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21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岚花园] 资源的立体使用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弹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03:57: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期待一个英语资源


这篇文章我写好久了,看到坛子里搞童谣学习小组,有个小童妈妈说太小,还不能参加,我就想一些家长对资源的利用还缺少一个灵活度,就把这个文章贴到这里。希望举一反三。我观察国内好多家长非常用心的给孩子进行英语启蒙,看了各类专家和砖家的言论,因为专家和砖家的背景和角度不同,家长们不知道如何取舍这些所谓的理念,如果专家砖家就是从一个拼图的片片加上想象扩大成一个理念,而没有一个系统的全局的视点,而家长们又是从各种碎片中摸索,最后的科学性如何体现?我们都知道邯郸学步的故事,如果我们过分追求从各类专家砖家那里得来的片片,最后连基本的走路都不会了,那不也是一种难过吗?

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这篇“古文”。

这里我说的一个英语资源,可以是一首英文儿歌,可以是一本原版绘本,也可以是一部原版动画片。

博文评论里经常有妈妈问我,这个或者那个是适合几岁孩子的。我分析一下,家长们之所以这样想可能是因为目前国内家长得到的关于原版阅读相关知识的介绍都是源自于接触到国外儿童英语启蒙的家长。他们看到的的确是北美清晰的啥啥适合几岁儿童这样的推荐,于是就把这个信息传递给了国内的家长。这是一个视野角度局限产生的误解。事实上北美的教育工作者在使用这些资源的时候,这个只是一个参考,是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全部。这个是大致的参考,不是绝对的。在实际教学中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综合好多因素在一起。

前几天我推荐了一个介绍儿童身体部位的系列绘本和一首儿歌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旨在帮助家长明白如何立体交叉使用各种资源,形成儿童英语启蒙的熏陶的一个小环境。其中我介绍的身体部位的绘本里有篇是《一本能“唱”能“跳”的绘本》其实这个是介绍一首经典儿歌If You Are Happy的绘本版,我在微博里碰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就把这个也推荐给了一位博友妈妈,这位妈妈回复我说这个If You Are Happy比Head, Shoulders, Knees andToes难。这个就让我意识到在爸爸妈妈脑子里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对一个资源的如何期待的问题。在这里我就以If You Are Happy这首儿歌为例说说。

我分析这个误解的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还是世世代代我们的教科书情节在里面,认为只有孩子能说会唱了,才是学了。

而在北美,在幼儿园最小班,我们也和孩子们一起唱这首儿歌,很多小宝宝不会唱,我们也不期待,只要我们拍手跺脚的时候,能照着做,或者跟着节奏扭扭呀颠儿颠儿呀,或者啥都做不到,呆呆地看着,我们都认为达到教学效果了。因为在这个过程,他们听了,高兴了,就行了。这个也是以前博文里提到的过程/结果的取向问题。这其实也是孩子一个最初阶段的输入的过程。

还是这首歌,到了中班,孩子们在该跺脚的时候跺了,该扭胯的时候扭了,有的甚至能唱了,这统统都叫学了。如果深化一下,就象我在那篇《一本能“唱”能“跳”的绘本》里后面介绍的语言游戏,这个就是掌握的层次不一样了。其实这是教学三部分里评估的一部分。

因为我是在探讨英语启蒙,在那篇博文里就没有继续深入讲。其实,这首绘本也好,儿歌也好,对上学的孩子,还有深化的方案。在这里我再介绍一个活动:

自己找身体部位:

   让孩子们躺在一张大纸上,沿着身体部位描出图来,剪好,象一个自己的剪影一样的。再让孩子们拿到各个身体部位的卡片,比如Head, Hand, Hip等,把这些部位的卡片放在事先剪好的身体部位上。如果孩子放的位置对,那他们就掌握了这些身体部位的英语表达(具体参考我微薄里的身体部位的挂图http://q.weibo.com/915049?source=weibosource,我把图拷贝过来了,见下图)。这个也是我们语言教学评估孩子的一个方法。听写,汉译英啥的,绝对不是唯一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孩子是在动中,在做中学的。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难易,是有一个范围的,绝对不是绝对的,要看你设定的目标。即看你家长如何期待。这个期待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比如有的孩子是慢热型的,就要关注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而不是立竿见影。我们在语言教学方面有句啥,是这样说的:“Change the task, not the text”意思是调适你的任务目标,而不是文本。这个在目前国内英文启蒙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对家长尤其重要。




评分

参与人数 3金币 +34 贡献 +10 收起 理由
Xieno + 30 + 10 很给力!
学而妈妈 + 2 好方法!教育是灵活的!
悠悠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7-15 10:58: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悠悠 于 2013-7-15 11:01 编辑

就你提到的这两首童谣,的确不存在什么差别,只要里面的动作孩子能做得出来,或者我们能以他们可以理解的方式让他们做出来,对能坐能立能走的孩子来说,就是很好的启蒙资源。
不过,如果说资源的使用就不用考虑适合年龄,恐怕还是有些不完全。

北美所谓阅读的适合年龄,对我们的孩子来说,如果他们的阅读能力较差,那么意义真的不是太大,但是如果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母语孩子差不多或者甚至更高呢?——参考意义就很大了。
比如说Percy Jackson的书,我看到坛子里有十来岁的孩子很喜欢,而实际上我儿子是9岁多的时候开始读的,一读就撒不开手,直到现在还是很爱读。
而另外一些所谓6岁孩子适读的书,我儿子在他9岁多的时候也很喜欢,不时翻一本出来,半个多小时翻完一本,觉得很开心。
所以我想,这个适合的年龄,主要可能是作为两方面的参考,一个是阅读能力,一个是心智成熟度。
所以lexile的分级我会重视,但同时也会去看amazon上标示适合的年龄阶段。英语阅读能力高的孩子,完全有可能因为心智不够成熟而不喜欢某一套书,不愿意去读,等到年龄到了,心里的那扇门打开了,态度就会180度大转弯了。

