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冰极蓝莓 于 2013-8-13 11:14 编辑
零花钱是一种标志,它不仅仅是一定数目的钞票,更意味着对孩子的放权,对他们自主选择权的一种尊重。只要他的自我意识,权利诉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家长就应该在行动上予以支持。就个人而言,我觉得一个3岁孩子可以适当拥有一些零花钱了。经济上的独立会积极促进一个孩子人格独立意识的发展,触发他们权利意识的萌芽,让他们感受到真诚的尊重,同时自主处置的权利也意味着一种责任,更会带给他们与欲望搏斗的机会,教会他们为自己负责,人格独立的培养起始于行为独立。 我家的零花钱,3岁整开始给起,至今已经给了……….4个月,呃,那啥,第4个月的还没用完。如果觉得娃小,没借鉴意义,那就弃贴吧下面的不用看了。 我家的零花钱标准是每天5元钱,按天发放,我觉得和每月家里在他个人身上的支出总数相比,这个比例还不算高。也就是说我觉得他是需要那么多东西的,但很大一部分上还是我为他做了决定,因为我觉得他还没有能力为自己负那么大的责任。我每月有固定的预算用于他的书籍、玩具及其他开销。我管辖的那一部分属于我认为他“需要的”,他的那一部分负责他“想要的”,原则上他对钱的处置非因健康安全考虑偶不予干涉。他可以买玩具、零食,坐摇摇车,他也可以选择是今天都花完,还是存起一部分买更好更贵的玩具。 这个给多给少不是一个固定数目的问题,而是一个相对比例的问题。事实上,不论你给了孩子多少,你给孩子花的钱总数是不会有大的变化的。它只是意味着你给了孩子多少自主选择的权利。 那么再说,一个3岁的孩子怎么自己用钱呢?显然他们还不具有足够的自控能力。权利我是放给你了,但针对你的能力不足,我还需要为你制定一些其他的规则。比如,目前,钱还是需要我来保管的,想买什么还是要我同意的。不是说原则上不干涉吗?我可以不干涉你买什么,但需要干涉你什么时候买。这个,我的解释是,不仅是简单粗暴的“干涉”,而是帮助孩子弄清楚他到底想要什么。一个3岁的孩子对欲望是没有自控力的。他自己有钱了,靠,他很清楚这一点,我给他零花钱的第一个月,他买了第一辆小汽车,告诉爸爸“我用自己的钱买的”。继续,他自己有钱了,看什么好都想买,而且只顾眼前,不会说为了一辆车模放弃哪怕多坐一次摇摇车的机会。钱不够时,好说。钱够时呢,我告诉他,那好,你可以买,我帮你记下了。你不是还要买……等这个月结束时,你再来选择一下。我会帮他记下他这段时间跟我要过的所有东西,拍照,记价。到合适的时间点,咱们来讨论一下,现在你有充足的钱了,这些东西你最想买哪样呢?选好,去买。这也一种良好的延迟满足训练。 他过生日时我送给他一辆电动小汽车,后来他在家附近的玩具店里又看中了一款电动自行车。按理,如果我出资,我肯定不会又买一款类似的玩具,价格又不是很便宜。但他喜欢,我说你可以自己攒钱买。如果攒得够,你就买。 另外,家庭事务是否跟零花钱挂勾呢?首先,属于自我范畴的事情,这是必须要做的。是必须,这是规则。我们不能乱用惩罚,也不能乱用奖励,对于规则的事情,是不可以讨价还价的,要让孩子知道行为的边界。每天要自己穿衣穿鞋,收拾玩具,吃过饭自己捡掉在地上的饭粒……这是一个孩子来到一个家庭,作为一个家庭成员必须承担的义务,与之相匹配的是他在这个家庭中可以享受到的各种权利。虽然他很小,但他在家庭生活中享有各种处置权、决定权、发言权、选择权……某次,娃自己跟他爹说,我要咋样咋样,我有选择权的。前两个月,有次他说啥也不收玩具,也不想自己洗手。那回我说这些事情我都可以帮你做,但明天这个你要听我的,那个你要听我的……还没真实施呢,他忽然觉得那种情况好可怕,自己立刻动手把事情都做了。对于他一贯的良好表现呢,我也会奖励,奖励小红星,集齐10枚可以去游乐园啊什么的。其次,对于家庭公共事务,尤其是重大事务,这是将来的事了,如果娃能帮得上,做得好,可以适当奖励零花钱。为家庭做出了突出贡献,帮了你忙,当然要奖,让他们知道如何通过自己努力为自己赢得利益。
选罗嗦这些,要去接娃放学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