,这是我最头痛的,数度开始亲子共读,均以失败告终,论坛上的方法好像对我家都不管用,也许是没有领会好精神。目前聊以自慰的是,总算学校的英语从学起来很费力到轻松自如了,也算是一点小小的进步吧。就这么着慢慢的爬着吧,毕竟每个孩子的天赋不一样。

点评

同是四年级,关注!古文观止感觉好难哦,我家的也在读论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23 15: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09:24: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懒洋洋 于 2013-9-23 09:36 编辑

记录下人教版教材中出现的所有文言文,做个参考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第六单元 30、*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 20、口技(林嗣环)
第五单元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共工怒触不周山
第六单元 30、*狼(蒲松龄)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17、公输 《墨子》          
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孟子》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 《左传》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3、愚公移山 《列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第一册
1、烛之武退秦师
2、勾践灭吴(节选)
3、邹忌讽齐王纳谏
4、触龙说赵太后
5、季氏将伐颛臾
6、寡人之于国也
7、劝学
8、秋水
9、过秦论
10、鸿门宴
11、兰亭集序
12、归去来兮辞
第二册
1、谏太宗十思疏
2、腾王阁序
3、师说
4、阿房宫赋
5、六国论
6、游褒禅山记
7、伶官传序
8、石钟山记
9、项脊轩志
10、五人墓碑记
11、登泰山记
12、病梅馆记
第三册
1、卫风·氓
2、秦风·无衣
3、邶风·静女
4、离骚(节选)
5、孔雀东南飞(并序)
6、迢迢牵牛星
7、归园田居
8、梦游天姥吟留别
9、琵琶行(并序)
10、山居秋暝
11、登高
12、蜀相
13、书愤
14、虞美人
15、雨霖铃
16、念奴娇·赤壁怀古
1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8、扬州慢
19、声声慢
20、陈情表
21、祭十二郎文
22、赤壁赋
第四册
1、逍遥游(节选)
2、促织
3、柳毅传(节选)
第五册
1、蜀道难
2、将进酒
3、兵车行
4、客至
5、旅夜书怀
6、咏怀古迹(其三)
7、阁夜
8、登岳阳楼
9、齐桓晋文之事
10、庄暴见孟子
11、孟子见梁襄王
12、齐人有一妻一妾
13、奕秋
第六册
1、报任安书(节选)
2、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3、屈原列传(节选)
4、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点评

强大!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5 15:55
正想找高中的,在你这儿看到了,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10 10:11
太好了,正想要这样一个资料,谢谢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27 19:57
你真厉害,弄了那么全的资料哦。我也记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23 15: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9-23 10:43:16 | 只看该作者
没看清楚,以为是学习了得,我们可以跟在姐姐后面学习了。

点评

看到文言文篇目以为是学过的,我们一年级,跟四年级姐姐后面多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24 18:42
?? 欢迎窜门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24 14: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9-25 01:07: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懒洋洋 于 2013-9-25 01:15 编辑


【转载】石中火先生论如何学好语文

为什么说语文重要呢?因为不论你以后什么专业,语言的交流和写作都是基本素质。此外,语文是很多门功课的基础,语文靠的是长期的积累,一时的努力是没有进展的。所以到高中再抓语文,是个浪费时间又不见效的事情。
我青春期身体很不好,即使是高考前,也至少要保证9个小时睡眠。饶是如此,高考前的两个月在家休养,帮我们邻居看孩子。但是高考成绩还是比第二名要高60分。这个并非是我有多聪明,而是因为语文基础打得牢。

语文好了,所有的语文课,我可以用来做别的作业。因为语文好,政治只要看看时政,论述题是强项,基本上政治课也可以用来做作业或者吹牛。一般下午三点半我基本就完成了学校里所有的作业。因为语文好,英文单词只要认得百分之70,就可以把阅读理解全蒙对。因为语文好,英文作文向来能写,英翻中更是强项。好了,剩下数理化生,除掉数学,要学的就是理化生。所以比较轻松。