当然,你说的是低幼的孩子启蒙阶段,我说的已经是独立阅读阶段的事了。我们谈的阶段不同,对资源使用的考虑肯定也有些不一样。
单就低幼阶段而言,是不是使用完全无需分级呢?
个人感觉,不一定对哈,可能还是要分一分的。
比如说,我儿子的启蒙是用的Helen Doron的外教和资料,同时也听了playway、English Time和迪斯尼等等的大量儿歌童谣。这些东西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都正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使用的基本都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动作、事物。而抽象的说故事,则要到孩子稍大一点了,才逐渐的加进去。讲故事的那些童谣,自然也就要押后一些使用了。
说到这里,我想起来了,在我看来,你提到的两首童谣其实级别真的差不多,而有些内容相对复杂的童谣,相对级别就会更高些,适合更大一些的孩子用。比如这个帖子里提到的Dear Zoo:

因为涉及到动物园里的动物,涉及到动物的大小胖瘦,如果孩子平常没见过这些动物,他们脑子里没概念,听起来就真的比较难了。

点评

儿童教育还有一个构建理论,就是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添加新的知识,还有兴趣还分四个阶段等,所以要综合起来考虑。很多因素综合考虑才能行,这个只不过提出一个思路和视点,不能以此来解决一切英语教育的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7-17 08: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7-15 11:16:3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帮我理清了些思路,头一次听到DEAR ZOO,很有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7-15 18:53:41 | 只看该作者
“Change the task, not the text”意思是调适你的任务目标,而不是文本。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使用同一种资源,所用的方法,所期得到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我女儿从一年级下学期才开始学英语,才开始听英语童谣,她跟三岁宝宝学童谣肯定不一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7-15 22:17:07 | 只看该作者
我家的一套机灵狗,从启蒙时学语音,到学拼读时用来认读,还计划着要听写来练拼写,这也算得上一套资源在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不同吧?

海岚的这个观点我挺赞成,安排孩子的学习不是刻板僵化的过程,随时都可以调整。同一套材料,给不同的孩子使用,或是同一个孩子的不同阶段使用,都是不一样的。

一句话,学无定法。

点评

亲的这种弹性做法对中国孩子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非常可取,还有一个我觉得我们都要思考,儿童英语启蒙,是不是就是语言学的事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7-17 08:49
非常同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7-17 08:47
其实这个是外表无形内在有法的,这个法就是儿童发展规律。西方儿童教育是孩子中心论,所以如何适应孩子,达到i+1的效果是需要功夫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7-17 08: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7-17 18:26:23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个我觉得我们都要思考,儿童英语启蒙,是不是就是语言学的事儿?

这个话题真好,可以展开谈一谈。我们总想让孩子“学会”点什么,却忘记了孩子是“感受到”些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7-17 19:47:42 | 只看该作者
英语这个东西要作为一种好玩的东西来玩对孩子才有吸引力. 把她作为一种游戏.
再把音乐放进去,那就更完美了.

我记得我们当时读一本书WE ARE GOING A BEAR HUNT, 一遍又一遍, 上百遍应该有吧, 那音乐非常有戏剧性.
学英语我们学得不好, 但非常轻松, 没关系, 不就玩玩.

点评

喜欢你这样的心态,我们也是玩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7-17 20: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7-17 23:02:55 | 只看该作者
三岁之前我和Andy听了大量的儿歌和童谣,这是小童启蒙不可或缺的途径,而且目前仍在熏陶中。我们的主要使用方式就是“玩”儿歌。

“根据不同的歌曲内容,我为每首小儿歌都编配了一些小活动。歌词内容动作性强的,可直接配动作、舞蹈;歌词内容故事性强的,可以一起表演;歌词内容趣味性强的,可改编成小游戏;再不济也可以弄堆积木模拟再现歌曲表现的情形。当然最省脑细胞的还是书中配有手指谣的歌曲,直接照搬就可以了,而且编排质量肯定比我高,还不乏经典。小家伙喜欢上wee sing还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也正是我游戏编排能力不断上升的过程,”这是几天前总结wee sing游戏时记录的一段话。

不过,我和老师们的理念略有不同的是,我从来不注重所谓“资源使用”的有效性,也从来不在这上下功夫。

我没指望孩子要从中学到什么,或者说有什么明确的语言目标。这还是重申我以前曾经阐述过的观点,我觉得双语最好的状态不是一种教学,而是一种生活。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只不过某一部分使用了英语来进行。

孩子为什么要听儿歌呢,认知,美感,语言......以下省略N多balabala,那用英语唱儿歌时我也同样只关注这样的目标,我从不问他听懂没。如果有背景,我可能会给他讲个小故事,或者现成的,或者添油加醋编一个。如果遇到生词,我会用情节和相关英语给他解释,保证这个游戏可以进行就OK了。再用各种方式和游戏教他“hip”,也不如我在生活中多拍几下。儿歌、童谣,说到底对语言只是一种辅助提升作用。

我只是胡乱谈谈自己亲子双语的一点小体会,和海岚老师的专业视角略有差距。有点搅局了,抱歉。当然,您的专业功底我是十分钦佩的。

点评

你太谦虚了!有空就发表点你家的故事吧,如果你写了的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7-17 23:52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30 贡献 +10 收起 理由
Xieno + 30 + 10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7-17 23:35:44 | 只看该作者
留个爪,回头细细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7-18 10:40:52 | 只看该作者
亲的理念我很赞同,作为父母一定用心,细心,要坚定理念。取舍很重要,坚持最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2:35 , Processed in 0.417682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