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992|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点看台] 母语、二语和外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10:5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母语和外语的概念,是针对语言环境单一的情况而言的。比如在中国,大家都是说中文,家中父母成人也都说中文,那么中文毫无疑问是母语。而除了母语之外的,就是外语了。母语的流利程度显然要盖过外语。
但是随着国际间交流的加强,双语乃至多语环境的出现,导致这两个概念无法适用于所有情况。比如说在中国生活的外国家庭。如果父母说英文,大环境是中文,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哪个是母语?哪个是外语?如果父母说的还是两种不同语言,情况就更复杂了~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组概念,就是随着美国移民的增多,语言教学研究领域 出现新问题而进行的划分。

原则上来说,第一语言就是出生时或者在语言习得关键期掌握的语言。大部分情况下,就是你的养育者给你说得最多的那种语言。不管是在英语大环境,还是在中文大环境,照看者跟儿童说的语言,就是这个儿童的第一语言。而除了第一语言的其它语言,都被看成是第二语言。

所以在单一语言环境下,第一语言与母语重合,第二语言与外语重合。

但是双语和多语环境下,则这二组概念并不等同。比如美国的中国移民家庭。在家里父母跟孩子说中文,中文是孩子的第一语言;外界大环境是英文,英文是孩子的第二语言。在美国生活十年后,孩子的英文水平可能会超过中文水平。则这个时候,英文就成为了孩子的母语,中文倒成了他们的外语。

母语的判断标准包括:1、对这门语言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了本土人士的水平。2、这门语言是否这个人掌握的最好的一种语言。从文化的角度来说,母语还是此人社会身份认同的基础之一。

概括一下。

单一语言环境下:第一语言=母语, 第二语言=外语

多语环境下:第一语言≠母语,第二语言≠外语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币 +51 贡献 +50 收起 理由
tdeqn268 + 1 儿童英语精品资源 百度搜索“v5妈妈”
Xieno + 50 + 5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10:54:04 | 只看该作者
在语言学习的研究领域,二语与外语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着外部的语言环境。有,则是二语范畴;没有,则是外语范畴。

对于外语学习的最佳时期,现在没有任何专家敢下定论~

因为母语习得存在一个关键期,所以有人推测二语习得也存在关键期。(因为二语在特定环境下,有转变成母语的可能)

1992年,Hyltenstam对于双语儿童的一个研究发现,6-8岁是双语儿童是否能达到母语程度的一个分界线。但是Hyltenstam随后对别的二语学习者进行了研究,导致他推翻了这个结论。

2003年,他把自己的结论修正为:随着二语学习者年龄的增大,要达到母语程度的难度增加,但是并不存在确定的关键期。因为他确实发现了一些人在成年后学习二语,仍然能达到母语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10:54:26 | 只看该作者
母语习得关键期的例证来自于美国的一个女孩。这个女孩一岁后被父亲幽禁,不让任何人跟她说话。十三岁时被人发现,而这时她除了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和sorry之外,没有什么语言能力。后来对她进行的语言训练,也无法帮助她达到掌握语言的程度。

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假说主要内容为:儿童发育时期,语言能力受大脑右半球支配,在成长过程中,语言能力要从右半球转移到左半球,即大脑的侧化。侧化一般发生在二岁到十二岁的关键期。在大脑侧化之前,如果左半球受损,语言能力就留在右半球;如果在侧化之后左半球受损,就会失去语言能力。

Lenneberg的这个假说在母语习得领域被认可的程度比较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10:54:48 | 只看该作者
前面提到,现在对于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的看法是:二语习得不存在确定的关键期,但是确实随着年龄的增大,习得二语的难度就会增大。

而研究证明,二语习得过程中某些特定的方面是受年龄影响比较大的。比如说成年开始学习二语,带有外国口音的可能性更大;也有学者提出二语语音的学习存在着关键期,而句法学习上不存在关键期。

2002年Robertson更进一步提出: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除了要受年龄影响外,还要受学习者的学习动力,输入输出技巧训练,学习环境以及时间投入等方面的影响。他甚至认为,后面的因素影响力要大于年龄影响。

就我个人来说,我比较接受语音学习存在关键期的观点。而后续的语言学习要跟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同步,才有可能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所以,我赞成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通过儿歌等韵律练习来增强孩子的音素意识,从而为后续的语言学习打好基础。事实上,音素意识的培养,是所有语言学习者绕不过的一个坎。即使童年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练习,成年后也最好补上这方面的练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6-14 11:26:55 | 只看该作者
琉璃舞?
应该有关键期,小童大童成人学语言走的路就不同。

点评

是啊,是老账号。中文名那个不能用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14 11:48
我记得你的是中文名啊,是不是用的老账号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14 11:35
你才知道我是琉璃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14 1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11:28:50 | 只看该作者
写这篇帖子,是针对把母语、二语和外语弄混的情况的。

我觉得儿教不存在这种情况的~~

点评

就是有人根据母语习得关键期的研究,来推导出外语学习存在关键期,这个挺蒙人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14 11:49
确实,一开始我就是混的,被权威人士再弄个母语习得,更混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14 11: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11:36:59 | 只看该作者
xianyun0403 发表于 2013-6-14 11:26
琉璃舞?
应该有关键期,小童大童成人学语言走的路就不同。

母语习得存在关键期。

二语学习存在语音上的关键期。句法部分不存在明确的关键期。随着年龄增大,达到母语水平的难度就会加大。

外语学习不存在关键期的说法。因为最终目标不是完全达到母语水平。外语学习受学习者的动机因素、认知水平等影响较大。

点评

是的,这是现今比较权威的语言专家们的共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15 05: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6-14 14:15:2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给我们大家理清这些概念,保持清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6-14 14:35:14 | 只看该作者
前来学习。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6-15 06:04:52 | 只看该作者
liuliwu57 发表于 2013-6-14 11:36
母语习得存在关键期。

二语学习存在语音上的关键期。句法部分不存在明确的关键期。随着年龄增大,达到 ...

所以,英语启蒙,家庭应该做的重点是语音导入。

在孩子幼儿阶段,让孩子通过儿歌,动画等方式,接触英语,抓住孩子语音学习敏感期,能使以后的英语学习事半功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2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2:53 , Processed in 0.126983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