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数月前看到这篇文章,不甚理解此中的情景,甚至感觉与我们无关。近日看了悠悠关于挫折教育的帖子, http://club.etjy.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332 今天偶然再看到此文,好像有点理解了,觉得是篇不错的参考。有时候,认知是不断变化向上的(我希望确实向上了 )】
好父母成“祸害”
人人都知道,坏父母是祸害,他们的漠视、暴力或者强烈的控制欲会给孩子带来深深伤害,严重影响他们的人生。但最新研究却发现,注重给孩子营造幸福童年的“完美父母”也会使孩子成年后的生活陷入迷茫和阴郁。为什么?一位身为心理治疗师的母亲剖析了个中原因。
如果说我大学里确实学到了什么,那就是诗人菲利普·拉金言之有理:“他们害了你,你爸和你妈。虽然不是故意的,但他们的确害了你。”当时,我生 下儿子不久,便重返学校修读临床心理学。脑中想着孩子,手头却还要准备论文,在这种情况下,我很容易留意到那些论述父母如何害了孩子的研究。当然,每个人 都知道,麻辣老妈和慈爱的、家庭教师式的妈妈会培养出完全不同的孩子。但我们多数人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而在这个区间,很多事情一不小心就会做错。
作为一名妈妈,我很想做对。但是什么才是“对”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进书店,立马眼花缭乱:布雷寿顿、斯波克、希尔斯,幼儿中心派、家长中心派、合作派……我到底该追随哪种理论?
好消息是,至少在英国著名儿科医生、儿童精神学家唐纳德·威尼康特看来,要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你不必非得是完美妈咪。用他的话说,只须当一 个“过得去的妈妈”就好了。不过,过去所有研究———从约翰·鲍比的依附理论到哈里·哈尔洛的猴子实验———都表明:如果不能正确理解你的孩子,错过了他 们的敏感期,或者给予他们的爱太少,几十年后,他们就很可能会走进心理治疗诊所,坐在沙发上,靠着一盒纸巾,声泪俱下地回忆着妈妈对他做了什么,爸爸又没 做到什么———每周50分钟,有时长达数年。而作为心理治疗医生,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重新当一回病人的父母,提供一种“矫正性的情感经验”,让他们不知不 觉地将早期的被伤害感觉转移到我们身上,然后给出不同的回应———与他们童年时相比,更加调和、更具同情心的回应。
至少理论上是这样。然后我开始接待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