至于语文怎么学好,反正我自己的经验就是背诵经典,这个在别的帖子里谈过。背诵看起来很累很枯燥,但是背诵是捷径。背一两本书是看不出成效的,但是一旦背了5、6本书,自己的语文进展自己都看不懂。在背诵的基础上阅读有质量的书则是如虎添翼。读研的时候不想留在本校,跨校跨专业,结果考的比北大学了五年的专业课成绩都高。面试的时候,老师并不想考我啥,只是想知道我是怎么自学的。我想这个还是归功于语文功底强,导致阅读理能力强,加上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学理工科专业课没有问题。
所以希望家长门在小学、初中要狠抓语文。高中没必要抓了,就那么回事了。
在我的求学生涯中,一再有人问我语文怎么学的,政治怎么学的,到了大学里,有人问我哲学怎么学的,我就告诉TA,去背几本书,然后阅读高质量的书。结果只要听我说“背书”,要么不屑,认为是“死记硬背”,要么是认为我在搪塞TA。我的一个很好的室友,她已经做到一个外企在亚太区的二把手。她数学很好,但是文科一般。她胜任领导之后老是报怨写稿子、写总结、写计划、即兴演讲烦人。她一开始没听我的,现在有体会了。加之儿子已经读四年级了,突然跟我说她信了我的方法,要我开书单。四年级,还来得及。再过六七年,就来不及了。

背诵的东西,应当是古文。古文经历过时间的筛选,古文简练,古文的内涵很深远。为什么要背诵完整的文字?因为一篇文章如同一幅画,你不能肢解了来看它。它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它有贯穿头尾的文气,优美的框架结构,它是一个有机体,它相当于文字化的灵魂。所以必须完整地背诵,不能寻章摘句。背了一百篇古文(散文),不需要老师跟你啰嗦写文章如何布局,如何造句。

古文分散文和韵文。韵文就是诗词歌赋。其他的统称散文。也就是说古典文学中的散文包括了论述文、记叙文和抒情散文。背了韵文,遣词造句会很精确。背了散文,对文章的布局有好处。一篇文章布局好、造句精确,自然不会差。

背诵不是当时背完记住就算完事了。而是一本书背下来之后,从第一篇到最后一篇都会。半年之后复习一遍,再次达到指哪儿背哪儿的程度。一年之后再次复习,再次倒背如流。这样,经历三次反复之后,就会变成自己的东西,会时不时就有古代的大师跟你在心里说话。

我当年背韵文,是直接拿了诗词集来背的。背散文,老父要求我从书上抄下一篇,把生字弄清楚了,然后朗读30遍,才允许默读背诵。默读背诵快,尤其是对于逻辑思维强的人。朗读非常累,背起来慢,但是激活的大脑皮层多。直到我读研研究神经之后,才知道朗读的好处。这个历程是很累的,一旦开始,就应坚持,不可半途而废。但是结果是非常甜美的,因为经过这个阶段之后,一般的学生很难追赶。坚持个一年,方知我所言不虚。

语文背诵范围
首推《论语》和《道德经》。但凡有人问我要背什么书,我都会推荐这两本书。这两本书是中国文化的双子座。一个现代人,可以讨厌孔子,可以想当然地认为老子就是号召大家小国寡民,一路退回原始社会。但是,一个现代中国人,必须明确这一点:这两本书你生活着的这个国度传承了两千年,已经成为国民性的一部分。你可以鄙视它们,可以批判它们,但首要的是,你应先了解它们。《论语》是教人修身入世的,而《道德经》是教导人们跳出小我,俯瞰这个世界的。这两本书互为补充,一张一弛。《论语》中,有一篇是《八佾》,我不太喜欢,讲的是贵族的礼仪,不过可以当作史料来看。还有孔子的“父代子隐,子代父隐”的观点我也不太赞同。其他的篇章,都是很生动的,看过之后方知孔子作为教育家的风范以及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真性情。至于《道德经》,可以作为辩证法的教材。这两本书都是应当熟背,熟背之后再谈批判。

