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0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作弊怎么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07:5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artina-Mm 于 2013-7-1 16:07 编辑

孩子作弊怎么办?

2013年06月28日07:32


几个月前,当凯茜泰勒阿万特(Kaci Taylor Avant)因考试作弊被抓后,学校的老师便给她妈妈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的反应用“震惊”二字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凯茜一直都能完成自己的家庭作业,在校成绩也几乎都是A。关于作弊为何是错的,母女俩已就此谈过了。我们接下来要说说凯茜的年纪。
凯茜的妈妈莱纳阿万特(Laina Avant)说,“我不得不问自己,'天哪,这是真的吗?她才八岁啊!'”莱纳是新泽西州帕特森市(Paterson)的一名网络工程师。

父母得知孩子在学校作弊通常会暴跳如雷,但新的研究揭示,对于年龄特别小的孩子来说,判断他们作弊行为的界限其实十分模糊。《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Sue Shellenbarger与有过此类经历的母亲Laina Avant对此进行了讨论。随着今春校考季升温,许多小学生的家长都接到了类似的电话。

对孩子们来说,教室里对与错的界线常常都是模糊不清的,而这又会影响塑造那些大脑还处在发育阶段的孩子们的道德观。这是父母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研究人员和教育学家称,许多家长或是反应过度或是误读了小孩子的动机,而探究该问题的根本原因才是更重要的事。
越来越多的研究建议,家长的反应应该根据每一个年龄段而作出细微的策略调整。
面对5到6岁的孩子,父母应该帮助这些拥有“非黑即白”思维方式的幼儿建立起这样一种观念:即作弊和孩子们已知的一些坏行为一样,都是不好的。 2012 年发表在期刊《儿童发展》(Child Development)上的一则研究表明,早在2岁半到4岁间,大多数幼儿就能明白打人、推人和捉弄别人都是不对的。而学龄前儿童一般都知道在游戏中作弊是错误的。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校区(Ohio State University in Columbus)教育心理学教授埃里克安





对孩子们来说,教室里对与错的界线常常都是模糊不清的,而这又会影响塑造那些大脑还处在发育阶段的孩子们的道德观。这是父母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研究人员和教育学家称,许多家长或是反应过度或是误读了小孩子的动机,而探究该问题的根本原因才是更重要的事。
越来越多的研究建议,家长的反应应该根据每一个年龄段而作出细微的策略调整。
面对5到6岁的孩子,父母应该帮助这些拥有“非黑即白”思维方式的幼儿建立起这样一种观念:即作弊和孩子们已知的一些坏行为一样,都是不好的。 2012 年发表在期刊《儿童发展》(Child Development)上的一则研究表明,早在2岁半到4岁间,大多数幼儿就能明白打人、推人和捉弄别人都是不对的。而学龄前儿童一般都知道在游戏中作弊是错误的。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校区(Ohio State University in Columbus)教育心理学教授埃里克安

孩子们来说,教室里对与错的界线常常都是模糊不清的,而这又会影响塑造那些大脑还处在发育阶段的孩子们的道德观。这是父母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研究人员和教育学家称,许多家长或是反应过度或是误读了小孩子的动机,而探究该问题的根本原因才是更重要的事。
越来越多的研究建议,家长的反应应该根据每一个年龄段而作出细微的策略调整。
面对5到6岁的孩子,父母应该帮助这些拥有“非黑即白”思维方式的幼儿建立起这样一种观念:即作弊和孩子们已知的一些坏行为一样,都是不好的。 2012 年发表在期刊《儿童发展》(Child Development)上的一则研究表明,早在2岁半到4岁间,大多数幼儿就能明白打人、推人和捉弄别人都是不对的。而学龄前儿童一般都知道在游戏中作弊是错误的。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校区(Ohio State University in Columbus)教育心理学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08:03:02 | 只看该作者
德曼(Eric Anderman)称:“但要将这个道理从游戏情境中类推到学术情境中是一步巨大的飞跃。 ”
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常常被教导要在班级小组中和同学一起做功课、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所以当告诉他们必须开始独立学习的时候,安德曼博士说:“这当然会让一个7岁的孩子感到困惑。”到了三年级,随着更多的孩子开始参加全国标准化考试,“高压便来了”,全美小学校长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会长马克特里(Mark Terry)如是说。大多数学校还会开始打分,或是为了不落于人后,或是为了取悦父母老师,孩子们可能就会作弊。那些学习技巧不精或学习障碍型儿童尤其容易受此影响。2010年发表在《临床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学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上的一项研究称,较差的冲动控制力与较高的作弊倾向性息息相关。该研究共涉及189名儿童。


