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Martina-Mm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余时间] 聊聊孩子的才艺学习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3-7-28 12:46:1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过级是有点水吧,豆吹错一个音,还有曲子的难点:十六分音符吹得不清楚,可三级还是一样过了,估计只要不是吹得老师不堪入耳,都会过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3-7-28 17:56:54 | 只看该作者
Martina-Mm 发表于 2013-7-15 14:28
除了考级,八月中,老师还让妞参加一个长三角地区的大提琴比赛。
老师的建议是,趁现在还是低年级,在乐器 ...

长三角地区大提琴比赛是哪种?想了解下。
我们也在学大提琴,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3-7-28 17:57:16 | 只看该作者
Martina-Mm 发表于 2013-7-15 14:28
除了考级,八月中,老师还让妞参加一个长三角地区的大提琴比赛。
老师的建议是,趁现在还是低年级,在乐器 ...

长三角地区大提琴比赛是哪种?想了解下。
我们也在学大提琴,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9:29:23 | 只看该作者
selinamum 发表于 2013-7-28 17:57
长三角地区大提琴比赛是哪种?想了解下。
我们也在学大提琴,呵呵。

比赛是八月十日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举行。按不同年龄组,分独奏和重奏。具体报名,曲目都是老师定的。

点评

预祝取得好名次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7-29 20: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3-7-28 20:11:01 | 只看该作者
Martina-Mm 发表于 2013-7-28 19:29
比赛是八月十日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举行。按不同年龄组,分独奏和重奏。具体报名,曲目都是老师定的。

谢谢。我们学的时间还短,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参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3-7-29 20:05:25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考级, 大部分能过, 考验孩子的还是一些公正的比赛。

点评

比赛是展示的时刻,享受舞台,比赛后,继续练习,享受音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7-30 12:02
是的,老师也更看重比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7-29 21: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13:24: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artina-Mm 于 2013-7-30 13:27 编辑
爱睿02 比赛是展示的时刻,享受舞台,比赛后,继续练习,享受音乐。


说得太好了

我们这次去参赛,有可能就是去打酱油,因跟比我们年龄大的孩子们分在同一组。

但是,为了展示,老师比平时要求高多了,细节也很注意。这对孩子真是一种促进,妞自己意识到了很多以前没关注的问题。而且,通过自己一点点花时间练习,她自己看到了自己的进步。这种正向的激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定很有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5:02:3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看到一篇谈孩子学琴的文章,写得不错,很客观,务实,很多观点我很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5:05:31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让孩子学钢琴?

为什么要给孩子学钢琴?不论你是在辛苦监督孩子练琴,还是正犹豫要不要“入围城”的家长,都应该先想明白这个最基本但绝不能随便对待的问题。
 
首先,家长们应该知道孩子真正要学的是“音乐”,而不仅仅是一门“乐器”。柏拉图说,音乐是“最强有效的教育”。从古时伴随宗教仪式的咏唱,到如今人们茶余饭后KTV里的消遣,先不论音乐对人大脑、心智、涵养的成长都有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不懂点音乐的人生,不会有点太无趣了吗!
 
学会一门乐器,是帮助孩子深入理解音乐的最好途径。一般来说,学乐器需趁早。比如钢琴就是一种“长大了再想学好就已经来不及了”的乐器。但具体什么时候开始才合适?通常,可以先给孩子创造一个音乐环境,观察他对声音、旋律、节奏的反映,如果孩子听到音乐眉开眼笑、跟着节拍摇动、看到别人演奏乐器表现出好奇,甚至入迷,就是时候了。
 
切忌在与同龄孩子的攀比、效仿和人云亦云中作出这个重大的决定。一旦决定开始,家长也应当对学习的乐器有最基本的认知,并为即将面临的长期教育做好准备——切勿将孩子直接丢给老师。因你的陪伴和引导会间接影响孩子学习的效率和成果。


不要将孩子直接丢给钢琴老师,家长的陪伴对孩子学琴很重要
那么,为什么在众多乐器中选择钢琴?当然,不同的乐器各有各的好。基于以往钢琴家教育家的看法,我归纳了钢琴对乐器初学者更友好的地方:
 
首先,钢琴有88个键,每个键都对应一个音。规律简单,容易理解。如果钢琴调音准确,就不可能弹出跑调的音(可以试试随意弹奏钢琴的黑键,无论怎么弹都很悦耳)。相比之下,初学者拉小提琴很容易发出类似“锯木头”的声音,因为小提琴不是固定音高的乐器,音的高低全凭手感,拉准一个音对初学者非常难(不过,对耳朵分辨音准的训练会更有效)。
 