很多现代人对古人有很深的误解,认为我国的古人头脑死板、等级森严、面目可憎。其实不然,读了就知道。 《大学》和《中庸》倒是不强调背诵。在背诵《论语》之后自己去阅读这两本书应该没问题,应当了解。
接下来就是《荀子》和《庄子》,照旧是儒、道二家的代表人物。选《荀子》是因为荀子这个人太能干、太复杂。章太炎、梁启超都非常推崇荀子。他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但他教出了两个法家代表:李斯、韩非。荀子的文章逻辑性强,气势澎湃,时代气息浓厚,但比较艰深,可选十篇背诵。比如:劝学、修身、荣辱、致士、尧问等等。读过之后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荀子的儒跟孔子有啥不同,哪些思想是法家的思想。结合荀子和孔子所处的时代的不同,谈谈时代对他们的学说产生的影响。选《庄子》是因为庄子这个人太聪明,他的文章灵动飘逸,他的人生太惬意。他可以在夹缝中、在困顿中活出自由自在来。他臭臭孔子,逗逗惠子,编编小寓言,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读他的文章,会感叹天地悠悠,人生之如蜉蝣,而蜉蝣自有蜉蝣的意义。推荐:秋水、养生主、天下、人间世、山木、渔父、逍遥游等篇背诵。
《墨子》中的非攻和兼爱,各有上中下三篇,各选一篇背诵。墨子这个两千年前的人道主义捍卫者,他的文章大概蛮符合当今的潮流。
这么多背诵内容,基本上可以花掉一年课余时间。
先秦的散文先背这么多。除掉背诵,还有阅读。中国旧式文人治学讲究经史合参,这跟我们理工科做学问有相似之处:先弄清定理内容,还要搞清定理的产生过程以及适用范围。可阅读《左传》和《国语》。了解那个年代的历史。《左传》是各位史学家推崇的先秦史作。苏步清多次提过他年幼背诵《左传》对他人生的深远影响。我是没背过《左传》,你不妨在阅读的同时,把一些后面语文课本里可能出现的篇章给背了。比如:曹刿论战、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及秦晋崤之战等等。《国语》我很喜欢看的,尽管学术界有人认为这是秦之后写的伪书。我尤其喜欢读《晋语》和《越语》。阅读了《越语》和《史记》中的《货殖列传》就对范蠡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
如果孩子喜欢读林汉达写的《东周列国故事》,对于他阅读《左传》和《国语》有帮助。
在孩子高中或者大学低年级,可以给他读一些李斯、韩非、管仲和孙武的文章,这些人既做学问,又有社会实践,参与国家的管理,他们的文章有较强的实用性。虽然《管子》也是被学术界怀疑的伪书,老毛还是很喜欢引用它的内容。熟悉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熟悉了战例,读《孙子兵法》是很好的。不过我没读全这本书,//shy。
以上是先秦的散文。所有的读本,你只要去在网上搜《××译注》或《××注析》即可。因为这都是经典,只要不注歪了就行。一般这几个出版社的东西比较好: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馆、中华书局、××古藉出版社等等。

