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风淡云清5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记录] 领着一只小蜗牛去散步---三年级男生成长楼(2005年)

  [复制链接]
251#
 楼主| 发表于 2014-4-27 15:09: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淡云清518 于 2014-4-28 09:50 编辑

2014-4-25---4月27日
周五只打了半个小时的网球,天就下雨了,只能不打了。
晚上数学老师主讲面积,学而思的一道题目把老师也难住了,居然做了很久才做出来的,而且复杂无比,肯定不是这个方法。
周六儿子学校举行“走进世界---亚洲篇活动”双语活动,跟着马哥波罗从威尼斯出发,途径土耳其、伊朗、日本等20个国家及地区,各班级倾情演绎了各自代表的亚洲国家,老师、家长、孩子们一起载歌载舞,走向世界。儿子班级主演香港,有喝早茶的盛况,有跳街舞,还有《皇帝的新衣》广播剧。只是天公不作美,雨下的非常大,鞋子、裤子全部湿了,湿淋淋的带着儿子去看牙医,时间也超过了,幸好牙医师认识的,她知道我们很忙,所以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给儿子补牙齿,真是感谢她!
下午把学校的作业全部做完。
晚上:学而思第八讲相遇及追及进阶,三要素是路程、速度、时间。
周日:上午家默了第五单元的单词、古诗、名言。看了一集朱老师的《李白》1,儿子居然还跟着一起做笔记。
      下午:外教---SBS
中文听力:《五帝本经》/《希利儿讲艺术史》之《雕塑》讲到第8章
中文阅读:《神奇校车》的《海洋探秘》
英文听力:《THE 39 CULUES》;《Hans christian andersen》的5个故事
运动:和老爸打羽毛球一个小时

点评

你们可以看下去,看来我儿子也可以推荐一下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30 15: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2#
发表于 2014-4-27 16:29:26 | 只看该作者
既锻炼身体,又文化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3#
 楼主| 发表于 2014-4-29 11:51:53 | 只看该作者
2014-4-28  星期一
今天数学第四单元卷儿子考了96分,四分扣在分数的概念上,一题是不懂4/12就是1/3,还有2题纯粹是瞎做,自己练习券上都做的好好的,考试的时候居然就错了,不过这次计算和应用题没有错,值得祝贺一下。
今天完成了一篇作文,《我的烦恼》,儿子写了我一回到家就催他做作业,然后唠叨,这就是他的烦恼,他希望我停止唠叨,不要和别人比较,看来我在他的心目中还是很烦的!
中文听力:《苏东坡》
中文阅读:《神奇校车》的《水的秘密》
英文听力:《THE 39 CULUES》;《THE SNOW QUEEN》《THE TRAVELING COMPANION》

点评

妈妈就是唠叨的代名词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30 15: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4#
发表于 2014-4-29 12:21:53 | 只看该作者
风淡云清518 发表于 2014-4-29 11:51
2014-4-28  星期一
今天数学第四单元卷儿子考了96分,四分扣在分数的概念上,一题是不懂4/12就是1/3,还有 ...

说出来写下来,就木有烦恼了

点评

我有时候也觉得自己唠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30 09: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09:52:04 | 只看该作者
2014-4-29 星期二
中文听力:《苏东坡》
英文听力:《THE 39 CULUES》;《THE TRAVELING COMPANION》又听一遍, 截止今日已经听了10几遍
英文阅读:今天同学借了一本《JBJ》给他,做好作业先看了一章
视频:看了奥巴马演讲《为什么要上学》,然后睡觉前又听了一遍
数学:完成《相遇问题》周周测4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发表于 2014-4-30 10:35:36 | 只看该作者
有时我装出一个可怜样, 说怎么办呢, 妈妈成了一个叨叨叨的老太婆。 女儿笑死了。
试过轻轻地在她耳边说的效果好。

点评

榴琏真会示弱,我仿佛看到了一位美丽的佳人在对着女儿撒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30 1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7#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14:57: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淡云清518 于 2014-4-30 15:00 编辑