另外,随着学习的深入,你会逐渐接触到音乐理论的学习。钢琴的按键和五线谱音符一一对应。透过钢琴的黑白键盘来学习音阶、音程、调性等知识,相较其他乐器更直观。
 
其次,钢琴是一个“复音”乐器。一般的管乐只能吹出单音,小提琴也最多同时发出两个音。而在钢琴上,若十个手指全都用上(李斯特曾在十指弹奏的基础上用他的尖鼻子当第11个手指演奏),能创造最复杂的和声与立体感,也能从一开始培养孩子对“多声部”的概念。(回复“单音”可欣赏单音乐曲,回复“复音”欣赏复音乐曲)
 
从这个角度来说,钢琴也是最复杂的乐器——它能让你独自创造和声之美,为之震颤,也为之敬畏(这点在演奏和聆听爵士钢琴时尤其能体会到)。另外,双手同时演奏,随时要处理好两只手的协调,也是对左右脑的极好练习。
 
第三,钢琴的音域广泛,超过7个八度,音色的变化及其丰富,涵盖了从大提琴到小提琴的音域。在带领孩子入门时,老师一般会用“大灰狼来了!”(低音区)和“小鸟在唱歌!”(高音区)这种“音乐图像化”的方式让他产生兴趣。演奏时,宽广的音域也会令曲子更丰富多变。
 
最后,应该有很多家长会这么想——摆一个钢琴在家里显得很有派头不是吗!这也是事实,但不建议将这点作为选择钢琴的主要依据。
 

钢琴的平民化也体现在,任何人都能借钢琴学习一窥音乐殿堂的真貌
一个孩子最终在这一行是否有建树、能否成为演奏家,只是天赋超群的少数人。但同时,它的平民化也体现在,任何人都能借钢琴学习一窥音乐殿堂的真貌,从而更好地欣赏音乐,甚至改变对世界的认识。
 
所以,学习钢琴也应当因材施教。对于那些没有明显天赋,对弹琴也提不起兴趣,觉得弹琴只是枯燥烦闷的练习,无法从弹琴中获得一丁点乐趣的孩子,家长也不必强求;对于喜欢弹琴,天赋却不佳的孩子,则不用拔苗助长,可在轻松的氛围下任其在音乐王国中漫游;而那些有天赋但不愿练琴、怕吃苦的孩子,则需老师和家长共同引导,不可轻易放弃——要知道,心智并未完全成熟的孩子还意识不到音乐学习对他的终生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愈发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好处。到了那时,他会感激父母当初给予他这么一段学习经历——这也是我成年后的切身感受。
 
在写这篇专栏之前,我在心里一条条罗列着会弹琴的种种好处,这个时候就特别感激父母“幸好当初让我学了钢琴!”现在,能兼职做钢琴老师自不必说,音乐还让我的生活变得更有趣,更有意义。碰到什么喜欢的歌,我无需找谱,能立即在键盘上弹出旋律和伴奏,自弹自唱,考虑录下来以后做个专辑;两年前“7·23”动车事故后,我还录了一首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表达对亡者的哀思。
 

音乐的乐趣会伴随人一生,懂音乐的人总是能从这个世界接受到与别人不同的信息
懂音乐的人能从这个世界接受到与别人不同的信息。在听一首歌、一场音乐会,甚至看电影时,你能通过内行之眼看出门道,比如,你就能分辨出方大同那些歌的编曲还不错,曲婉婷和张靓颖的新歌就没什么意思……
 
更重要的是,音乐能陪伴你终生学习,通过它与其他学科的连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学、电影、宗教、甚至数学。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喜欢借其他艺术形式评论音乐的好坏,“最伟大的演奏能够提供散文那种无比珍贵的陈述与有力的诠释”、“关于瓦格纳,他的模式本质上是叙事,虽然不是绝对如此。我想要拿他和谁比较的话,成果最丰富的比较不是和他同时代的歌剧家,而是福楼拜、亨利·詹姆斯、托马斯曼、普鲁斯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4-1-8 15:14:39 | 只看该作者
心智并未完全成熟的孩子还意识不到音乐学习对他的终生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愈发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好处。

坚持,等到豆长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5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3:55 , Processed in 0.088841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