先秦之后的散文,首推《史记》。史记好的篇章很多,先阅读一遍,喜欢哪个篇章就背哪个篇章吧。一般《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周亚夫军细柳》、《李将军列传》都是名篇。除掉《史记》,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是千古名作,强烈推荐背诵。梁启超年幼的时候家里没啥书。一部《史记》念烂了,基础就打牢了。粱的文章写得真是好,虽是旧文人,他的白话文写得比胡适强。粱的孩子中,出了3个院士,外加一个院士儿媳林徽音。做老爸的没有功底,靠撞大运是不会出这么多专家的。
此外,曹操的文章我很喜欢。强烈推荐两篇背诵:《让县自明本志令》和《孙子兵法序》。
张衡的《两京赋》我也很喜欢,孩子读了之后,会感受到科学家也是如此的文采飞扬,有如此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情感。
自唐以降的文章,推荐社科院编纂的“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中的《中国历代文选》,自己在里面选吧。
以上为散文(除了两京赋),再谈韵文。背了散文来背韵文,感觉省力多了,简直可以当作休息。提及韵文,首先想到的是唐诗宋词。但是我更推荐《诗经》和《楚辞》。《诗经》简直就可以作为早期爱情教育的教材,不仅有情,而且“思无邪”。两千多年前的人就知道“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现代的人反而向猴子退化,扔掉大脑,用下半身找对象。谈恋爱是要脑子谈的嘛。喜欢一个女孩子,如果有钱的话请她听音乐会,没钱的话自己抱把吉他弹弹也是可以的。这就是古人告诉我们啥叫情调。还有那个“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也写得非常动人,这个诗写了爱情的凋零。《诗经》里面的语言平易而优美。十多年前,有人跟我赞叹胡兰成的那两句“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其实也没什么玄妙的。这两句,前一句明显高明一些。而“静好”这么优美的词,也不是胡才子的发明。《诗经》两千年前就写好了“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建议选个三、五十篇背背。
《楚辞》我没有背诵过,因为我父亲没有要求,只是要我阅读。《楚辞》到底是出自士大夫之手,和《诗经》相比较,词语要华丽得多。对于中学生来说,生字也多很多。在中学时代,相比较《离骚》,我更喜欢《九歌》。《离骚》又长又难懂,《九歌》就要轻灵一些。我很喜欢《九歌》中的《山鬼》,这是一首以女子的口吻写就的爱情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想不出比这个更美的写恋爱中女子的诗句。男孩子也应该读读这类诗,便于日后了解女性的柔情。就像女孩子,也应当读读“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学会理解并欣赏男性的豪情。建议阅读《离骚》、《橘颂》、《九歌》、《渔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写得很诙谐,可以一读。
韵文的背诵,宜选用社科院的“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中的《先秦诗选》、《汉魏六朝诗选》以及《唐诗选》。在这三本书里,自行选择背诵。我小时候背过三本诗集,最喜欢的还是张燕瑾编的《唐诗选析》,现在大概没有的卖了。说到底,还是喜欢唐人的雄深雅键。
至于宋词,我没选到喜欢的读本。我小时候背的书已经不存在了,也记不清书名。有个简便的方法,找《人间词话》来,王国维提到哪些词,你就背哪些词。不过王国维身处动荡时代,以前清遗族的心态,欣赏的词大多沉郁。
如果你看到这里头晕了,嫌烦,有个简便的方法。除了单独背诵《论语》和《道德经》之外,选用中华书局出的王力老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北大的教材。一共四本,散文韵文都有了。他老先生的眼光你应当相信。不过我跟他不同的是他注重孟子,而我不是这样。我的感触是《古代汉语》这部书,韵文部分编得比散文部分好。
有了这些根基,孩子在高中及大学时再去阅读西方的典籍,不会妄自菲薄。

点评

好!仔细读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5 15: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9-25 01:07: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懒洋洋 于 2013-9-25 01:20 编辑

