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4-10-9 12:51 编辑
从和元元沟通中我知道,她的感想远不止这些,下面只是她写的主要的感想:
德国感想
经过这一周的体验,我发现德国与中国有太多的不同之处,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No.1 安全带
9.24晚上我被Elena的爸爸用车接走,上了后座后叔叔第一句话就是告诉我系好安全带。在中国,我顶多坐前排时把安全带系一系,坐后面时早就把这事抛到脑后了。而Elena跟我说在德国,被警察抓到不及安全带的会罚款50欧元以上。这些小细节和标准,正是德国与我们最大的不同之处。
No.2 垃圾分类
在辛德芬根时,我和另一名中国学生要去倒垃圾。但走到垃圾桶近前,我俩就被难住了:垃圾箱分成了四部分,每部分都清清楚楚用德语写了要扔什么。我俩不认识德语,但又不想倒错位置,只好把每个部分的盖子都打开,伸着脖子往里看看人家扔了什么,在艰难的分清了
哪部分该扔什么之后,才把一张小纸条扔了进去…旁边的德国人都怀疑的看着我们,他们估计把我们当成捡垃圾的了吧!之所以这么不习惯人家的垃圾分类,是因为在中国,大多数垃圾桶没有分类,即使有分类的垃圾桶,大家也会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一块扔进去算了~这次见识了人家这么强大的垃圾分类系统,才知道回家后便可从这方面开始向他们学习。
No.3 正视历史
我第一天上课时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德国学生不是像我们一样举起整个手,而是只举食指。我问Max 为什么,他说在德国这种举起整只手的姿势很容易被误解为“Heil Hitler”的手势。如果有人被发现做了这种手势,轻则罚款几十欧元,重则蹲几天监狱。再跟我解释完后,他还补充道 “We’re not proud of our history you know.”世界上能有几个国家能向德国一样正视历史,有几个国家能从客观的角度向新一代孩子们讲述国家过去的样子?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的德国能发展得如此之快,为什么这个顽强的民族能一次次跌倒后又一次次站起来?正是因为德国不像某些国家一样扭曲历史,而是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敢于承担责任。这才是一个国家所需要的真正的爱国精神。
No.4 教育
德国小学是四年制,从五年级到十二年级都算中学。中学分成三大部分:Realschule, Hauptschule, Gymnasium.前两者相当于中国的职业预校,是上不了大学的, 只有Gymnasium 是文理中学,为考大学做准备。这样的教育体制决定了三分之二的学生不上大学,而剩下的三分之一也不一定都考得上大学。这种方式人才与工作分配平均,不会出现像中国一样的所有人以考大学为目标,有的读完了博士的依然失业的情况。这种体制很适合现在的中国,也正好可以缓解中国缺少职业型人才的问题,减轻就业压力。
德国学校上课的方式与中国也有很大不同,老师不是一个人站在前面“讲”,而是让学生讨论,辩论。每位同学上课必须回答问题,否则这次可就没有分。我在德国的短短一周里,课堂气氛中是很活跃,绝对不会出现有人上课打瞌睡的现象,更不会有老师问一个问题后全班鸦雀无声的时候。我明显地感受到我在国内与德国的巨大变化,因为平时上课我经常默默无闻,两眼盯着黑板,努力让自己的思绪不游荡到九霄云外,而在德国这几天,我的思绪总紧跟着老师,我上课主动发言,更特别的是,我感觉上学是最快乐的事!这美妙的七天里,我比以前更开朗了,更活跃了,交流中学里总能传出我发自内心欢快的笑声…
离开北京机场时,我发现机场出口与斯图加特的出口极其相似,顿时心中出现一种错觉(或者说是一丝希望),我多么希望走过这扇门之后,依然是一样的蓝天,一样的空气,一样的一切… 可我知道这只是我的幻想罢了,走出这扇门后迎接我的会是我离开前的北京,我的爸爸妈妈,我熟悉的家~
还记得一周前,我带着忐忑、激动与期待,开始了我的德国之旅;而一周后,我带回的是一周充实的生活,满满的快乐和一段难忘的经历。I will never forget this tri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