转贴一位小升初爸爸,很有道理,和大家共享:
一、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可是每个人绝对没有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不要听那些鼓噪,说什么,就近入学!说什么小学减负!***给你就近入学吗?华育?还是兰生?那个给你就近入学?减负了的孩子会有进步吗?既能减负,又能学知识,这样的事情不会有!大家在体制内都已经成了无足鸟,在应试教育的大潮中都被裹挟着进入了升学的滚滚大潮中,有主动的,有被动的,大家只能不停地飞?其实就是大家彼此的孩子在互相压榨,互相竞争!因为在我们国家几亿人孩子的体量下,那点可怜的教育资源,是永远不够的!与大家不同,我是认可应试教育的。如果没有应试教育我们的教育界将更腐败。因为中国是个官本位的国家,是个靠关系大行其道的社会,回想起我们当年一张卷纸定终身,不知道比现在的什么自主招生的猫腻要好多少!谁信所谓的教育公平谁就是自己不清醒。正本清源,端正错误态度为第一要义。不管你是多有思想,不管你官位多大,钱财多少,学历多高,在现有体制下,进名校的机会绝对是有限的,是做不到绝对公平的!坦白地说,即使通过现有办法进入到名校的孩子大多也未必优秀,因为小学教育体系和初中教育体系,以及与大学教育体系有很大的区别,即使是那些奥数都是一等奖的孩子,也是这样!因为学习是终生的,科学技术是多种多样!一个奥数能反应人的未来潜质??骗鬼吧!美国的中学生数学水平只相当于我们的小学毕业水平,美国孩子比我们笨?要知道越到后面读书,特别是到了博士硕士和科学研究阶段,国外的孩子越是优秀,越来越脱颖而出!而我们会做题会考试的孩子很可怜!越来越平庸!我们的国家至今官员言必称要提创新而实际没有创新,重视教育口号震天地而尴尬的是从来培养不出大师的现状!那些制定规则的人真的懂怎么去创新吗?真的懂什么是教育的本质吗?不是,他们懂怎么能赚到钱,他们懂怎么有手段地把需要的人搞上去,把不需要的人搞下去!但是书归正传,我肯定地负责地说,之所以别人家的孩子进入了好的学校,那结果是对于那些孩子辛苦付出的汇报,是对父母几年精力,财力和智力大量付出的报答。我也可以这样说,在小升初奋斗的路上,你必须要遵守体制内的选拔规则,必须按照各个学校选人的规则去准备,而且越早越好,只有这样你才能少走弯路达到目标。
作为上海名牌大学的教师,也许和我一样,开始对小升初不屑一顾的家长很多,我们过五关斩六将,一路读书读到顶,什么考试局面没有遇到,看着自己现在教育着来自全国的精英学子,我太知道什么样的孩子会有出息,什么样的学生选拔是合理的,可是对待上海的小升初体制,从一开始我就要说,我们要向现实低头!向体制妥协!我们自以为是的意识落后了,如果不端正态度,我们的准备从起步就晚了,即使小升初它有一万分的不合理,一万分的不科学,你必须认清现实,除非你不让让孩子进入一所名校,除非你想让孩子与菜场满地跑的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打架,一起学坏,环境绝对可以造就人也绝对可以毁掉一个好孩子。孩子的习惯大多来自于周围的人,一个好的行为要培养三年,一个坏毛病只需要另外一个孩子的瞬间怂恿。所所以孟母要三迁,所以父亲要卖房,母亲要出国陪读,这一切都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从源头上总结,为了小升初一定要及早动手。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其实,这场战役,从幼升小就开始,优秀的名牌小学获得的面试机会本来就多。每一个读书人都对读书有自己的一套,从孩子出生起,就幻想了各种各样的培养方案。我们也不例外,看了大量的孩子教育的书,如从德国的《卡尔维特的故事》,到日本的《早期教育与天才》一大堆,孩子从小开始,马不停蹄地学钢琴,学电子琴,学绘画,学书法,学围棋,学游泳。