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ty1122bb 于 2014-10-10 10:34 编辑
八上人教语文,作者简介 古文部分
陶渊明--桃花源记(352或365年—427年[1]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2]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3] ”,有《陶渊明集》。
研究探讨:陶渊明有五子,均智力低下,据说与他过量饮酒有关。
陶弘景--答谢中中书(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号华阳隐居(自号华阳隐居)。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陶隐居集》等。他的思想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对阐扬道教,尤付精力,继承《上清》经法,开创茅山宗,是南朝道教中最有影响的人物,对后世道教的发展影响亦较深远。
研究探讨:陶渊明和陶弘景都是南朝人,相隔年代不远,不知没有血缘关系。他们都为道家,有何异同。
郦道元--三峡(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研究探讨:郦道元,北魏人,估计没有到过长江,但三峡读起来,栩栩如生,如临其境,奇。
刘禹锡--陋室铭(约772 — 约842),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自言系出中山,先辈曾移居洛阳,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
研究探讨:刘禹锡与柳宗元是铁哥们,号称“刘柳”。柳宗元曾为了同样被贬的刘禹锡少受点苦,向朝廷提出互换派出地点,令人唏嘘。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研究探讨:苏轼一生坎坷,但始终豁达乐观。他为人坦荡,孩子们总是感觉如邻家大哥一般,曰:子瞻兄。当年,苏轼颠沛海南,难,一定难,有多难,无法想像。
周敦颐--爱莲说(1017年―1073年),原名敦实,别称濂溪先生,因避宋英宗旧讳改名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五子之一,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 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
研究探讨:很多人喜欢攀附古人,现有人考证周恩来与周树人兄弟与周敦颐一脉相承不知确否。
周密--观潮 (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蘋洲、萧斋,晚年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落籍吴兴(今浙江湖州),置业于弁山南。一说其祖后自吴兴迁杭州,周密出生于杭州。记体史学著作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志雅堂杂钞》,等,
魏学洢--刻舟记(约1596——约1625),字子敬,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张岱--湖心亭看雪(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花似锦,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散文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四书遇》等文学名著。
研究探讨:学校老师说,张岱写此文于看雪当年,明朝已名存实亡,所以,心情孤寂。俩俩质疑,崇祯五年距1644年崇祯十六年亡国,尚有十余年,李闯贼尚未成器,袁崇焕虽死,但关宁铁骑仍存,关东仍有立足之地,名存实亡不足信。我说,十有八九,此文写于晚年(清初)。后,老师核查,与本人观点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