接上

罗列这些书,有的人觉得少,有的人觉得多少吗?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不算少了,读通了再到大学里自身拓展,为阅读西方经典打下基础.这些书,历史/哲学/修身/情调都包含了.教你了解中国最有生机的年代/教你如何理解自身的情感并如何挑选有品位的朋友/教你如何看待人生的荣辱/教你如何在闲暇之时自我排遣.多吗?不多.设想一个比较聪明的孩子,整天读这些书,大概两年也读透了.花两年时间,学到了作文,学到了历史,学到了品行的培养,还学会了恋爱,是合算的.比起现代的教育,从小学到研究生毕业,还写那种不通的文字,效率要高多了.
很多人对中国的传统教育有误解,对于国外的教育也有误解.国外上流社会的教育一样抓得非常紧,一样要读要背,去看看丘吉尔的传记就知道了.美国对于文史哲的教育抓得比数理化紧多了.但凡要学法律/金融,如果孩子本科是学的历史专业,都会很受欢迎.国外名牌大学的历史系可不象我国这么受冷落,学不好数理化的才去学历史.国外历史系的招生非常严格,要求有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点跟陈寅恪先生的观点一样,他招生喜欢数学好的,他认为数学不好的,学历史也比较困难.因为批判性阅读的能力是建立在逻辑思维能力之上的.大家知道高中生去国外读大学,要考sat,好的大学不仅要求sat1,还要求sat2的成绩.SAT2中的作文水平是美国一流大学重点考察的对象.国外的教育家认为,作文比任何一项考试形式都能反应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当然他们的作文题目不是象我们高考那种小儿科,他们的作文题目都是让学生就某个社会现象/历史传统/政策法规进行思辨.有些类似我国古代科举的试题.相信很多人看过清朝科举的试题,不瞒大家说,那个科举试题中"史部"的一些题,我都看不懂,别提回答了.不要将科举一棍子打死,在那样通讯和交通条件下,能保证这么大疆域的国土,保证这样长时间文化的传承,中国古代的官僚没有两把刷子是不可能做到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太提倡社会科学中的实证,不太提倡士大夫的社会实践,这是需要纠正的.
我们现代人,学了西方的逻辑思辨(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比较缺乏的,或者说不太成系统的),学了西方的科学实证精神,将我们的传统文化进行扬弃,才能成为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才.
罗曼罗兰借克里斯朵夫之口说过,一个人想要真正地成长,必须把自己独立以前被灌输的东西呕吐干净.
这话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一个人独立之前,没被灌输什么有质量的东西,未必有能力进行呕吐.呕吐干净是成长的必由之路,但不是成长的最终状态.我在大学的时候,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厌倦.热衷于听英文歌,读英文诗,阅读法国/俄国文学译著.但是在我二十五岁之后,突然发现东西方文化不是互斥的,有相通的部分,有互补的部分.现在能比较平和地看待东西方文化了,不再牢骚满腹. 书虽多,但是有个读法。找个突破口,然后逐步拓展。
这些文章中,比较难的有《道德经》、《荀子》、《离骚》。《道德经》虽然比较难理解,但是篇幅短。有些小孩什么都不懂,还是给生背下来了。以猫人兄公子为例,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做参考。
这个暑假先背《论语》和《诗经》。选那种只有注解,而无译文的读本。先不用管夫子的“微言大义”,历史上那么多“微言大义”大多是有目的的,要么是兜售自己的观点,要么是为上层服务。《论语》上大部分篇章是不难理解的,用不着那么玄虚。以前有个朋友根据孔子“割不正不食”引发了一大堆感慨,替孔子引申了一堆莫明其妙的意思,被我臭了一顿。如果把所有的“微言大义”放在一起看,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后世引申出来的“大义”,大多是有目的的,那就是把孔子往圣人的形象上靠。我看不惯这种做法,这种将孔子“圣人化”就是把儒学“宗教化”。我们学习《论语》,我们研究孔子,是把孔子作为先贤、作为一个开辟一个学派的学者来看。说到底,还是把孔子作为一个人来了解,而不是作为神来膜拜。孔子作为一个人,一个贵族,偶尔有点儿讲究,偶尔有点儿颓唐,偶尔有点儿小牢骚,这都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无损于他的伟大。屈原不就是比较讲究的一个人嘛!有损于他的伟大嘛?所以,看了注解,你是怎么理解《论语》的,就按你的心意办。你是为自己读书,不是为了迎合他人的心意而读书。初学者,不必苛求百分之百的精准。学习古代典籍,我的态度是开始可“不求甚解”,随时间而“逐次逼近”。记住了《论语》中的原话,放在心中悬疑。随着自身的视野的拓展,随着对史料的了解,随着社会经验的增加,逐次反省当初的理解,可以进行自我的否定,甚至是否定之否定。这个过程,就是思辨的过程。而思辨,则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成长过程,何必强迫自己第一次读典籍就要形成一个定论把自己套牢呢?
研读《论语》的同时,用林汉达先生写的《上下五千年》和《东周列国故事》作为史学导读。他还有《两汉故事》,一样也可以读。这些白话书读过之后,再读文言文的史书。打个不太恰当的类比。我是这么教我室友引导她儿子。先读了《三国演义》小人书,然后听了《三国演义》的评书,再去读《三国演义》的原著。基于此,引导他去读《三国志》。读完《三国志》之后,读曹操、诸葛亮等那个年代的人的文章,再回头看看罗贯中是怎么“演义”的。
《论语》背过之后,对文言文有一定的敏感度了。读过林先生的书后,在《左传》、《国语》和《战国策》中任选一本读。如果父子一起研读,那是更好。可以先爸爸读了,翻成白话讲给儿子听。或者儿子做老师,拿了注解读了,翻成白话讲给爸爸听。史学的典籍可读性强,照旧选那种只有注解无译文的读本。
接下来读《史记》。大家的文章,一般不会故弄玄虚,写得大家都看不懂。《史记》的文章是很容易看懂的,尤其是在有了对《论语》和《左传》等的阅读之后,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理解能力就更容易看懂了(把《史记》放在《左传》之前读也是可以的)。选背《史记》之后,可以转至汉以后的散文背诵。这样学习一年之后,古文的功底也在逐渐加深。可以杀回去研读《庄子》。《庄子》读后,再去研究《荀子》,最后读《道德经》跟《离骚》。
至于韵文,象《古诗十九首》、唐诗、宋词,生字不多,琅琅上口,大都不难理解。小学就可以背诵,中学生可以放在平时上学的时候,每天背个半小时,比背课本强。
背诵散文,是需要理解的,不提倡死记硬背。但是这个理解并不需要一步到位。一开始有个粗浅的理解就可以了。我大概8、9岁的时候,我父亲教我背了一点《战国策》里的节选的小故事。因为看过林汉达的书,还是懂一点那些小文章是说了些啥,至于当时体会有多深,就不必苛求了。相信现在很多孩子比我小时候理解力更强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9-27 16:13:2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啦!正巧我家的目前正在背《论语》(其实孩子也自己从心底佩服孔子),想着以后该读些啥。这篇文章很及时。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9-28 13:47: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懒洋洋 于 2013-9-28 13:49 编辑