好在我们从来没有过多的强迫孩子,只是让他尝试各种爱好,自己选择。我们家的孩子资质算上乘,短时记忆力极佳,可是毅力,计划性和定性欠佳。从小一直练习的爱好并保留至今的只有围棋,到四年级的时候我们才听说奥数的事情,开始我是极力反对,后来爱人带着他开始东看看,西试试,尝试在XES读一段,在SJ读一段,一旦孩子说不喜欢那个老师,我们就换学校,换班,那时候不知道有什么金牌版,有什么超长班,觉得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很重要。时间就这样蹉跎,围棋从小开始一直考到业余四段,加上开始上奥数就一直停滞不前了,觉得也没有什么。但是对于奥数的无知,对于XES和SJ的无知,我们的奥数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数学我们没有过硬的四大杯赛决赛一等奖二等奖。语文方面,由于他从一年级就是班干部和语文课代表,我从来没有额外补习语文,只是作文方面从小要求他认真对待写好每一篇作文,我有空会帮他改作文,我小时候我父亲是小学教师,我的文学和语文的兴趣就是我父亲通过给我改作文培养的,其他的让他自己放羊涉猎,不知道是否遗传还是什么,他对于文学阅读超常喜爱,我们到五角场书店可以一待一天,孩子自己超级喜欢,别的活动有厌烦的时候,看书每次都是我拉他走,另外我对于儿子的买书从来不拒绝,他读了比同龄孩子多很多的杂书。英语,我们没有有意识的上什么辅导班,孩子幼儿园在澳洲度过,所以发音比较好,可是从来不背单词,回来以后就是他妈妈有个加拿大的朋友,老外夫妻两个轮流教孩子玩,每周五晚上一个半小时,老外很搞的,没有大压力,感觉他们的就是轻松学习,那个鬼佬上课也从来云山雾罩的,因为没有应试教育的压力,孩子尝尝单词都会说就是不会写,而且久了也就忘了,就是这样一直到现在,本来也许我们口语比较好,表达比较强,可惜上外和LS的面试冲突,我们决定保守做法,选择ls止步吧,孩子已经苦了一年,压抑了好多天性!纵然使我们有CZ保底,可以去冲击上外,但是我觉得LS可以了,孩子的付出已经得到回报,解放了!小升初止步于LS了。五一我们就可以欢畅的去旅游了。
二、从来没有什么天才,不要迷信。但是学习绝对有方法,成功的确先要有大目标,奥数也是这样,那些牛蛙根本不值得神化。
我观察过各种孩子和各个大学生,其实人的智商的确是有差别的,但是差别绝对不会是他考290 ,你考230。智力分好多方面,比如有人空间想象力好,有人对文字组织能力好,有人颜色分辨能力好。回想我读大学的时候画法几何就是想不出来,我们也算是名专业,大家都是全国的尖子考到上海,可是有的同学相贯线一看就知道,后来我知道他父亲是梅山钢铁厂的总工,他看图纸很快,我相信隔代可能会遗传一些东西,但是绝对不能说这就是天才。记住上天给你关闭了一扇窗就一定打开一扇门,大家在遗传密码上的神经单元总数是一样的,只不过神经细胞对不同的应急刺激反应度不一样,有的对位置敏感,有的对色彩敏感,有的对逻辑判断敏感,有的对开锁敏感,有的对语言敏感。但是后天的志向,后天的教育,后天的习惯更决定了一个孩子或者一个人成功的高度。小升初是这样,以后的奋斗也是这样。追求一件事情,确定目标很重要。孔子教育学生的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家长和孩子追求卓越,追求名校的强烈欲望决定了你的奋斗的动力和最后奋斗的结果。我们从四年级就决心只进四大名校。那血大牛的孩子,下的决心更早,虽然好多都是家长的决心。所有的奥数大牛都是从二三年级就开始读奥数了,从四年级开始读基本不可能拿到决赛一等奖(许多奥数知识点有积累,缺项不容易高分),我们从四年级下开始读,能拿到中环杯决赛三等,其他都能进入决赛,从性价比和孩子的学习效能上看,我家孩子已经绝对是牛蛙了。所以我绝对看好我家孩子,进入LS以后,只是开始,人生是长马拉松,我和孩子约定,有遗憾很正常,但一定要在初中学习阶段继续努力,敢于亮剑,会会那些牛蛙,和那些牛蛙的有机会再做较量。
奥数的学习方法,作为过来人,我们可以交流一下。
