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星空下的花园 于 2013-9-6 20:04 编辑
书上看到一个例子,让我感觉生活中经常遇到。
事例1, 摘录:
一对兄妹在地下室玩,突然传来什么东西被毁坏的声音,
随后就是喊叫和指责声,六岁的比利气的满脸通红,
他一上来就脱口叫:“贝特西把我的堡垒撞翻了。”
他的妈妈同情的说:“哦---,那你一定非常生气了。”
“我是很生气” 他转过身继续回去玩了。
这是比利妈妈第一次没有试着卷入孩子们的日常争吵中。
她没有问哪个最具有破坏力的问题:“谁先引起的?”
这样就避免了儿子讲述冤情和要求报仇。通过真实地反映儿子内心的情绪,
她避免成为孩子们的法官、检察官、执法人这些不讨好的角色。
事例2
一位母亲同情的品论使得和平与战争成为一线之隔。
九岁的大卫不想去看牙医,他很生气,激怒了他的姐姐蒂娜,她说:“大卫,长大点!”
大卫更生气了,行为变得更令人讨厌。
他的妈妈对蒂娜说:“大卫今天很烦,他担心去看牙医。现在他需要我们所有人的体谅。”
就好像变魔术一样,大卫马上安静下来,他去看了牙医,没有再抱怨。
妈妈的回应是针对大卫烦躁的心情,而不是她让人讨厌的行为,这使大卫感到放松多了,因
此也就不那么讨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