这周有两件喜事。
第一件,IVY主动参加竞选当了上了班干部,虽然只是个小小的纪律委员,负责每天早读纪律,但这可是我们家有史以来最大的官了。犯愁的是,当上纪律委员后每天7点半就得到校了,以往我们可是7点半才起床,早读20分钟,然后吃早餐上学。现在要提前半小时到校,在家的早读就没法进行了。IVY小手一挥,那就每天6点55起床。
还有件喜事是被学校的外教选上双语美术班了,上个普通的学校就这个好处,我们这点不值一提的英语在学校也可以当个鸡头了。挺好,又省钱了,窃笑中。
本周记录:
一、古文
1、论语背完第十二篇
2、继续熟读古文观止-郑伯克段于鄢
二、中文阅读
1、国际大奖小说8本
2、小牛顿3本
3、世界童话大全两本
4、红树林、漫画等杂志3本
三、英文
1、牛津阅读树15本
2、熟读新概念81-89单数课
3、泛听轻松英语1的4个故事
看这个单子就知道,我家的英语,花的时间实在是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0-8 15:19: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懒洋洋 于 2013-10-8 15:29 编辑

国庆节,IVY和院子里的小朋友们疯玩了7天,玩滑板、下棋、看电影、下河摸鱼,还把挣的分兑现了,拉着我去花卉市场买了两只小仓鼠。乐极生悲的是,和领居男孩学踢足球,结果把足球踢飞了,再也找不回来,只得又兑现了35分,换钱买了个足球赔给小朋友,这下挣得分归零了。
盘点下9月:
一、中文
1、阅读了30多本书,还是在国际大奖小说、猫武士、小牛顿、可怕的科学里绕着,其实这几套书二年级时就看过了,这学期也不知怎的,又重拾了兴趣。难道是家里的存货不够了,大伙儿介绍点书吧:)
2、论语背诵:背完论语第11、12、13篇,基本能按照每日一页的进度进行着。照这进度,到年底大概可以背完学庸论语了。
3、古诗文:上了个国诗启蒙班,这块我就不操心了,跟着老师的进度学习声律启蒙和千家诗,现在平仄格律基本是掌握了,偶尔也可以用词牌凑几句估计她自个也不明白的诗。可惜的是,一块学的小伙伴现在都退出了,还是英语奥数吸引人呐。另外,古文观止继续有一搭没一搭的读着。
4、评书:重听历代帝王史话、36计故事。到目前为止,听过的评书有:西游记、三国演义、历代帝王史话、东周列国故事、隋唐演义、大明演义、36计。这孩子自从听了评书后,对上下5千年、话说中国、明朝那些事儿等近似于朗诵的故事就不怎么感兴趣了,数度引诱未果。现在,正犯愁下一部评书听什么,可有同道爱好者推荐一二?
二、英语
1、读完牛津阅读树1-3级
2、新概念61-89
3、黑猫、轻松英语各4个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10-8 15:36:04 | 只看该作者
又是同龄的小朋友,太好了,多交流啊。
孩子就是这样,喜欢重读,一件小事触动了,就要找出过去读过N遍的书,往往还是全套的,再重新读上一遍。
你们也有分数兑换钱的事儿?呵呵,又一件相同的。我们上个月的钱兑现了,买了一个扩音器。不知人家哪根神经又喜欢上这个东西了。
说到推荐书,猫头鹰王国、老鼠记者、39条线索、酷虫学校,都是俺家丁丁的最爱。不知你们有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7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39 , Processed in 0.11100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