秘方一:你爱奥数要专一。
首先在初期,不要东学一个,学一个,目前奥数好的培训机构只有XES和SJ,从我们读过的经验看,XES管理规范,工作人员态度好,课程体系和上课条件都比较好,SJ教育有点差,但是各有优点。XES系统性强,SJ难度深。家长在2.3年级只要抓住一个学校持续学起来就好,尽量往XES的超长数字班和SJ的金牌版扑腾,尽管大家都知道这些机构就是变着花样弄钱,什么自测啊?什么讲座啊!但是只有他们的题库比较好,他们的教育比较系统,他们对考试的风格和题型比较熟悉,父母自己教孩子奥数效果不佳,而且越是父母学历高,孩子接受反而慢,越是学数学出身的,教孩子解奥数更不理想。这是我的肺腑之言,可能差距太大,不知道孩子的思维习惯的原因。即使我知道那些机构老师的水平不比我高,学历也比我差很多,但是术业有专攻,父母没有那么多精力去自己研究。专业培训机构的老师可以选择好的尽量选择好的,里面老师参差不齐,家长要用心打听,但是一般他们的教案基本都是统一的,对于老师讲过的题目一定要做到深入研究,奥数一定的题量是分数的保证,但绝对不是越多越好,相反把每道题目研究的越透越好,同时特别注意让孩子给你讲述老师怎么解题的,让孩子自己总结自己的解题思路。对于奥数数学,下面几条很重要,
绝招一:殊途同归多法解。一般数学题活着奥数题大多都有多种解法,让孩子尽可能的多总结法解题很重要。
绝招二:蒙题快解皆英雄。让孩子能够最快的解题很重要,包括培养孩子的蒙题水平也很重要。
快速解题又分,一是最佳方法或者高级解法,二是口算和心算能力。奥数题目不拘泥形式,如果方程能解又快,就叫孩子方程解,因为好多时候是填空题,只要答案对就好,同事早晚要学方程,方程是王道,老师的那种古典解法随着孩子长大,一定会舍弃。培养孩子的估算和心算,是大多家长不重视的,其实上外的口奥就是心算,不能动笔。我们每个孩子都学过珠算和心算,那时候是读小学开始的时候纯粹就是为了学校完成教学内容,这就是应试教育,小学学完了很少有孩子或有老师用,但是心算能力绝对是个好东西,上外口奥是有独特的考察人才的机制,这方面我很赞成,所以为了将来的面试,一定从遇到的每一题都作为联系口奥的好题目对待。其实能够猜答案或者蒙答案也同样是一种极高境界的数学能力,我们搞科研的,搞研究的不是什么都有确定性答案或者确定性的途径,都是先预估预判,培养预估与预判能力对于未来数学和工程的培养十分重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蒙题能力不是错误的是要大力提倡的。这里的理论基础,意识因为小孩子的数学一般是整数,速算和估算成功率会很高,在孩子大体量做题有时候是来不及做的,提高蒙题准确力很重要。
绝招三:错题积累多复习。一般不会做的题目,以后不多做还是不会做,吧错题积累到本子上上多看很重要。我们善于攻城,都不愿意守城,其实作战最难的是守城。在奥数考试上,得奖的固然有他解出来你做不出的题目,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是该对的题目他都对了,而你没有,难题没有解出,应该得分的还丢了。围棋上讲究算目,我在发动进攻前一定要算出,我攻击失败了确保我的总目数超过对方,这样才是完胜。所以把做过的题目保证同类题目一定对,学过的东西多复习,这就是学习最有效的途径。
秘方二:大牛都是两只脚。
由于XES和SJ的侧重点根本不一样,题库也不一样。在四年级和五年级想拿一等奖的话最好两个班一起读。XES比较系统,教学体系系统性成长性好,个人感觉对小机灵更擅长。SJ教育偏深入,对亚太杯和中环杯获奖比较对路。如果孩子有毅力,家长有精力,家庭有财力,在学过基本知识体系后五年级的时候两个班级都要报。这样的孩子培养出来去扫各个杯赛的一等奖有把握。当然这些孩子大多都是金牌班和超长班的。如果你周围有超牛的孩子你可以咨询验证,不是他们是天才,实在他们比你受的苦多多了,他们的付出比你多多了,他们的父母比你狠多了,你奥数没有获奖,或者只是三等奖,不要去怀疑智商,要去质疑自己付出多少。