来自新泽西州东温莎(East Windsor)的作者、心理学家肯尼斯肖尔(Kenneth Shore)说,还有一些儿童在这个阶段会因为忙于体育项目、参与各种活动而无暇学习,这会使他们开始感受到压力。肖尔还说:“父母会有一点惊慌,”而这种惊慌感又会因为操心孩子的自然作业、为他们听写句子或替他们打出作文而加剧。 这些举动不仅传达出这样一种信息,即把别人的成果当成自己的劳动来示于众人是被允许的,而且还隐含着另一层意思,即分数比学习过程更重要──这种心态又与研究中出现的高作弊率息息相关。 到了五年级,“是否参与作弊,孩子们会承受来自同龄人的巨大压力。如果某人找你要答案,你却没给的话,这种行为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就是一个大罪行。 ”特里说,父母可以通过给孩子们一个台阶下来帮助他们,“好吧,你知道我愿意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08:03:51 | 只看该作者
你共享答案,但如果我这么做了,我爸爸会杀了我的。 ”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允许手机出现在课堂上,这就增加了孩子们通过用短信、照片或存档笔记来作弊的机会。研究发现,大多数五年级学生都知道,从网上复制文字就是作弊。纽约州亨普斯特德县(Hempstead)霍夫斯特拉大学(Hofstra University)心理学助理教授金伯利吉尔伯特(Kimberly Gilbert)说,但很多人不清楚“到底从来源文章上扒下多少字才算作弊以及该如何用自己的话来阐述那些信息。”
1999年一项影响深远的研究综述表明,在匿名调查中,有30%的小学生称自己有作弊行为。该综述至今仍被研究员和管理人员借鉴引用。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儿童的作弊率还在上升。安德曼说:“我们听说,在年龄更小的孩子中,作弊行为越来越多,”尤其是当小孩将更多的移动设备带进学校的时候。安德曼是一本学术作弊参考书的联合主编。特里估计,每3个孩子中就会有一个孩子在小学的某个时期作过弊。
而在整个中学时期,作弊率一路走高。洛杉矶的一家非营利性品德教育机构──约瑟夫森伦理研究所(Josephson Institute of Ethics)2012年针对23,000名高中生所做的一份调查显示,到了高中,51%的学生承认曾在去年的某次考试中作弊,74%的人称他们抄袭了其他同学的家庭作业。该机构创始人迈克尔约瑟夫森(Michael Josephson)称,调查结果反映了“一种普遍的作弊文化”。
所有一切都凸显了这样一种必要性,即父母需要教育年幼的孩子,并在强有力的决策行为上为他们作出表率,因为孩子们在如此年幼的阶段容易受到这类压力的影响。肖尔建议,如果家长接到来电说自己的孩子有作弊行为,应该先“透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再告诉孩子,你对此很是失望,因为作弊是不可接受的行为,绝不允许再有下次。肖尔说,除此之外,与老师或校长见面,一同帮孩子弄清到底是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08:04:51 | 只看该作者
么样的压力促使他作弊的──这一点至关重要。


Hahrt Images
家住新泽西州帕特森市的阿万特说,过高的标准和她的大嗓门可能是促使她上三年级的女儿凯茜作弊的原因。从纽约一家律师事务所下班后,阿万特太太在乘车回家的路上接到了老师通报凯茜作弊的电话。当时她是又惊又窘,幸好在接女儿放学回家前,她还有时间让自己平静下来。
女生T恤公司创始人、曾经的大学运动员阿万特太太说,自己一直都是用大声说话来坚持己见。但她意识到,用那种口气跟女儿凯茜说话、要求她在学校竭尽全力去学习去表现,这样的做法会让女儿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也不敢承认。
阿万特太太向凯茜解释说,作弊是不对的,自己对她的行为很失望。她还与女儿的老师和校长见了面。阿万特太太称,她现在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帮女儿复习功课上,还压低了自己的嗓门儿,并鼓励凯茜若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应该“更早地预习”。自那以后,凯茜便把她所有的功课都交给妈妈看,包括那些错了的答案。这名三年级学生如今得到的分数大多还是A。凯茜在一次电话采访中称,她明白了“作弊是恶行”。如果她在考试中确实不知道答案,她说,“我就尽我所能。”
对父母而言,要想向孩子强调诸如掌握学习知识和竭尽所能这样的内在目标会很困难。但研究表明,这是防止孩子作弊的最佳途径之一。
丽莎安德丽琪赫弗南(Lisa Endlich Heffernan)有三个儿子,今年分别是17、20和21岁。赫弗南说,她在儿子们上小学时就开始教育他们:作弊就跟撒谎一样。通过这样的方式,赫弗南试着给孩子们灌输对与错的观念。她告诉他们,如果要在作弊和低分之间选一个,那就选“得D吧”。赫弗南是来自纽约州贝德福德山(Bedford Hills)的一名作者,同时也是GrownandFlown.com网站上的育儿博主。
回顾往昔,赫弗南太太希望她能够纠正一个错误──即告诉她的儿子们作弊者总是会被惩罚的。赫弗南太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08:05:28 | 只看该作者
称:“要告诉孩子们:作弊的人将会被逮住、被惩罚──他们不会通过作弊获得任何好处──这个说法已不再是真的了。”她还称,如果一味坚持的话,只会让孩子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妈妈根本就不了解情况。”她的儿子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曾反对、质疑过之前的那个说法,孩子们告诉妈妈,他们亲眼看见其他学生作弊却没有被逮住。
赫弗南太太称,要告诉孩子们“作弊与我们的家庭观念和学校的规章制度都是相违背的。”这么说效果会更佳。她还对儿子们说,如果他们作弊,就会让妈妈失望,妈妈也不会维护他们。“他们不仅将在学校陷入困境──在家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Sue Shellenbarg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6-29 19:12:52 | 只看该作者
有问题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有问题不解决。更可怕是没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21:46:56 | 只看该作者
shwyyan 发表于 2013-6-29 19:12
有问题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有问题不解决。更可怕是没问题。

是啊,估计中国的家长比较少关注这个问题,更多是关注具体分数。

记得我曾说过一个真实故事,一个小姑娘因为在大学作弊被美国学校开除,继而被驱逐出境的事。
我们社会对诚信的缺失,积弊太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4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3:19 , Processed in 0.075207 second(s), 2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