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681|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我的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6-18 12:55: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大姑娘 于 2013-6-18 12:57 编辑

刚刚入了一本《怎样读书》,收录了上世纪20年代一些大家们的关于读书的杂文。
因为看了蔡元培先生的文章,就写了以下这篇笔记。
写完后感觉并不好,太矫情。
我担心自己迟早会删了它,并且不再继续,就赶紧贴到这里备个份。
才读了开头的几篇,觉得还是很有启发,尤其是回答了“为什么书读的多却不见成就”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3-6-18 12:57:17 | 只看该作者
《怎样读书》三联书店,2012年10月第一版

胡适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本书收录文章《怎样读书》、《为什么读书》两篇,内容略有重复,主旨是讲读书的方法:一要精、二要博。精,是指“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到是个个字都要认得,不要含混过去;口到是好文章要熟记于心;心到是要懂得每一句、每一字的意思,因此要多查、多分析、比较,做到融会贯通;手到是要会标点分段、查参考书、做札记。博,就是什么书都要读。做学问与做人,都要知识广博,“读一书而已,则不足以知其书”。
现在学校教的算是精读,但是只是注重眼到与口到,心到和手到做得很不够。而博就是家里要下功夫之处了。

蔡元培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我的读书经验》是蔡先生自谦之作,但确实很有说服力,与我心有戚戚焉。他说读书几十年却没有什么成就,是因为读书不得法。不得法其一是不能专心,其二是不能勤笔。蔡先生之不专,意指不钻、不够深入,大约是因为读得太博,以至于不能专注于其中一、两种学问。不能勤笔,也是因为读书太多太快,无暇像胡适那样做笔录、摘抄,读书时的心得如不立刻记下来,很快也就淡忘了。
难怪蔡先生是伯乐,这篇文章真让人不得不折服于他的气度与见识。也就是因为这一篇文章,我决定开始做一点读书笔记,也算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陈钟凡
陈仲凡(1907~1977),又名陈嘉昆,字瑶庭,河南省汝南县人,著名教育学家。他一生追求进步,积极参加、支持学生运动,也因公开宣讲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付出了被开除、逮捕、解聘的代价,堪称进步教授。
《读什么书》开篇宏旨:“现在科学繁重,所以读书要讲求最经济的方法。要用最经济的方法去读最有用的书。”他所指的方法是“用科学的方法去读古史,要先有普通智识,然后可以进而研究专门学问。”盖因中国的各种书籍浩繁至极,只管没头没脑地读下去,恐怕事倍功半。他在文中推荐的史书有《宋儒学案》、《周髀算经》。春秋的儒道法他认为要读原著,不要读后人的解读、注释、训诂,以求自得于心。文学书推荐《诗经》等。
原本除去课本,我的读书是只凭兴趣,从没想过要用功利的心去读书,但读了这篇文章,也觉得若要在本专业上有所精进,确实需要一些计划和挑选,毕竟吾生而有涯而知无涯。

王云五
王云五(1888~1979)广东香山(今中山)人,祖籍南朗王屋村。名鸿桢、字日祥、号岫庐,笔名出岫、之瑞、龙倦飞、龙一江等。1907年春任振群学社社长。1909年任闸北留美预备学堂教务长,1912年底任北京英文《民主报》主编及北京大学、国民大学、中国公学大学部等英语教授。1912年,由胡适推荐到商务编译所工作。1925年3月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1930年春,王云五出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积极推行科学管理法,开创商务印书馆日出新书一种的新局面,出版了许多有价值的书籍,对中国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王云五靠自学成材,学习全凭个人兴趣,加上对新知的强烈渴求,使他读书十分博杂,既涉及各门各类,又体现为中外兼备。
《怎样读书》很像是专门反驳陈钟凡的《读什么书》的论调的。这位自学成才的王先生认为最好的读书是为兴趣而读书,凡抱着功利主义有目的的读书算不上是最好的读书法,至于被父兄逼迫读书就是最坏的了。另外,他认为不论读什么书,算学都是要学的。他认为,文艺只能养成幻想而毫无归宿,这样,思想便不能正确。一言以蔽之,数学使人周密。他对自己颇不满意的也是读书太杂而博,没有所专。

点评

也不一定是这一本书了,读了什么好书都可以拿上来分享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18 12:58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 收起 理由
lotusleaf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6-18 14:37:57 | 只看该作者
你真是有心的妈妈。我看书就是不喜欢做笔记,看了,看了,看完就了,结果等需要的时候就是想不起来是那本书看的了。

点评

同感啊,脑子里时常在回忆,到老了不知会是啥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20 21: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6-18 18:27:40 | 只看该作者
用心的妈妈!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6-18 23:35:35 | 只看该作者
从不做笔记,不喜欢语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6-19 09:21:53 | 只看该作者
有心的妈妈,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6-19 09:54:44 | 只看该作者
有思考,有见地,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6-19 10:18:10 | 只看该作者
以前也喜欢做笔记,后来忙了也懒了,就不做了。最近整理以前的东西,发现以前做的笔记,拿出来翻翻,很有意思的!
呵呵,所以能做还是做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6-19 14:11:15 | 只看该作者
很有心哟。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6-20 19:48:32 | 只看该作者
跟着有心的妈妈好好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 收起 理由
大大姑娘 + 1 别跟我学,我就看到这里止步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2:10 , Processed in 0.095876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