点评

其实选学校更多真是为了选个环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30 15:29
我下不了这狠劲,只能放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30 15: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16:25:03 | 只看该作者
转贴2:痛心疾首的缺点之二——粗心。粗心这是孩子成绩没有完美,或者自以为懂的最常见得口头禅。打住?粗心?没有的事情!!你的心有洞吗?所有的粗心都是知识不扎实!!如果还给自己以粗心借口,那你永远不进步!你会i粗心地算错1+1吗?做父母的你会粗心地把别人家的孩子领回家吗?孩子你在考试的时候会把自己的名字写错吗?不会,永远不会。粗心就是你的知识重现的可靠性不强,不管粗心的概率有多小,你都要从知识的结构体系上找漏洞,从避免粗心的保证措施上来加强。核反应堆shi 不能粗心地出现泄露!要保证绝对的安全,一是核设置所有的结构都可靠,每一个螺钉都是符合设计要求,二是经常检查,一有问题即时改正,三是一定要有应急措施,出现事故,要控制危险在可以控制之内,不能出现灭顶之灾。对待孩子的粗心也是这样,相似的推理,首先保证知识结构很可靠。你要保证孩子的成绩考试稳定,他的知识结构绝对不能短板,出现一个方程没有算对,他可能在解方程方面,一系列的练习缺乏,也许就是移项有缺陷,因为他们的方程知识是拔苗助长,是老师提前教的,你必须回过头来让他补:未知数放一边,常量放一边,左右边移动要编号,能约分先约分,他的原有习惯要改掉, 如果觉得他是粗心没有注意你就大错特错,那是他这部分知识点根本没有系统的扎实的学习过,只是奥数老师蜻蜓点水的带过,最可怕的是他自己觉得也很懂,而且更可怕的是他为了迎合老师的节奏,附和同学的从众举手,他把手举得更高。如果不去注重这里的练习少不扎实的短板,他下次解方程还是有问题。足够加强训练不粗心本身就是提高成精的一个方面。你以粗心放掉了,后果很可怕,他会继续粗心,他也会经常粗心,他也会粗心的在别的方面!记住每一次粗心绝对都是知识点有遗漏!作为老师我告诉大家,有些容易犯错的地方就是老师出题的时候设置的,就是给你弄一个坑。什么除和除以啊,什么100以内和100的界定了!什么小于13的质数了!你放过去,孩子绝对会继续错。就是你老师讲过的题,孩子不继续自己做一遍,一样容易错,看花容易绣花难!你还根本不知道容易错的地方在哪里你就以为自己懂了,懂了和会了,以及做对都是三个地方,相差10里路啊!你还没有走就以为会了!打错特错!(出门了有空再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9#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16:27:27 | 只看该作者
转贴3:其次,边做边检查。粗心不是没有原因。但消灭粗心要一定主观要有意识。随机多检查,边做边检查,交卷必检查,这是那些学霸的优良传统。没有一个人的知识结构都能坚固到不出一点事情,就是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关键培养孩子在做题的时候边做边检查的意识。做题目的时候有时只需随机的扫一眼题目就能发现遗漏,有的时候越做越发毛,小孩的奥数都特别是大题出现很难算的题目一般概率很小,自己就要打个问号!有时候越看越不对,有个条件一直没有用上,这是要教育教育孩子停笔了!小学题目题干信息都有用,没有用到就是已经错了,不要盲目地再南辕北辙了。越做越错啊!最为重要的一点一定要记住的是:无论考试多难,数学在交卷前十分钟,有时候是五分钟一定要停笔做新题(孩子没有手表还没有时间把把握能力,一般老师会讲时间还剩多少,这是考试规定),不管多么有吸引力力,调转枪头回去快速检查一遍。快速的地查什么?原来心里不确定的,觉得不像的,小数太多的!做的过快的地方!简单的答案感觉不像奥数题的这些地方!交卷子前检查是你的起死回生的免死金牌,是你的还魂草,是你在大海里最后一个救生圈。你那些解不出来的题目根本不可能在5分钟内解出来了,当然不能绝对,理论上讲就是能解出来,我觉得都可以不要,因为这最后的题目我只要前面步骤对还是有步骤分的啊!而恰恰这停笔回头这5分钟检查的价值比天大。你去问问孩子,只要检查他自己绝对都能找出自己的马虎,这些分数就是海滩上的扇贝,你只要捡起来就得分了,本来就是你往篮子里放的时候掉了,你这时候再去费劲巴力的去深挖洞找蛤喇,这就是赶海的黑狗熊,西瓜芝麻不分清的主。我们家孩子生活上有些丢三落四,学习上绝对属于基本分很少丢的,这是后天有意识的培养出来的。我们家考试父母不奖励,我倒是常常泼他冷水,打击他一下,课内考试数学英语拿不到100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课内的学习和考试很容易啊。但是外公为了树立威信实行奖励制度。孩子期中期末考试为了得到外公的满分奖励,一定坚持追求一百分,我不是要求大家绝对,99就很优秀了,我家孩子很逗就是赌气为了那100元的奖励,他外公更逗,不是100分的即使是第一名都不给,99。9也不给,奖励也不多就是一门功课满分100元,孩子没有成为那种锱铢必较的走极端的孩子,相反,每次考试都像玩一样,要向他那吝啬的外公(孩子开玩笑的话)开战,他要赚他外公的100元买文具。慢慢地他就养成了比较细心的习惯,几乎每次考试都能拿到外公的奖励,当然语文是不可能了。所以培养检查能力和检查的习惯,有时候内化成自己考试的纪律,是克服粗心的取得高分的锦囊妙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16:35:44 | 只看该作者
转贴4:三.说牛蛙,道牛蛙,谁是牛蛙?你心目中的牛蛙是什么?
为了考虑大大多数的孩子也要看的需要,我想来说说所谓的牛蛙!
牛蛙,新词!很时髦!我刚接触这个词都是孩子四年级的时候了,那时候我是忙得要命,我在孩子家长内没有什么圈子,更没有什么通风报信的,开始朋友的孩子说要考试四大杯赛了,善意的提醒去试试啊!我们没有在机构里长久地读书,读了一段就不读奥数了,觉得鸡兔同笼那是害人,方程一分钟解决搞什么搞!(当年就是这样让老婆不要扔钱给孩子在学而思浪费了)由于不知道信息。我当时虽然记下了朋友给的报名地址,但可悲的是我忙起来没有顾上,四年级一个杯赛也没有给儿子报上,忘记了!有几个月都被老婆抱怨,有时候老婆抱怨也许就是男人的压力和动力!(这年头,男人要么不干,想干?!女人能干的男人都能干,还能比他们干得更好!!当然不是生孩子那种抬杠的事情)
解决问题要先研究问题。为什么干?怎么干?前提是要知道别人在怎么干?
我下载了四年级的好像是小机灵的决赛题目,我自己按照考试时间做了一遍,我记得有80%的分数,可是查阅获奖名单和分数,我惊呆了!某个机构的学员满分一长串!我晕倒了!!真实地惊出了一身汗!当时的场景我现在记忆犹新,我很羞愧啊,要知道我当年也是得过全国奥林匹克物理奖的(有点阿Q,),我不如一个孩子?难道上海天象异常,祥瑞涌现,一批天才出世了!要知道我当时的解法连高等数学的手段都有(汗颜!不好意思)!牛蛙!绝对是牛蛙!我知道了网络上这个词汇的冲击力!这些人和我儿子比拼,我家孩子还不是要陪绑,还有活路啊!随后找到一个机构,想进去,人家白眼,看我像外星人?你报金牌班?不行,金牌班不是你想报就能报的!毁人格啊!这年头有你拿钱砸也不给机会的事情啊!这机构吊人胃口花头做足了!佩服!没有什么班级报了,只能在寒假读一个四季的冬令营吧,管他呢!进去读读看!
西洋镜要去戳穿他!这世上没有超能量,也不存在超人才,有,也都是在庙里供着!
进去后我更见识了所谓的牛蛙,那么超级难的题目,老师刚读完题,他就说出了答案!!乖乖,我以为中国出了天才数学家——高斯!他灵魂再现了,我吃惊的真是下巴都能掉地下了,我家孩子在里面只有锁眉头的份!刚开始打击的不想读了!那一段我也很痛苦,有劲使不上啊!我变了变得的暴躁,变得悔恨!变得不近人情!有时候孩子很可怜!我现在想象那时候严厉的要求他挺住也都有些过分!孩子是无辜的啊!要知道我们那时候根本连个蝴蝶定理都不知道!好在读了一段,知识点补上来以后,(我们不系统,所以奥数知识点有漏洞,教训在第二节里反思了)他慢慢能稳定在那几个牛蛙之后,在冬令营班级里能在那几个牛蛙之后了!了解越多,我越看透了那些牛蛙!那些牛蛙(极个别除外)一点不牛,属于唯手熟尔的卖油翁类型,厉害的是那些机构的教师群体,他们把考题,把知识点,甚至连变化题型都给研究透了,都给流水线了!都给标准化了!(我我想起来新东方连课堂笑话都标准化),他们用工业自动化生产系统论来培养奥数成绩,那是可怕啊!体制内学校内的那些菜鸟孩子还不是给人家切菜啊!那些牛孩子从小就在机构混,属于混机构的,有时候不管什么班,见什么读什么?什么图形班啊?什么数论班啊!什么数独班啊!。。。多了去了,从小以机构为家!周末就在那些机构里呆着,他们几个孩子成群,互相都熟悉!虽然不是一个学校的。他们甚至中午吃都和老师一起订饭,家长就是按时给机构交钱(所以现在的教育异化了,这要银子啊)。那些伪牛蛙不是做题快,————是相当的快!是连题目带答案都已经背熟了!I服了you和you们了(孩子们这不合语法知识是个玩笑,一个you有复数含义的)!

点评

牛蛙,咱只有仰慕的份儿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30 16: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2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1:13 , Processed in 0.203419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